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篇 言偃

【读史日历】(第144篇 言偃)

言偃 (前506--前443),字子游,春秋时吴地常熟人。孔门72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擅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

孔子曾说,我门下有了言偃这学生,我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

言偃在孔子处学习十分勤奋,每当遇到疑难问题,就向孔子请教;勤学多问,孔子当然也视言偃为他所满意的及门弟子之一,曾向言偃描绘过他心中的理想社会的美境。

一次,言偃陪孔子参加腊祭,祭祀仪式结束后,两人走到宗庙外面高大的建筑物旁边,孔子仰天长叹。

言偃觉得心生疑问,就问老师为啥叹气,孔子说,我生不逢时,没有赶上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英明人主当政的时代,心里一直向往着,他向言偃描述了"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社会的景象。简直就是理想社会。

这些话言偃居然听了就记在心里了,他后来在鲁国当武城宰相时,就以此行事,遵照老师孔子的教训,以礼乐教化百姓,并做出了成绩。后来孔子来到武城,见到此种景象,微笑着对迎接他的言偃说:"割鸡焉用牛刀?"意为治理这个地方还用得着小题大做,以礼乐来教育吗。

言偃回答说,老师曾教导我,用这个方法治理,做官的就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就容易听指挥,听使唤,所以无论地方大小,只要方法得当就是有用,孔子听了十分满意。对随同他一起来的学生说,言偃的话是正确的,我刚才那话不过是与他开个玩笑罢了。

这说明言偃对孔子的思想,不仅能深刻理解,而且做到了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孔子又问言偃,你在这里有没有什么人才辅助你管理。言偃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不抄小道,不是公事从不到我屋里来。言下之意是此人行为端正,不对上司拍马奉承,是可以重用的一个人才。这说明言偃很能识别人才,当了官以后,不是专喜听恭维话的。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44篇 言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