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设计师目录(上篇)

系统架构设计师目录(上篇)

    • 第1章 绪论
      • 1.1 系统架构概述
      • 1.2 系统架构设计师概述
      • 1.3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系统架构设计师
    • 第2章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 2.1 计算机系统概述
      • 2.2 计算机硬件
      • 2.3 计算机软件
      • 2.4 嵌入式系统及软件
      • 2.5 计算机网络
      • 2.6 计算机语言
      • 2.7 多媒体
      • 2.8 系统工程
      • 2.9 系统性能
    • 第3章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 3.1 信息系统概述
      • 3.2 业务处理系统(TPS)
      • 3.3 管理信息系统(MIS)
      • 3.4 决策支持系统(DSS)
      • 3.5 专家系统(ES)
      • 3.6 办公化自动系统(OAS)
      • 3.7 企业资源规划(ERP)
      • 3.8 典型信息系统架构模型
    • 第4章 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 4.1 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 4.2 信息系统安全的作用与意义
      • 4.3 信息安全系统的组成框架
      • 4.4 信息加解密技术
      • 4.5 密钥管理技术
      • 4.6 访问控制及数字签名技术
      • 4.7 信息安全的抗攻击技术
      • 4.8 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与评估方法
    • 第5章 软件工程基础
      • 5.1 软件工程
      • 5.2 需求工程
      • 5.3 系统分析与设计
      • 5.4 软件测试
      • 5.5 净室软件工程
      • 5.6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
      • 5.7 软件项目管理
    • 第6章 数据库设计基础知识
      • 6.1 数据库基本概念
      • 6.2 关系数据库
      • 6.3 数据库设计
      • 6.4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交互
      • 6.5 NoSQL数据库
    • 第7章 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
      • 7.1 软件架构概念
      • 7.2 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
      • 7.3 软件架构风格
      • 7.4 软件架构复用
      • 7.5 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
    • 第8章 系统质量属性与架构评估
      • 8.1 软件系统质量属性
      • 8.2 系统架构评估
      • 8.3 ATAM 方法架构评估实践
    • 第9章 软件可靠性基础知识
      • 9.1 软件可靠性基本概念
      • 9.2 软件可靠性建模
      • 9.3 软件可靠性管理
      • 9.4 软件可靠性设计
      • 9.5 软件可靠性测试
      • 9.6 软件可靠性评价
    • 第10章 软件架构的演化和维护
      • 10.1 软件架构演化和定义的关系
      • 10.2 面向对象软件架构演化过程
      • 10.3 软件架构演化方式的分类
      • 10.4 软件架构演化原则
      • 10.5 软件架构演化评估方法
      • 10.6 大型网站系统架构演化实例
      • 10.7 软件架构维护
    • 第11章未来信息综合技术
      • 11.1 信息物理系统技术概述
      • 11.2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 11.3 机器人技术概述
      • 11.4 边缘计算概述
      • 11.5数字孪生体技术概述
    • 11.6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概述

第1章 绪论

1.1 系统架构概述

1.1.1 系统架构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1.1.2 软件架构的常用分类及建模方法

1.1.3 软件架构的应用场景

1.1.4 软件架构的要求

1.2 系统架构设计师概述

1.2.1 架构设计师的定义、职责和任务

1.2.2 架构设计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1.2.3 架构设计师的知识结构

1.3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系统架构设计师

1.3.1 如何衡量一名优秀的架构设计师

1.3.2 从工程师到系统结构设计师的演化

第2章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2.1 计算机系统概述

2.2 计算机硬件

2.2.1 计算机硬件组成

2.2.2 处理器

2.2.3 存储器

2.2.4 总线

2.2.5 接口

2.2.6 外部设备

2.3 计算机软件

2.3.1 计算机软件概述

2.3.2 操作系统

2.3.3 数据库

2.3.4 文件系统

2.3.5 网络协议

2.3.6 中间件

2.3.7 软件构件

2.3.8 应用软件

2.4 嵌入式系统及软件

2.4.1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2.4.2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2.4.3 嵌入式软件的组成及特点

2.4.4 安全攸关软件的安全性设计

2.5 计算机网络

2.5.1 网络的基本概念

2.5.2 通信技术

2.5.3 网络技术

2.5.4 组网技术

2.5.5 网络工程

2.6 计算机语言

2.6.1 计算机语言的组成

2.6.2 计算机语言的分类

2.7 多媒体

2.7.1 多媒体概述

2.7.2 多媒体系统的关键技术

2.8 系统工程

2.8.1 系统工程的概述

2.8.2 系统工程的方法

2.8.3 系统工程的生命周期

2.8.4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2.9 系统性能

2.9.1 性能指标

2.9.2 性能计算

2.9.3 性能设计

2.9.4 性能评估

第3章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3.1 信息系统概述

3.1.1 信息系统的定义

3.1.2 信息系统的发展

3.1.3 信息系统的分类

3.1.4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3.1.5 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3.1.6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3.2 业务处理系统(TPS)

