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常考简答题总结

一,8086和8088这两个微处理器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1)共同点:内部均由EU、BIU组成,结构基本相同;寄存器等功能部件均为16位;内部数据通路为16位;指令系统相同。

(2)不同点:对外数据总线8086为16位,8088为8位;指令队列8086为6级,8088为4级。

二,简述使用条件查询方式进行输入/输出的过程,并画出流程图。

tips:8255通过查询连接打印机也是条件传送方式。

查询传送方式输入/输出的工作过程包括三个环节:

①CPU从接口中读取状态字;

②CPU检测状态字的对应位是否满足“就绪”条件;

③如果不满足,则继续读取状态字,否则输入/输出数据,实现数据传送。

查询传送方式输入/输出流程图:

微机原理常考简答题总结_第1张图片 查询传送方式输入/输出流程图

三,简述DMA的概念以及DMA传送的过程。

DMA是指直接存储器存取,存储器与外设交换数据不经过CPU的干预直接交换数据;

(1)外设向DMA C发出DMA请求,DMAC执行传送前的预处理;

(2)DMA C向CPU发总线请求HOLD;

(3)CPU向DMA C回送总线响应HLDA;

(4)DMAC收到HLDA后向外设送出DMA回答信号并开始DMA传送;

(5)数据传送完成后,DMAC执行传送后处理,CPU收回总线。

四,半导体ROM和RAM区别

RAM芯片存储速度ROM芯片速度快,但比Cache的速度慢。

静态RAM是靠双稳态触发器来记忆信息的;

动态RAM是靠MOS电路中的栅极电容来记忆信息的。

由于电容上的电荷会泄漏,需要定时补充,需要设置刷新电路。

动态RAM比静态RAM集成度高、功耗低,从而成本也低,适于作大容量存储器。

所以主内存通常采用动态RAM,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则使用静态RAM。

CMOS-RAM,用于保存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参数,由主板电池供电。

ROM的电路比RAM的简单、集成度高,成本低,且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

PROM-----可编程程序只读内存

EPROM------可抹除可编程只读内存

EEPROM--------电可抹除可编程只读内存

五,在对存储器芯片进行片选时,有那几种译码方式?各有何特点?

①全译码方式:将CPU高位地址全部作为译码器输入,用译码器的输出作为片选信号。译码需要的器件多;地址范围唯一。

②部分译码方式:用CPU地址总线中的部分高位线进行译码并产生片选信号。地址范围重叠,即对应多组地址范围;

③线选:直接用CPU地址总线中的某一高位线作为存储器芯片的片选信号。连接简单,地址不连续,地址范围重叠,即对应多组地址范围。

六,解释在存储器读周期下列信号何时有效、信号的含义和作用。
A19-A0、D15-D0、M/IC非、RO非、ALE、DT/R非、DEN非

A19-A0:在T1状态有效,输出20位地址信息。

D15-D0:在T3状态有效,传输16位数据信息。

M/IO非:在T1状态有效,用以指出是读存储器还是读I/O端口。

RD非:在T2状态有效,读信号。

ALE:在T1状态有效,控制地址锁存器锁存20位地址信息及BHE信号。

DT/R非:在T1状态有效,用于控制数据收发器从数据总线上收发数据。

DEN非:在T2状态有效,控制数据收发器允许输出。

七,简述微机系统的中断处理过程。

整个中断的五个环节:

(1)中断请求:外设需要进行中断处理时,向CPU提出中断请求。

(2)中断判优:对多个中断的请求判断优先级,并把优先级最高的送CPU。

(3)中断响应:CPU执行完现行指令后,就立即响应非屏蔽中断请求。可屏蔽中断请求,CPU若要响应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4)中断处理:保护现场、开中断、中断服务。

(5)中断返回:CPU执行IRET中断返回指令时,自动把断点地址从堆栈中弹出CS和IP中,原来的标志寄存器内容弹回Flags,恢复到原来的断点继续执行程序。

以上完结。

下期在更新~

微机原理常考简答题总结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机原理,开发语言,汇编,数据结构,微机原理,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