计算机体系结构 第8章 输入输出系统(3)

文章目录

  • 第8章 输入输出系统
    • 8.5 总线
      • 8.5.1 总线的设计
        • 8.5.1.1 分离事务总线
        • 8.5.1.2 同步总线
        • 8.5.1.3 异步总线
      • 8.5.2 总线标准和实例
      • 8.5.3 与CPU的连接

第8章 输入输出系统

8.5 总线

在计算机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可以通过总线互相连接。

优点:成本低、简单

主要缺点:它是由不同的外设分时共享的,形成了信息交换的瓶颈,从而限制了系统中总的I/O吞吐量。

8.5.1 总线的设计

总线设计存在很多技术难点

  • 一个重要原因:总线上信息传送的速度极大地受限于各种物理因素。如总线的长度、设备的数目、信号的强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限制了总线性能的提高。

  • 另外,我们一方面要求I/O操作响应快,另一方面又要求高吞吐量,这可能造成设计需求上的冲突。

设计总线时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特性 高性能 低价格
总线宽度 独立的地址和数据总线 数据和地址分时共用同一套总线
数据总线宽度 越宽越快(例如:64位) 越窄越便宜(例如:8位)
传输块大小 块越大总线开销越小 单字传送更简单
总线主设备 多个(需要仲裁) 单个(无需仲裁)
分离事务 采用——分离的请求包和回答包能提高总线带宽 不采用——持续连接成本更低,而且延迟更小
定时方式 同步 异步
8.5.1.1 分离事务总线

又称:流水总线、悬挂总线、包交换总线

在有多个主设备时,可以通过包交换来提高总线带宽。

基本思想

  • 将总线事务分成请求和应答两部分。
  • 请求和应答之间的空闲时间内,总线可以供其他的I/O使用,这样就不必在整个I/O过程中都独占总线。

特点:

  • 分离事务总线有较高的带宽,但是它的数据传送延迟通常比独占总线方法大。
8.5.1.2 同步总线

同步总线的控制线中包含一个时钟,总线上所有设备的所有的通信操作都以该时钟为基准。

优点:速度快、成本低。

缺点:

  • 由于时钟通过长距离传输后会扭曲,因而同步总线不能用于长距离的连接。特别是对于高速同步总线来说,更是如此。
  • 总线上的所有设备都必须以同样的时钟频率工作。

CPU-存储器总线通常是采用同步总线

8.5.1.3 异步总线
  • 没有统一的参考时钟,每个设备都有各自的定时方法。
  • 采用握手协议。
  • 不存在时钟扭曲和同步的问题,传输距离可以比较长。
  • 很多I/O总线都采用异步总线。
  • 同步总线通常比异步总线快。

8.5.2 总线标准和实例

I/O总线标准:定义如何将设备与计算机进行连接的文档。

常见I/O总线的一些典型特征

几种常用并行I/O总线

计算机体系结构 第8章 输入输出系统(3)_第1张图片

在嵌入式系统中使用较多的4种串行I/O总线的一些典型特征

计算机体系结构 第8章 输入输出系统(3)_第2张图片

在服务器系统中使用的CPU-存储器互连系统

计算机体系结构 第8章 输入输出系统(3)_第3张图片

8.5.3 与CPU的连接

I/O总线的物理连接方式有两种选择

  • 连接到存储器上( 更常见)
  • 连接到Cache

I/O总线连接到存储器总线上的方式

  • 一种典型的组织结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 第8章 输入输出系统(3)_第4张图片

CPU对I/O设备的编址有两种方式

存储器映射I/O(也称为I/O设备统一编址

  • 将一部分存储器地址空间分配给I/O设备,用load指令和store指令对这些地址进行读写将引起I/O设备的数据传输。
  • 将一部分存储空间留出用于设备控制,对这一部分地址空间进行读写就是向设备发出控制命令。

给I/O设备独立编址

  • 需要在CPU中设置专用的I/O指令来访问I/O设备。
  • CPU需要发出一个标志信号来表示所访问的地址是I/O设备的地址。

CPU与外部设备进行输入/输出的方式可分为4种

  • 程序查询
  • 中断
  • DMA
  • 通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