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

二十多年前,一位从台湾归来的老兵和父亲聊天时,谈到家乡的变化,有令他欣喜的地方,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插队。那天他到黄山去,坐索道时,一堆人围在窗口,争先恐后;住宾馆时,又是一干人围住了服务台;甚至下车时,也是你推我搡,各不相让。插队成了国人的习惯,只要有三个人在一起就有插队的表演。这在台湾是无法想象的事。

我昨天也遇到了一桩插队的事。银行的窗口本来有规定,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之间要预留一米的距离。但我所到的银行对这一规定却视而不见,柜台里的工作人员也不尽管理的责任,任顾客在外拥挤。当时,只有一个人在窗口办理业务,我站在一米之外。进来一个顾客,想也没想,就站到我的前面。办理好业务后,我问柜台里的工作人员,她却说没有看到。这样的工作态度,不知道她将来能走多远?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外国人乘地铁,看到许多人争先恐后的进去,他却不动,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却反问别人:地铁是不是没等人上完就走?是啊,既然谁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插队拥挤又有什么必要呢?

插队是一种另类的竞争,是一种无序竞争。和嫉妒、模仿同样是劣习,我们自己不能创造,就拼命仿制别人,导致了知识不被人重视。

其实,插队的事和中国式过马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想抢时间,把自己的事情办完,但丝毫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只要是公共场合,我们好像都已经习惯了拥挤,这是对我们国民素质的考量。

归根到底,这是一个人自私的问题。他们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而把他人的利益置之度外。如果真的有这样一种钉子精神,那该用到学习上,或是自己的工作中,抢着学,抢着做,那该多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