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荐|文章要当钻石磨

文章要当钻石磨(梁衡)

       在澳大利亚访问得到一个知识,原来钻石难能珍贵处在加工打磨。南非钻石比澳的更有名。因为澳的加工技术只能打出四十几个面,南非可打出460多个面,面越多,折光就越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找到光彩夺目的新感觉。

  由此想到写文章。选材如选矿,初稿是坯料,就像一块有纹理的大理石。你只要从任何一个角度打磨一下,或者再打磨进任何一个深度,就会出现一种新的图案、色泽和纹路。这个过程可能要几十次、上百次。文章首先是打磨思想。开始你只是想到一个主题,一个方向。而在写作过程中常会闪出一个个念头,就像一块奇石,开始加工时你只知道总的颜色、花纹,在打磨的过程中会突然遇到一点好纹理、好色块,或是新奇的图案,这时就立即着急加工,突现它,丰富它。中国古代的明砚,除刻工精巧外,常常是能打磨出藏于石中的一团明月或一片绿叶,就让它浮现在柔润的青石砚边。一块貌不惊人的石头里能打磨出天下无双的图案,你的文章坯子经过无数次打磨也能磨出最理想的效果。

       我的散文《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是描述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被削职发配新疆的一段历史。在初稿中引用了林的一句话:“羁臣奉使原非分”,是说他以罪臣之身被委派去勘测土地,是干着非分之事。同时,名不正、言不顺,处境很尴尬。在改到十数遍之后,不觉在“非分”上生出一段议论:“可知,世上之事,相差之远莫若如人格之分了。有人以罪身忍辱负重,建功立业;有人以功位而鼠窃狗盗,自取其辱,自取其罪。其实‘分’这个界限是‘人’这个原子的外壳,一旦外壳破而裂变,无论好坏。其能量都特别的大。”这段理性的升华使本来是叙事的文章顿然拔高了一截。但这是在修改到十数遍之后才打磨出来的,就像在打磨一块青绿大理石,突然露出点红,在小心地磨下去,一轮红日就破雾而出了。

  这只是就文中思想的打磨略举一例。要最后将文章变成成品、精品还要做到语法准确、词语生动、结构新颖、修辞恰当、情真意切、形神兼备等等。只要有一面打磨不到,就不能显出它的最佳光彩。但是作者常常很难兼顾,磨光这一面却又伤了另一面,这边需要选取最佳组合了。如果能使这篇文章的光彩到了极致,那就是打磨出了一枚有460多面的钻石。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文推荐|文章要当钻石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