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解读,发现不一样的奥巴马

今天黎黎老师给我们讲了奥巴马,


这位美国前总统,我并不陌生,2008年初次当选,2012年连任,这期间演讲内容,是大学英语演讲课,精读课,翻译课学习的范文。


当时,就对美国历史上这个,大嘴巴,白牙齿,首位黑人总统印象非常深刻。


再一次加深印象是看了,奥巴马妻子Michelle,自传体书,英文版Becoming 《成为》,从自己的成长,到成为奥巴马妻子助力竞选,到在白宫的生活,到离开白宫的一路文笔非常优美,


这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奥巴马,知道成功男人背后的那个女人也不简单。


不过,今天,当黎黎老师再次讲起奥巴马的时候,我又一次着迷了,为什么呢?


因为,这一次从奥巴马的原生家庭讲起,


巴拉克.奥巴马,是黑人,原来,他的父亲是南非肯尼亚人,一生和3个女人结婚,又离婚,在奥巴马的印象中和父亲的接触只有一次,在10岁,也就10天,


讲到这里,读者肯定认为,用现在的标准,扣个人渣的帽子,在老奥巴马的头上一点也不过份。


但实际上,奥巴马的母亲并没有这样做,她不想奥巴马因为父亲放弃和她的婚姻而记恨他的父亲,她总是说这不是他父亲的过错。


在奥巴马的自传《我父亲的梦想》也有提到,面对这位从南非肯尼亚走出来,在夏威夷大学,哈佛就读经济学的父亲充满敬佩和崇拜!


这些细节,看上去像野史的八卦,都有可证价值,同时引发了我的好奇,


这样的原生家庭对奥巴马生活有怎么的影响?母亲是如何引导孩子的?父亲的精神引领对奥巴马的成长之路,日后的总统之路是怎样起作用的?


于是,我又去搜罗了更多,下面就是我看到的其中一本,

图片发自App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对接下来,怎样的家庭教育的引导,培养了日后的美国总统,也和我一样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呢?


请及时关注,好爸妈在线会员制——名人案例拆解课将会为大家大揭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一样的解读,发现不一样的奥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