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治理之主数据管理

文章目录

  • 一、主数据管理概述
    • 什么是主数据
    • 什么是主数据管理
    • 主数据管理的意义
      • 打破孤岛, 提升数据质量
      • 统一认知, 提升业务效率
      • 集中管控, 提升管理效能
      • 数据驱动, 提升决策水平
  • 二、主数据管理方法
    • 摸家底
    • 建体系
    • 接数据
      • 数据接入
      • 数据清洗
        • 主数据清洗规范
        • 主数据清洗操作
      • 数据分发
    • 抓运营
  • 三、主数据管理技术
    • 主数据分类
      • 线分类法
      • 面分类法
      • 混合分类法
    • 主数据编码
      • 主数据编码方法
      • 主数据编码颗粒度
    • 主数据集成
      • 与源系统集成
      • 与消费系统集成
  • 四、主数据管理最佳实践
    • 大目标,小步骤
    • 业务驱动,技术引领
    • 重视主数据编码设计
    • 重视数据清洗
  • 五、主数据管理工具
    • 系统架构
    • 主数据建模
    • 主数据管理
    • 主数据质量
    • 主数据安全
    • 主数据集成

一、主数据管理概述

什么是主数据

“主数据(Master Data) 是具有共享性的基础数据, 可以在企业内跨越各个业务部门被重复使用, 比如, 可以是与客户、 供应商、 账户及组织单位相关的数据, 因此通常长期存在且应用于多个系统。 ”
主数据具有高价值、高共享、相对稳定的特性。

数据治理之主数据管理_第1张图片

什么是主数据管理

主数据管理是集方法、 标准、 流程、 制度、 技术和工具为一体的解决方案。

  • 方法是指主数据梳理、 识别、 定义、 管理、 清洗、 集成和共享所需要的一系列咨询和管理方法。
  • 标准涵盖了主数据的分类、 编码、 建模、 清洗、 集成、 管理、 运营等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 流程是指规范主数据生产、 管理和使用的相关流程, 例如主数据新增流程、 主数据变更流程、 主数据冻结流程等。
  • 制度确保主数据的一致性、 正确性、 完整性, 规范主数据的管理、 维护、运营的相关管理办法、 规定和考核手段。
  • 技术和工具是实现主数据管理和集成所涉及的技术平台与工具, 如MDM系统、 ESB、 ETL等。

主数据管理的意义

打破孤岛, 提升数据质量

建立统一的主数据标准, 规范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打通各部门、 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 实现企业核心数据的共享, 提升数据质量。

统一认知, 提升业务效率

在企业的业务执行中, 主数据的数据重复、 数据不完整、 数据不正确等问题是造成业务效率低下、 沟通协作困难的重要因素。
例如, “一物多码”问题常常让企业的采购部门、 库房管理、 财务部门头痛不已。 实施主数据计划, 对主数据进行标准化定义、 规范化管理, 可以建立起企业对主数据标准的共同认知, 提升业务效率, 降低沟通成本。

集中管控, 提升管理效能

当企业的核心数据分散在各单位、 各部门的应用系统中时, 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约束, 缺乏管理流程和制度的保障对于企业的集约化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因为无法实现跨单位、 跨部门的信息共享。 企业希望加强集团管控, 实现人、 财、 物的集约化管理, 如统一财务共享中心, 共享人力资源, 集中采购等, 而部署和实施统一集中的主数据管理是其重要前提。

数据驱动, 提升决策水平

数字化时代, 企业的管理决策正在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主数据作为企业业务运营和管理的基础, 如果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决策, 甚至误导决策。 实施有效的主数据计划, 统一主数据标准, 提高数据质量, 打通部门、 系统壁垒, 实现信息集成与共享, 是企业实现数据驱动、 智能决策的重要基础。

二、主数据管理方法

数据治理之主数据管理_第2张图片

摸家底

摸清企业现状,梳理企业现有主数据和数据管理程度。

建体系

建立主数据组织体系、数据标准体系、制度与流程体系、主数据技术体系、主数据安全体系。

接数据

主数据管理实操阶段。
包含数据接入、数据清洗和数据应用三个阶段。
数据治理之主数据管理_第3张图片

数据接入

主数据接入是将主数据从数据源系统接入并汇集到主数据平台的过程。 该过程用到的技术有很多, 常见的有ETL抽取、 文件传输、 消息推送、 接口推送等。

数据清洗

主数据清洗规范

主数据清洗工作包含期初数据的收集整理和遗留系统历史数据的处理, 需要提前制定主数据清洗方案, 以指导主数据的清洗工作。
主数据清洗方案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 主数据清洗的原则;
  • 主数据清洗范围和目标;
  • 主数据清洗的计划;
  • 主数据清洗的组织和角色分工;
  • 主数据清洗的流程、 要求和注意事项;
  • 主数据清洗的模板, 定义每个主数据数据元素的质量规则和填报规范;
  • 遗留系统历史数据处理策略。
主数据清洗操作