3.2.1 业务处理系统的概念

3.2.2 业务处理系统的功能

3.2.3 业务处理系统的特点

3.3 管理信息系统(MIS)

3.3.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3.3.2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3.3.3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3.4 决策支持系统(DSS)

3.4.1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3.4.2 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

3.4.3 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

3.4.4 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

3.5 专家系统(ES)

3.5.1 专家系统的概念

3.5.2 专家系统的特点

3.5.3 专家系统的组成

3.6 办公化自动系统(OAS)

3.6.1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

3.6.2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3.6.3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3.7 企业资源规划(ERP)

3.7.1 企业资源规划的概念

3.7.2 企业资源规划的结构

3.7.3 企业资源规划的功能

3.8 典型信息系统架构模型

3.8.1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3.8.2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第4章 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4.1 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4.1.1 信息安全的概念

4.1.2 信息存储安全

4.1.3 网络安全

4.2 信息系统安全的作用与意义

4.3 信息安全系统的组成框架

4.3.1 技术体系

4.3.2 组织机构体系

4.3.3 管理体系

4.4 信息加解密技术

4.4.1 数据加密

4.4.2 对称密钥加密算法

4.4.3 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

4.5 密钥管理技术

4.5.1 对称密钥的分配与管理

4.5.2 公钥加密体制的密钥管理

4.5.3 公钥加密分配单钥密码体制的密钥

4.6 访问控制及数字签名技术

4.6.1 访问控制技术

4.6.2 数字签名

4.7 信息安全的抗攻击技术

4.7.1 密钥的选择

4.7.2 拒绝服务攻击与防御

4.7.3 欺骗攻击与防御

4.7.4 端口扫描

4.7.5 强化TCP/IP堆栈以抵御拒绝服务攻击

4.7.6 系统漏洞扫描

4.8 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与评估方法

4.8.1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4.8.2 安全风险管理

第5章 软件工程基础

5.1 软件工程

5.1.1 软件工程定义

5.1.2 软件过程模型

5.1.3 敏捷模型

5.1.4 统一过程模型(RUP)

