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端分离

背景知识

一、三层架构之MVC模型

  MVC是一种经典的设计模式。
[1]M代表的是model,即模型层,表示企业数据和业务规则,拥有最多的处理任务,一般用于封装数据,如,java中的pojo对象,亦或是java Bean,其包含成员属性以及getter/setter方法;
[2]V代表的事View,即视图层,Java中一般通过JSP页面或者HTML的方式进行展示;
[3]C代表的是Controller,即控制层,是模型层和视图层的粘合剂,起到核心控制的作用。例如:用户发送一个HTTP请求,此时该请求首先会被控制层捕获,进而控制层去调用Service服务获取数据并将其封装在模型层,最后将模型返回给视图层并进行展示。大致流程图如图所示:


image.png

image.png

二、MVC模型存在的弊端

[1] 每次请求必须经过“控制器->模型->视图”这个流程,用户才能看到最终的展现的界面,这个过程似乎有些复杂;
[2]实际上视图是依赖于模型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模型,视图也无法呈现出最终的效果;
[3]渲染视图的过程是在服务端来完成的,最终呈现给浏览器的是带有模型的视图页面,性能无法得到很好的优化。

三、MVC模型简化,实现前后端分离

  为了使数据展现过程更加直接,并且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Roy Fielding博士在2000年写的一篇关于软件架构风格的论文,提出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的思想,即现在所说的REST风格。核心思想就是首先从浏览器发送AJAX请求,然后服务端接受该请求并返回JSON数据返回给浏览器,最后在浏览器中进行界面渲染。其结构图如图所示:
image.png

  ;我们将浏览器看做前端,服务器看做是后端的话,那传统的MVC模型就得到简化,实现了前后端的分离, 其结构图如图所示:


image.png

这样的好处是:
[1]复杂的业务逻辑与数据生成,只有在站点数据层处写了一次,没有代码拷贝;

[2]底层service接口发生变化,只有站点数据层一处需要升级修改;
[3]底层service如果有bug,只有站点数据层一处需要升级修改;
[4]站点展现层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形态,传入不同的参数,调用不同的站点数据层接口。
除此之外,产品追求绚丽的效果,并对设备兼容性要求高,不再困扰Java工程师,由更专业的FE对接;一点点展现的改动,不再需要Java工程师们重新编译,打包,上线,重启tomcat;约定好json接口后,Java和FE分开开发,FE可以用mock的接口自测,不再等待一起联调。

总之,采用REST分格的架构可以使得前端关注界面展现,后端关注业务逻辑,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后端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