主数据清洗操作包括主数据归类、 主数据去重、 缺失值处理、 规范性描述等。

  • 主数据归类: 根据定义好的主数据分类体系将清洗范围内的数据逐一归类到相应的分类中。
  • 主数据去重: 利用工具+人工识别的方式, 找到重复或疑似重复的数据, 并进行剔除或合并。 执行这一过程时, 强烈建议先去除关键属性中的空格,因为多了空格就会导致工具误判, 比如认为“张 三”与“张三”不是一个人。
  • 缺失值处理: 由于主数据的唯一性属性是不允许为空的, 因此需要通过工具找到有唯一性属性为空的数据并进行填补。 对于其他附加的且可以为空的属性不作特殊要求。
  • 规范性描述: 主数据的属性填写得不规范是造成主数据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不规范问题包括字母大小写、 全半角、 特殊字符书写、 空格等问题。例如: 表示直径的符号Φ不可以写成φ、 ∮ 、 Ψ或ф。

数据分发

主数据分发即将标准化的主数据分发给下游业务系统使用的过程。 主数据分发过程的各系统厂商都应按照《主数据集成规范》 约定的集成方式、 接口标准、 注意事项进行对接。
在企业实施主数据分发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不同场景选择不同的集成方式。

  • 定期数据共享: 一般采用ETL或接口方式定期将主数据抽取到业务系统指定的数据表中。
  • 实时数据共享: 一般采用消息订阅的方式, 通过数据接口将主数据推送给业务系统。

主数据分发对消费系统的要求如下。

  • 对于新建系统, 要求新建的系统不能创建主数据, 必须接入主数据系统, 使用与主数据系统同步的标准数据。
  • **对于历史遗留系统, 要求能改造的必须完成改造, 以满足主数据统一管理的要求; 对于不能改造的系统, 必须手动建立与标准主数据的映射关系, 以保证数据集成与分析过程中主数据的唯一性和一致性。 **

抓运营

对主数据的日常管理、质量管理等进行管理。

三、主数据管理技术

主数据分类

数据分类是指出于某种目的, 在指定范围内, 以一定的分类原则和方法为指导, 按照信息的内容、 性质及管理者的使用要求等, 将信息按一定的结构体系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 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
主数据的基本分类方法有三种, 即线分类法、 面分类法和混合分类法, 其中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 面分类法又称组配分类法。

线分类法

分类法将要分类的对象按其所选择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 按最稳定本质属性逐次分成若干层类目, 并排列成一个层次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数据治理之主数据管理_第4张图片

  • 优点: 分类层次性好, 不重复, 不交叉, 能较好地反映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它既符合手工处理信息的传统习惯, 又便于计算机处理。
  • 缺点: 揭示事物特性的能力差,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便于根据需要随时改变, 也不适合多维度的信息检索。

面分类法

面分类法是指将所选定分类对象的若干标志视为若干个面, 将这些面划分为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 排列成一个由若干个面构成的平行分类体系。
数据治理之主数据管理_第5张图片

  • 优点: 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易于添加和修改类目, 一个面中的类目改变,不会影响到其他的面, 而且可以对面进行增删。 适应性强, 可根据任意面的组合方式进行分类的检索, 有利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
  • 缺点: 不能充分利用编码空间, 编码的组配方式很多, 但实际应用到的组配类目不多。

混合分类法

混合分类法是在已有的分类中, 同时使用线分类和面分类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以满足业务的需要。 混合分类一般以一种分类方法为主, 将另一种作为补充。 例如: 在上面的示例中, 我们可以用线分类法作为企业电子元器件的主分类, 将面分类中的“安装工艺”和“可靠性”作为电子元器件的辅助分类属性进行管理, 以满足信息查询和业务使用的需要。

主数据编码

主数据编码方法

主数据编码是为了方便主数据的标识、 存储、 检索和使用, 在进行主数据处理时赋予具有一定规律、 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符号。
编码是个技术活。
《GB/T 7027—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给出了两种编码方法, 分别是有含义的代码和无含义的代码。
数据治理之主数据管理_第6张图片
在实际的主数据编码中, 通常会将两者结合起来。 基于大、 中、 小类的层次码进行编码很有必要, 这样便于归类和检索, 但一般不建议分得太细, 例如把物料、 规格、 型号等都考虑进去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基于分类的主数据编码规则如下:
数据治理之主数据管理_第7张图片**

主数据编码颗粒度

主数据编码颗粒度主要是指主数据管理的属性数量及管理属性值的大小程度, 它决定了主数据编码量的多少。
数据治理之主数据管理_第8张图片

  • 核心特征属性: 反映主数据核心或本质特征的属性, 是用来识别事物的特有属性, 例如电子元器件的名称、 型号和规格。
  • 普通特征属性: 用于对事物进行更细颗粒度的识别和管理, 例如电子元器件的封装方式、 安装工艺、 可靠性等。
  • 附加属性: 根据管理需要为事物附加的属性, 例如电子元器件的价格、 是否批次管理、 采购周期等。

