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实”向“虚”软技能,系统思考显神通

脱“实”向“虚”软技能,系统思考显神通

这是投石问路凌千夏的第92 篇文章

作者:凌千夏,相信终身学习带来终身进步。就职于亚马逊中国,读书会主席(前)。华南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校友。曾工作于香港ASM。分享投石问路发现的“秘密”。

系统思考的基础是什么?要素、连接、目标。

我在上周的文章《理解世界内在美,工作抱得美人归》中明确说明了:知识工作者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把握规律,掌握“理论”。专业“理论”功底是工作的“硬技能”(hard skill),需要脱“实”向“虚”才能挣大钱;那么“软技能”(soft skill)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来告诉你如何高效掌握一个系统。

公司新人的窘境

小明记得刚换到这家公司工作的时候,总觉得老板不是特别信任自己。

更尴尬的是,一个老同事提的建议跟自己差不多,结果老板就同意了。

相似的观点,小明说的为什么没有被认可呢?

因为小明是新人,老板对他不了解,不知道该给予多高的信任。

可是公司不是一个按照专业能力说话的地方吗?小明是专业能力被认可了才进来的呀。

因为在工作中,很多问题不全是专业问题,还有一些模糊地带需要经验来判断。

老板不了解小明的判断能力,但是老板清楚老同事的能力,知道该如何评判。

赢得信任是需要“累积军功”的?

对,但是不全对。军功这个“要素”只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还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

那应该如何理解这件事?又应该如何理解公司呢?

从系统的角度来思考。

系统的三个部分

什么是从系统的角度来思考呢?

首先,我们理解什么是“系统”。

钱学森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精妙无比。

从这个定义可见,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构成要件:要素、连接、目标1

要素很容易理解,因为它们大都是有形的、可见的实体。比如说,公司员工,公司机器等等。

目标有时候很难发掘,比如公司发展的“秘密”,但是很多时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几乎每一个系统都有一个重要的目标,那就是确保自我永存1

因此,必须通过实际行动来推断系统的目标,而不能只看表面的言辞或其标榜的目标。1

比如说,青蛙向左跳,吃了个苍蝇;向右跳,又吃了个苍蝇。所以我们就知道,青蛙的目的是吃,而不是跳。又比如说某地政府声称要保护环境,但是却只花了一点点钱在环境保护上,但是花了大笔的钱在卖地上,我们就可以推断,它的目标不是保护环境,而是保护房地产。

相对于生物体和政府来说,公司是一个非常单纯的系统。如果公司这个系统要“确保自我永存”,那么它最需要的就是“赚钱”。

如你所见,很轻易的,我们理解了公司这个系统的三个部分中的两个:要素和目标。

事实上,很多人看到公司就会分析其“要素”和“目标”,往往会忽略“连接”。

那么怎么理解“连接”呢?

“连接”是个“软技能”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说过,组织有两个前提:目标+众人2。(深度内容,参见《单打独斗不如狗,位置选对才优秀》)

公司也是一个组织,可以藉由“组织”的分析框架进行扩展:目标是赚钱,要素包含了众人和机器等等。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整体大于每个部分之和。1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整体比个体之和更值钱。

那么多出来的这部分,究竟来自哪里呢?

来自于“连接”。而这部分,很多人往往视而不见,聪明人却游刃有余。

在开篇的故事中,小明是没有注意到他和老板的“连接”是不足的。

这不是一个任人唯亲不唯亲的问题,这是一个如何系统性的看问题的问题。

老板普遍具有系统性思维,当老板认识到小明和自己的“连接”不足,不清楚模糊地带小明的判断能力的时候——假如你是老板,你也不会立即赞同小明的观点的。

那么有运用“连接”的案例吗?换句话说,假如用系统思维来处理,应该怎么办?

唐骏讲过一个故事:他从微软中国区总裁的位置上退下来以后,加盟了陈天桥的盛大集团。第一天上班开会就遇到一件事,陈天桥说要收购一家公司,流程都走的七七八八了,需要给个决议。

唐骏通过自己的私人渠道了解到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很差,认为盛大不应该收购它。

这时候怎么办?上班第一天就跟老板唱反调,还是明哲保身不说话?

显然,唐骏是懂系统思维的人,他巧妙的运用了“连接”。他和陈天桥“连接”不足,但是可以曲线救国啊。

他立即给陈大年(陈天桥弟弟)发了个短信,简单陈诉了为什么不应该收购的理由。陈大年一看,站起来说:我觉得不适合收购,因为(复述了短信内容),细节可以让唐骏来补充。

唐骏这时候站起来,一张嘴:我十分同意大年董事的意见!

然后陈诉自己的理由。

最终,盛大没有收购这家公司。

这就是一个系统思维的巧妙运用,唐骏通过跟陈大年的“连接”,陈大年和陈天桥的“连接”,“连接”到陈天桥,从而给整个系统决策施加了影响力。

如果说一个职场人的“硬技能”是专业能力,那么很多“软技能”就是对“连接”的把握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脱“实”向“虚”软技能,系统思考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