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目录​​​​​​​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1.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4种) 

1.3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4 计算机网络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1.5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6计算机网络的模型

二、物理层

三、数据链路层

四、网络层

五、传输层

六、应用层

七、网络安全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1.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组成部分:硬件软件协议三大部分,缺一不可。

按工作方式划分:由边缘部分核心部分组成。

计算机网络_第1张图片

按功能组成划分:由通信子网资源子网组成。

 通信子网(数据通信):由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和相应的网络协议组成

 资源子网(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共享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

1.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4种) 

1>根据作用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2>根据传输方式:点对点网络、广播式网络

3>根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

分为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

在数据传输前,两个结点间必须先建立一条专用物理链路路径。

数据传输期间,这一路径专用一直被双方独占,直到通信结束后被释放。

优点:通信时延小,没有冲突(全双工),实时性强

缺点:建立连接时间长,线路独占使用效率低,灵活性差,难以规格化

 三种交换的比较:

计算机网络_第2张图片

 4>根据拓扑结构分为:

总线型网络 用单根传输线把计算机连接起来
星形网络 每个终端或主机都以单独的线路与中央设备连接
环形网络 所有计算机端口设备连接成一个环,典型的例子是令牌环局域网
网状型网络 每个结点至少有两条路径与其他结点相连,多用于局域网
总线型 星形 环形 网状型
优点

建网容易,增减结点方便,节省线路

便于集中控制和管理 简化了路径选择的控制 可靠性高
缺点

负载时通信效率不高,容错率低

成本高,中心节点对故障敏感 环中信号单向传输可靠性低 控制复杂,线路成本高
1.3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速率:也称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bit/s

 2>带宽:网络的通信线路所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为“最高数据率”

 3>吞吐量:单位时间内某个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受带宽或额定速率约束

                   单位:bps,例如:2Mbps:每秒可传输2M bits的数据量。

 4>时延: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需要的总时间,由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构成。

时延: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需要的总时间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结点将分组的所有比特发送到链路所需的时间(与传输信道的长度无关)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所需的时间(信道的长度越长,传播时延越大)

处理时延:数据在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的必要处理所需的时间

排队时延: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的时间

5>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与信道带宽的乘积(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6>往返时延RTT:从从发送端发数据到接收端确认接收数据的时延

7>信道利用率:有效数据通过时间/总数据通过时间

注:信道利用率并非越大越好!

信道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会随之增加。 

1.4 计算机网络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标准化工作:因特网所有标准都要以RFC形式发布。

上升为互联网的标准需要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建议标准,草案标准,特网标准

相关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协会IEEE

1.5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1>协议:由语法、语义和同步构成

语法 规定了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语义 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 规定了执行各种操作的条件、时序关系等,即时间完成顺序的详细说明

2>接口:同一结点内相邻两层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3>服务:下层为相邻的上层提供服务,垂直的。 

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时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即服务原语,分为请求、知识、响应和证实四类,四类原语用于不同的功能,如: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和断开连接等。

服务可分为三类方式:

(1)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2)可靠服务和不可靠服务

(3)有应答服务和无应答服务

 1.6计算机网络的模型

1>ISO/OSI参考模型——具体有7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_第3张图片

 2>TCP/IP模型

计算机网络_第4张图片

 3>五层模型

计算机网络_第5张图片

OSI TCP/IP
网络层 无连接+面向连接 无连接
传输层 面向连接 无连接+面向连接

二、物理层

http://t.csdnimg.cn/rlIBNicon-default.png?t=N7T8http://t.csdnimg.cn/rlIBN

三、数据链路层

http://t.csdnimg.cn/pDqk6icon-default.png?t=N7T8http://t.csdnimg.cn/pDqk6

四、网络层

http://t.csdnimg.cn/HRx6micon-default.png?t=N7T8http://t.csdnimg.cn/HRx6m

五、传输层

http://t.csdnimg.cn/KWvzoicon-default.png?t=N7T8http://t.csdnimg.cn/KWvzo

六、应用层

http://t.csdnimg.cn/hE2ERicon-default.png?t=N7T8http://t.csdnimg.cn/hE2ER

七、网络安全

http://t.csdnimg.cn/XuZL7icon-default.png?t=N7T8http://t.csdnimg.cn/XuZL7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