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追梦故事(《安石留白随笔》20190606)

 

图片发自App

     

        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文明发展到何种高度,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始终应该是积极倡导的社会美德,学习与传承“雷锋精神”,始终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

        诚然,人人都在自己困难时期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但如果“雷锋精神”不大力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不发扬光大,“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共享理念不代有传承,我们这个文明社会又该如何建立与发展呢?互帮互组的“雷锋精神”又该如何传承呢?

图片发自App


        今天,我们从报道中目睹了一幕幕冷漠的社会场景,各种碰瓷、电信诈骗、花样繁多的欺骗手段,使得见义勇为、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精神”似乎要远离我们而去,社会上“厚黑学”甚至一度流行于世。可是,我们是5000年文化延续不断的文明古国啊!我们是讲究“仁义礼智孝”的孔孟后代啊!我们是曾涌现出千千万万个“雷锋”似人物的泱泱大国啊!如果社会培养出的青年人,都是大批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我们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就会像沙漠和冬天那样的冷漠与无情,就只剩下以金钱来衡量地位高下、身份悬殊、人格情操的无情社会,何谈理想梦想与高尚情操。

图片发自App


        吾乃一介布衣,成长于农民家庭,从小上学读书,老师们就教导我们,长大要成为对社会有用有益之人。童年的记忆与家庭教育,让这个理想伴随一生。学习雷锋精神,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是我一生的梦想、永远的追求。虽然不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能成为像张福清老人那样“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战斗英雄,但是完善自己的德行,谨守个人的操守,以力所能及的热情回馈社会,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成为雷锋那样对社会、对别人有用有益之人,则无愧于国家对我的培养,社会对我的容纳,家人与朋友对我的付出,别人对我的帮助。

        从小到大,一直在尽己所能帮助别人、回馈社会。有少年时因我拿出自己5分钱的生活费,替同学到医务室拿药而感激不尽,收获了纯真的同学友谊;有青年时多次主动扶起摔倒的老人而让家人事后为我“捏了一把汗”而痴心不改。自大学毕业工作后,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工作之余仍未忘记自己的梦想所在。有四川、青海地震后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救助受灾人民而让自己及家人几个月的生活压力陡然变大的无怨无悔;有成年后的外出培训,主动照顾急发“癫痫”的同学到医院积极救治而将双方从陌生变为挚友;有长期坚持带领孩子每年为甘肃青海的偏远山区的孩子寄去学习用品,而期望那些孩子能够“有出息”,并耳濡目染的教育下一代要懂得回报社会、帮助别人的教育传承;有主动成为太极拳公益老师将自己周末休息的时间变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有了修身养性、锻炼身体的机会而欣慰不已。

图片发自App


        当两年前我领着孩子第一次走进北京石刻博物馆,在参观文物时得到志愿者老师耐心当两年前我领着孩子第一次走进北京石刻博物馆,在参观文物时得到志愿者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而得到了启发,如果站到更高的平台,为更多的人服务,尤其是帮助祖国未来的孩子们传承文明的基因和记忆,身体力行的倡导志愿服务,将会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树立互帮互助的雷锋精神。

        在那以后,我报考并荣幸成为北京石刻博物馆的一名志愿者。在下功夫了解馆藏文物并向其他志愿老师学习请教的基础上,我自费购买并阅读了20多本相关书籍,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努力练习讲解“功夫”,经过一番努力后,自身的讲解水平不断提高,不但得到了馆方的认可,并被评为当年的志愿老师“新人奖”,作为新人代表进行了经验共享与发言。

        今天,我已经在该馆服务时间超过一百多个小时,每当我栩栩如生的将历史典故和文化知识讲给每位观众时,那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特别是接待那些小学生和中学生时,看到他们听过我的讲解的那种收获的满足感与兴奋感,我想我的梦想基本已经实现,并且将来还要站到“首博”和“国博”的平台上,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知识与见识,服务于每一名来到博物馆的少年、青年和老年观众,让中华优秀文化与“雷锋精神”传染给更多的年轻人,做到代代有传承,文明永延续,

        各位朋友,振兴中华人人有责。让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再现盛唐时的恢弘灿烂,让我个人的“雷锋情结”成为众人的“公众情结”,使“小我”成为“大我”直至"无我",则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报效国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追梦故事(《安石留白随笔》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