一般来说, 主数据编码必须包含核心特征属性, 而普通特征属性和附加特征属性可根据管理的目的进行取舍。 选择的普通特征属性越多, 则主数据编码的颗粒度就越细, 编码量就越大。 而选择几个、 选择哪些特征属性与主数据编码绑定, 这涉及企业的销售管理、 成本管理、 生产管理等业务, 应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目的而定。

主数据集成

主数据集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 主数据平台与权威数据源系统的集成, 实现主数据从权威数据源的采集并装载到主数据平台中;
第二, 主数据平台与主数据消费系统的集成, 将标准的主数据代码按照约定的集成方式分发到主数据的消费系统中。
数据治理之主数据管理_第9张图片

与源系统集成

可以通过API采集、库表拉取的方式。

与消费系统集成

可以通过API发布、库表推送的方式。

四、主数据管理最佳实践

大目标,小步骤

定好目标,对目标进行拆分,一个一个的完成。
总结: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业务驱动,技术引领

主数据管理绝对不是为了做主数据而做主数据, 而是为了服务于企业的业务目标。 主数据项目建设不是一个部门的任务, 也不只是IT部门的事情, 需要技术和业务协同, 为实现企业的业务目标而服务。 主数据项目建设需要业务驱动和技术引领的双引擎。

重视主数据编码设计

主数据编码是保证数据的唯一性、 一致性的关键属性。 编码的目的在于将数据编码化繁为简, 便于主数据的管理, 如果编码过于繁杂, 则违反了编码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 会使用系统自动生成的流水码来作为主数据的编码, 用于机器识别, 重点解决的是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映射问题。

重视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把脏数据洗掉, 这里“脏数据”是指重复、 不一致、 不完整、 不正确的数据。 数据清洗是发现并纠正数据集中数据质量问题的过程, 包括检查数据唯一性、 一致性, 处理重复数据和缺失值等。

五、主数据管理工具

主数据管理系统

系统架构

主数据管理工具用来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 使企业能够为重要数据创建单一数据源, 统一数据视图, 从而提供标准、 准确、 一致的核心数据, 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决策。 在应用层面, 主数据管理工具自下而上可分为业务系统层、 主数据集成层、 主数据管理层和主数据应用层四层架构,

数据治理之主数据管理_第10张图片

主数据建模

主数据建模功能是主数据管理的基础, 主数据的申请、 审核、 质量、 安全、 集成共享等功能都是围绕主数据模型展开的。
主数据建模包括主数据分类、 主数据编码、 主数据属性模型、 主数据界面模型及主数据审批模型。

  • 主数据分类: 按照一定的维度和特征对某主数据进行划分, 以方便主数据的管理和使用, 例如客户分类、 供应商分类、 产品分类等。
  • 主数据编码: 主数据的唯一识别属性。 主数据管理工具提供多种编码方式, 可以灵活设置码段、 码位、 步长, 以支持不同主数据编码的业务需求。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特征值编码、 固定值编码、 日期码、 流水码、 组合码、 层级码、 随机码等。
  • 主数据属性模型: 用于对主数据所有属性进行定义, 包括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唯一性约束、 校验规则等。
  • 主数据界面模型: 也叫主数据管理模板, 提供了主数据管理视图配置功能, 在主数据模型的基础之上, 为不同分类主数据分配不同的属性。
  • 主数据审核模型: 基于主数据管理工具提供的工作流引擎, 为主数据的新增申请、 变更申请提供流程配置, 支持对每个审批节点进行设置, 如流程ID、 流程描述、 操作类型、 审批人、 通知模式等。

主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工具提供创建、 使用、 管理和监控主数据功能, 使用健全的工作流和审批功能, 支持企业范围的数据治理政策和流程, 并通过严格的管理流程, 实现主数据申请、 审核、 变更、 冻结和归档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让业务用户能够访问统一、 可靠的主数据。
需要制定相应的主数据申请流程、审核节点、变更流程、冻结流程和归档流程。

主数据质量

主数据管理工具提供主数据质量规则设计、 主数据质量稽核、 主数据质量报告、 主数据问题处理等功能, 实现主数据质量从问题发现到问题处理的闭环管理。

主数据安全

主数据管理工具提供用户身份认证、 细颗粒度的权限控制、 分级授权、 安全审计、 数据签名、 敏感数据脱敏/加密等功能, 以保证主数据管理的应用安全、 接口安全和数据安全。

主数据集成

主数据管理工具提供数据库集成、 消息集成、 Web服务集成等多种主数据集成方式, 可灵活实现全量/增量数据与异构系统的交互, 实现主数据整合和分发。

  • 数据库集成: 数据源系统开放数据库接口, 供其他系统调用, 实现主数据集成共享。
  • 消息集成: 基于消息中间件, 通过消息队列的方式实现主数据的集成共享。
  • Web服务集成: 基于标准的Web接口服务实现主数据的集成共享, 常用的主数据Web接口支持SOAP、 REST两种接口协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治理,数据仓库,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