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高级心理指导师(九)——行为与评判》

中原焦点团队郭莺莺焦点解决网络中期第14期坚持原创分享第874天,咨询第337次,“悦”读打卡第558天,语言基本功练习第382天,健身打卡第109(2022.1.12)《家庭教育高级心理指导师(九)——行为与评判》
一、行为与评判
1.行为:我们看到的孩子的动作,听到的孩子的声音。
2.评判:又称“贴标签”,加入了个人的主观意愿和评价。
行为只描述一个事实,不会引起冲突对抗;评判会攻击对方人格,会引起不愉快的感受,让人产生逆反情绪。
3.关于评判。习惯性评判别人是沟通中的大忌。当一个人被评判时,爬虫脑会感觉到被攻击,沟通的大门会立刻被关闭。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别人的对错,因为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做出的选择也不同。当我们评判别人时,是因为我们心里有和别人一样的伤口,用指责别人的方式掩饰我们内心的疼痛。
二、我——信息
沟通中不评判对方,不给对方贴标签,只表达我的感受,我的需求,我的期待。
三、正向焦点的人和负向焦点的人区别
1.思维模式。正向焦点的人思维模式:积极,开放,无论何时何地,积极寻找把事情做的更好的方法和资源。负向焦点的人思维模式:消极,封闭,关注焦点在寻找失败的原因和追究失败的责任。
2.沟通特点。正向思维的人,沟通时倾听、启发、理解、提醒,向对方传达的信息是尊重、赞赏,信任、付出,利他以及人格平等。负向思维的人,沟通时是质问、责备、否定、抱怨,向对方传递的信息是不满、消极、猜疑、索取、自保以及居高临下。
3.人格特点。正向焦点的人,是责任者,他们阳光乐观主动进取自信,愿意挑战陌生,勇于面对挫折,勇于承担责任。负向焦点的人,是受害者,他们悲观、消极,被动、退缩,封闭、等待,抱怨,推卸责任。
四、两种不同焦点的家长的沟通模式。
1.拥有正向焦点的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拉拉队,是孩子肩并肩的队友,把孩子每一次犯的错误当做协助孩子成长的机会,他们用理解、接纳、关爱、包容,让孩子看到他需要成长的方向,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强有力的支持。
2.拥有负向焦点的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裁判员,他们与孩子是面对面的对手,孩子做错事通常会指责,批评,否定,打压,训斥,甚至打骂,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委屈,压抑,遇事,无力,无助,性格也变得消极,被动抱怨推卸责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教育高级心理指导师(九)——行为与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