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放限流电阻加再哪里-运算放大器

第一种解释

1、运放输出端加一小电阻的作用?

答:运放输出短路的保护方法很简单,只要用一个小电阻R串接于运放的输出端,如图所示,就能防止输出短路失效。如果这个电阻接到反馈环路内,如图中虚线所示,除输出电压明显下降外(负载为2kΩ时,图中数值情况下,Vo可下降10%),对电路的其它性能无任何影响。

这种电路还有一个优点,对于外接容性负载,电路也非常稳定。因此,即使集成运放内部已加限流电阻,也应在运放输出端外接一个小电阻。
运放限流电阻加再哪里-运算放大器_第1张图片

2、运放的外围电阻为什么都是K欧级别的啊,为什么欧姆级别的不行啊?比如说反相比例运放,Rf/Ri=10;一般Rf=10k,Ri=1k;为什么Rf=1K,Ri=100欧不行呢?

答:这个问题与电耗有关。虽然小电阻噪声也小,但是电耗增加,就有不少毛病:

1、地线电流增加。这个不妨从各级运放耦合考虑一下它的害处,地线电流大,级间地电位差会增加。

2 电阻功耗增加。好象人们不太注意到这个的理解。实际上,以Rf为例输入与输出之间是存在电压的,而这个电压必然会在电阻上产生电流。如4V的输出,10k的电阻就有40mA,不能承受—你想想,一个运放的输出电流才多大?而用100k电阻,则只有4mA,情况完全不同。请注意二楼的回复,Rf实际上是输出负载(阻抗)的一部分,它是要从运放输出端消耗电流的。

3 小电阻增加源输出阻抗效应。输入阻抗电阻Ri往往要求越大越好,目的是想尽量避免源输出电阻的影响。相关理论,可以从书本上找到。而从源的角度上看,信号源回路电流大虽然能减小噪声影响,但接收器输入阻抗小也提出了源输出阻抗和线路阻抗的问题。所以,输入阻抗也是不能太小的。

原文链接:

第二种解释

运放限流电阻加再哪里-运算放大器_第2张图片

主要是考虑下级电路的输入阻抗。一般运放的输出阻抗很小几乎为0,不利于高频信号传输。一般会串接个几十欧姆的小电阻。这个电阻在反馈内或反馈外还是有区别的。
电阻假设在反馈外,运放输出会经过这个电阻并衰减后再输出。
电阻假设在反馈内,比如你这个图,运放管脚的输出就比原理的电压要高。

考虑下级输入阻抗,以运放输出管脚(电阻左侧)的电压来分析,实际就是个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后经过这个电阻再衰减回去。
以电阻右侧这个输出点来分析。可以将这个运放看成一个输出不是0欧姆,是33欧姆的运放。还是一个深度负反馈1:1的放大。这个电阻不影响输出的电压。
原文链接

你可能感兴趣的:(运放,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