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线程池详解

Java ThreadPoolExecutor详解

ThreadPoolExecutor是Java语言对于线程池的实现。池化技术是一种复用资源,减少开销的技术。线程是操作系统的资源,线程的创建与调度由操作系统负责,线程的创建与调度都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其中线程创建需要占用一定的内存,而线程的调度需要不断的切换线程上下文造成一定的开销。同时线程执行完毕之后就会被操作系统回收,这样在高并发情况下就会造成系统频繁创建线程。

为此线程池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线程在使用完毕后不回收而是重复利用。如果线程能够复用,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固定数量的线程来解决并发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系统资源,而且也会减少线程上下文切换的开销。

参数

ThreadPoolExecutor的构造函数有7个,它们分别是:

  1. corePoolSize(int):线程池的核心线程数量
  2. maximumPoolSize(int):线程池最大线程数量
  3. keepAliveTime(long):保持线程存活的时间
  4. unit(TimeUnit):线程存活时间单位
  5. workQueue(BlockingQueue):工作队列,用于临时存放提交的任务
  6. threadFactory(ThreadFactory):线程工厂,用于创建线程
  7. handler(RejectedExecutionHandler):任务拒绝处理器,当线程池无法再接受新的任务时,会交给它处理

一般情况下,我们只使用前五个参数,剩余两个我们使用默认参数即可。

任务提交逻辑

其实,线程池创建参数都与线程池的任务提交逻辑密切相关。根据源码描述可以得知:当提交一个新任务时(执行线程池的execute方法)会经过三个步骤的处理。

  1. 当任务数量小于corePoolSize时,线程池会创建一个新的线程(创建新线程由传入参数threadFactory完成)来处理任务,哪怕线程池中有空闲线程,依然会选择创建新线程来处理
  2. 当任务数量大于corePoolSize时,线程池会将新任务压入工作队列(参数中传递的workQueue)等待调度。
  3. 当新提交的任务无法压入工作队列时,会检查当前任务数量是否大于maximumPoolSize。如果小于maximunPoolSize则会新建线程来处理任务(这时我们的keepAliveTime参数就起作用了,它主要作用于这种情况下创建的线程,如果任务数量减小,这些线程闲置了,那么在超过keepAliveTime时间后就会被回收)。如果大于了maximumPoolSize就会交由任务拒绝处理器handler处理。
线程池任务提交流程.png

线程池状态

正如线程有不同的状态一样,线程池也拥有不同的运行状态。源码中提出,线程池有五种状态,分别为:

  1. RUNNING:运行状态,不断接收任务并处理它们。
  2. SHUTDOWN:关闭状态,不接收新任务,但是会处理工作队列中排队的任务。
  3. STOP:停止状态,不接收新任务,清空工作队列且不会处理工作队列的任务。
  4. TIDYING:待终止状态,此状态下,任务队列和线程池都为空。
  5. TERMINATED:终止状态,线程池关闭。
线程池状态转移.png

如何让线程不被销毁

文章开头说到,线程在执行完毕之后会被操作系统回收销毁,那么线程池时如何保障线程不被销毁?首先看一个测试用例:

public static void testThreadState()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创建一个线程
    System.out.println(thread.getState()); // 此时线程的状态为NEW
    thread.start(); // 启动线程,状态为RUNNING
    System.out.println(thread.getState());
    try
    {
      thread.join();
      System.out.println(thread.getState()); // 线程运行结束,状态为TERMINATED
      thread.start(); // 此时再启动线程会发生什么呢?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结果输出:

NEW
RUNNABLE
Hello world
TERMINATED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at java.base/java.lang.Thread.start(Thread.java:794)
    at misc.ThreadPoolExecutorTest.testThreadState(ThreadPoolExecutorTest.java:90)
    at misc.ThreadPoolExecutorTest.main(ThreadPoolExecutorTest.java:114)

可以看出,当一个线程运行结束之后,我们是不可能让线程起死回生重新启动的。既然如此ThreadPoolExecutor如何保障线程执行完一个任务不被销毁而继续执行下一个任务呢?

其实这里就要讲到我们最开始传入的参数workQueue,它的接口类型为BlockingQueue,直译过来就是阻塞队列。这中队列有个特点,就是当队列为空而尝试出队操作时会阻塞

基于阻塞队列的如上特点,ThreadPoolExecutor采用不断循环+阻塞队列的方式来实现线程不被销毁。

 final void runWorker(Worker w) {
    Thread wt = Thread.currentThread();
    Runnable task = w.firstTask;
    w.firstTask = null;
    w.unlock(); // allow interrupts
    boolean completedAbruptly = true;
    try {
      // 从工作队列中不断取任务。如果工作队列为空,那么程序会阻塞在这里
      while (task != null || (task = getTask()) != null) {
        w.lock();
        // 检查线程池状态
        if ((runStateAtLeast(ctl.get(), STOP) ||
             (Thread.interrupted() &&
              runStateAtLeast(ctl.get(), STOP))) &&
            !wt.isInterrupted())
          wt.interrupt();
        try {
          beforeExecute(wt, task);
          try {
            //// 执行任务 ////
            task.run();
            afterExecute(task, null);
          } catch (Throwable ex) {
            afterExecute(task, ex);
            throw ex;
          }
        } finally {
          task = null;
          w.completedTasks++;
          w.unlock();
        }
      }
      completedAbruptly = false;
    } finally {
      processWorkerExit(w, completedAbruptly);
    }
 }

关闭线程池

想要关闭线程池可以通过调用shutdown()shutdownNow()方法实现。两种方法有所不同,其中调用shutdown()方法会停止接收新的任务,处理工作队列中的任务,调用这个方法之后线程池会进入SHUTDOWN状态,此方法无返回值并且不抛出异常。

shutdownNow()方法会停止接收新的任务,而且会返回未完成的任务集合,同时这个方法也会抛出异常。

如何创建一个适应业务背景的线程池

线程池创建有七个参数,这几个参数的相互作用可以创建出适应特定业务场景的线程池。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个参数分别为:corePoolSizemaximumPoolSizeworkQueue。其中前两个参数已经在上文中作了详细介绍,而workQueue参数在线程池创建中也极为重要。workQueue主要有三种:

  1. SynchronousQueue:这个队列只能容纳一个元素,而且只有当队列为空时可以入队。
  2. ArrayBlockingQueue:这是一个固定容量大小的队列。
  3. LinkedBlockingQueue:链式阻塞队列,容量无限。

通过上述三种队列的特性我们可以得知,

  1. 当使用SynchronousQueue的时候,总是倾向于新建线程处理请求,如果线程池大小参数设置的很大,那么线程数量倾向于无限增长。这样的线程池能够高效处理突发增长的请求,而且处理效率很高,但是开销很大。
  2. 当使用ArrayBlockingQueue的时候,线程池所能处理的瞬时最大任务量为队列大小 + 线程池最大数量,这样的线程池中规中矩,使用的业务场景很多,具体还需结合业务场景来调配三个参数的大小。例如I/O密集型的场景,多数的线程处于阻塞状态,为了提高系统吞吐量,我们希望能够有多数线程来处理IO。这样的话我们偏向于将corePoolSize设置的大一点。而且阻塞队列大小不要设置很大,同时maximumPoolSize也设置的大一点。
  3. 当使用LinkedBlockingQueue时,线程池的maximumPoolSize参数会失效,因为按照任务提交流程来看,LinkedBlockingQueue可以无限制地容纳任务,自然不会出现队列无法工作,新建线程处理的情况。使用LinkedBlockingQueue可以处理平稳的处理一些请求激增的情况,但是处理效率不会提高,仅仅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 线程池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