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四十岁:这一年我做了什么?

我的40岁,是2021年。虽然飞出了疫情这只黑天鹅,但由于管控得当,我们这样的三线城市最多是停停走走,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变故。上半年还是挺顺当的,该上班上班,该学习学习,为了给娃树立个“爱学习”的榜样,我用了1年时间过了教师资格证的面试笔试,等普通话证书拿到手,下半年就可以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了。(后来确实也拿到了,在11月份)。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吧,本以为40岁以后的日子,就是在教培行业顺顺当当走下去了,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做的顺手也开心,有成就感。谁知,变卦就着台风一起来的,且是席卷式的。记得那晚台风天停课天,我正在练瑜伽,同事电话过来说,“等台风过了咱们就复课,那个教培机构行业整顿的新闻估计也就是个假新闻,等等,我老婆在叫我了,中央电视台在播了,要“双减”!”随之,关于双减的信息铺天盖地,很容易让人变得消极。 就这样,疫情加双减,把我从这个刚刚上道的行业甩了出去。 那个暑假过得很纠结,很烦躁。在转型、转行还是转地下之间来回冲撞。最后的选择是给自己过渡期。那个秋天,报了新媒体的课程,开始学习视频剪辑。学了点概念和皮毛后,发现新媒体只是一种能力放大器,前置条件是需要一种能力,一种可以持续输出、给他人带来价值的能力,然后通过新媒体这个放大器去触达更多更广泛的人群。 

有了这样的思考以后, 人到中年,开始深度挖掘自己的能力,发现一无所长。哈哈,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中年失业且整个行业几乎团灭的情况下,要掘地三尺挖掘自己的所长。这些年,除了交流沟通能力见长,服务家长的耐心见长之外,还真没有拿得出手的能力和特长。正好有一位姐姐是做硬笔书法培训的,一直邀请我加入她的团队。那没有能力就现学呗。2021年12月,40岁的我开始一笔一划学习硬笔书法,且在2022年1月份,站上讲台,给学生们上书法课。这个过程当然也很煎熬,但是备课-上课-反馈-家长会,忙的也不亦乐乎。同时要兼顾学习写字,楷书的硬笔书写虽然有一定的基础,要写好,至少得3年功吧。很感谢这位姐姐,很耐心的教授我写字与教学的方法,50+的她,一直奋斗在一线,书法是她的终身爱好与职业。

2022年,也就是我41岁这一年,也是在疫情的停停开开上课下课中度过。每天坐车来回2小时去乡镇艺培机构上课,让我接触了更多年龄更小的孩子,还有对教育孩子揪心的85/90后妈妈们。这又是一个新世界吧。

在工作的间隙,开始读一些有深度的书,庆山(安妮宝贝)的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与慰藉。人生到了转折期,如果不改变只会在原地转圈圈,不跨出那一步永远不会成熟起来。难道我到了60岁还是一副无辜眼神和逃避心态吗? 

也读《三体》《未来简史》这样的书,拓展广度宽度,从另外的维度来解读世界。

也读一些可以提升工作能力与思维的书,比如《底层逻辑》《职场的逻辑》《高效变现》等。

在读书做笔记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且是很大很顽固的问题:不注重积累;没有长期主义的思维;更加没有坚持做一件事情的习惯。

现在是12月,疫情放开了,人人直面奥密克戎的时代,6成以上的人因为病毒被迫升级免疫力。那我们职场人呢,中年人的,也一样要升级自身的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目前练习行书1个多月,字肉眼可见写得快一点好看一点。

在艺术机构教硬笔书法本来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更长的过渡期,去看清楚自己的内心,现在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发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还是做销售。

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2023年元旦, 希望我能有勇气开始新的一年。

年龄不是问题,勇气可以给你重塑自己的机会。

等这一波疫情的袭击过去,我会主动出击,去寻找机会。生存而已,没那么难搞定。

与大家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盘点四十岁:这一年我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