5.1.5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5.2 需求工程

5.2.1 需求获取

5.2.2 需求变更

5.2.3 需求追踪

5.3 系统分析与设计

5.3.1 结构化方法

5.3.2 面向对象方法

5.4 软件测试

5.4.1 测试方法

5.4.2 测试阶段

5.5 净室软件工程

5.5.1 理论基础

5.5.2 技术手段

5.5.3 应用与缺点

5.6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

5.6.1 构件和构件模型

5.6.2 CBSE过程

5.6.3 构建组装

5.7 软件项目管理

5.7.1 项目管理概述

5.7.2 软件进度管理

5.7.3 软件配置管理

5.7.4 软件质量管理

5.7.5 软件风险管理

第6章 数据库设计基础知识

6.1 数据库基本概念

6.1.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6.1.2 数据模型

6.1.3 数据库管理系统

6.1.4 数据库三级模式

6.2 关系数据库

6.2.1 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

6.2.2 关系运算

6.2.3 关系数据库设计基本理论

6.3 数据库设计

6.3.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6.3.2 数据需求分析

6.3.3 概念结构分析

6.3.4 逻辑结构分析

6.3.5 物理设计

6.3.6 数据库实施

6.3.7 数据库运行维护

6.4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交互

6.4.1 库函数级别访问接口

6.4.2 嵌入SQL访问接口

6.4.3 通用数据接口标准

6.4.4 ORM访问接口

6.5 NoSQL数据库

6.5.1 分类与特点

6.5.2 体系框架

第7章 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

7.1 软件架构概念

7.1.1 软件架构的定义

7.1.2 软件架构设计与生命周期

7.1.3 软件架构的重要性

7.2 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

7.2.1 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概述

7.2.2 概念与术语

7.2.3 基于体系结构的开发模型

7.2.4 体系结构需求

7.2.5 体系结构设计

7.2.6 体系结构文档化

7.2.7 体系结构复审

7.2.8 体系结构实现

7.2.9 体系结构的演化

7.3 软件架构风格

7.3.1 软件架构风格概述

7.3.2 数据流体系结构风格

7.3.3 调用/返回体系结构风格

7.3.4 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结构风格

7.3.5 虚拟机体系结构风格

7.3.6 独立构件体系结构风格

7.4 软件架构复用

7.4.1 软件架构复用的定义及分类

7.4.2 软件架构复用的原因

7.4.3 软件架构复用的对象及形成

7.4.4 软件架构复用的基本过程

7.5 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

7.5.1 DSSA的定义

7.5.2 DSSA的基本活动

7.5.3 参与DSSA的人员

7.5.4 DSSA的建立过程

第8章 系统质量属性与架构评估

8.1 软件系统质量属性

8.1.1 质量属性概念

8.1.2 面向架构评估的质量属性

8.1.3 质量属性场景描述

8.2 系统架构评估

8.2.1 系统架构评估中的重要概念

8.2.2 系统架构评估方法

8.3 ATAM 方法架构评估实践

8.3.1 阶段1–演示 (Presentation)

8.3.2 阶段2–调查和分析

8.3.3 阶段3–测试

8.3.4 阶段4–报告ATAM

第9章 软件可靠性基础知识

9.1 软件可靠性基本概念

9.1.1 软件可靠性定义

9.1.2 软件可靠性的定量描述

9.1.3 可靠性目标

9.1.4 可靠性测试的意义

9.1.5 广义的可靠性测试与狭义的可靠性测试

9.2 软件可靠性建模

9.2.1 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因素

9.2.2 软件可靠性的建模方法

9.2.3软件的可靠性模型分类

9.3 软件可靠性管理

9.4 软件可靠性设计

9.4.1容错设计技术

9.4.2检错技术

9.4.3降低复杂度设计

9.4.4系统配置技术

9.5 软件可靠性测试

9.5.1 软件可靠性测试概述

9.5.2 定义软件运行剖面

9.5.3 可靠性测试用例设计

9.5.4 可靠性测试的实施

9.6 软件可靠性评价

9.6.1 软件可靠性评价概述

9.6.2 怎样选择可靠性模型

9.6.3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

9.6.4 软件可靠性的评估和预测

第10章 软件架构的演化和维护

10.1 软件架构演化和定义的关系

10.1.1 演化的重要性

10.1.2演化和定义的关系

10.2 面向对象软件架构演化过程

10.2.1 对象演化

10.2.2 消息演化

10.2.3 复合片段演化

10.2.4 约束演化

10.3 软件架构演化方式的分类

10.3.1 软件架构演化时期

10.3.2 软件架构静态演化

10.3.3 软件架构动态演化

10.4 软件架构演化原则

10.5 软件架构演化评估方法

10.5.1 演化过程已知的评估

10.5.2 演化过程未知的评估

10.6 大型网站系统架构演化实例

10.6.1 第一阶段:单体架构

10.6.2 第二阶段:垂直架构

10.6.3 第三阶段:使用缓存改善网站性能

10.6.4 第四阶段:使用服务集群改善网站并发处理能力

10.6.5 第五阶段:数据库读写分离

10.6.6 第六阶段:使用反向代理和CDN 加速网站响应

10.6.7 第七阶段;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10.6.8 第八阶段:使用NoSQL和搜索引擎

10.6.9 第九阶段:业务拆分

10.6.10 第十阶段:分布式服务

10.7 软件架构维护

10.7.1 软件架构知识管理

10.7.2 软件架构修改管理

10.7.3 软件架构版本管理

10.7.4 软件架构可维护性度量实践

第11章未来信息综合技术

11.1 信息物理系统技术概述

11.1.1 信息物理系统的概念

11.1.2 CPS的实现

11.1.3 信息物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11.2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11.2.1 人工智能的概念

11.2.2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11.2.3 人工智能关键技术

11.3 机器人技术概述

11.3.1 机器人的概念

11.3.2 机器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11.3.3 机器人4.0的核心技术

11.3.4机器人的分类

11.4 边缘计算概述

11.4.1 边缘计算概念

11.4.2 边缘计算的定义

11.4.3 边缘计算的特点

11.4.4 边云协同

11.4.5 边缘计算的安全

11.4.6 边缘计算应用场合

11.5数字孪生体技术概述

11.5.1 数字孪生体发展历程

11.5.2 数字孪生体的定义

11.5.3 数字孪生体的关键技术

11.5.4 数字孪生体的应用

11.6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概述

11.6.1 云计算技术概述

11.6.2大数据技术概述


—The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