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统整课程,面向未来培养人 2020-05-06

        认识唐晓勇老师源于深圳南山的学校调研,那是2015年,南山学校调研的第一站就是唐校所在的学校,当时他还是副校长。整个调研过程中,我们都在听着唐校娓娓道来他对课程对学校发展的认识。一年级学生已经在用“BYOD”了,一年级教室外面的走廊里贴满了孩子们的思维导图,当时的主题是认识世界各地的动物,一下就被一年级孩子们的发散思维所惊到了。

        什么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研讨、实践和教授他人,而在唐校所推行的基于PBL的统整课程项目,正是在用这些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不断成长。人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从来都是整体和综合的,那我们的学习方式或者说学习也应该是整合和综合的。学科的专业性我们要坚守,但统整和整合的意识我们一定要有。科学从来都是触类旁通的,对于同一个主题,如果我们能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去全面和深入认识,我想知识的内化以及智慧和能力的形成才有更多可能。

        怎么做学校课程的整体架构?到底怎么设计与实施统整课程?统整课程与传统课程如何并行?我想听完唐校的分享后,大多数校长和教师会存有这些疑问,并期待得到指引。

        学校课程的整体架构要着眼于我们的培养目标,除了国家提的核心素养,更重要的是要精炼出学校的特色培养目标。基于学校的历史、基础、教师、生源、条件等所重点关注的能力培养,拎出来培养目标后,围绕培养目标架构学校的整体课程体系。在这过程中,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是一个重点关注方面。

      设计与实施统整课程?基于唐校多年的积累和经验,倒是很期待他们学校全体教师一起编著的书的出版,可以从他们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来追溯路径。唐校在分享中重点提及教师合作制、项目负责制,是一条可行路径,但具体如何实施,不同阶段不同做法,不同学校不同做法,需要不同学校自行去探索。

        统整课程与传统课程如何并行?这个问题的解决我想唐校他们学校肯定也有相应的经验,只能期待之后的具体分享了。从我的角度看,一是要把握好课标,一切课程实施都要围绕课标目标的达成;二是在不同类型课程以及课时的规划上要精心考虑,包括不同年级的这类课程的课时安排。从课程分类上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方面,重点要把握综合实践学习,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则可以多做文章;三是需要深入梳理现有课程及教材内容。很早之前在访谈教师过程中就反映不同学科的相同主题内容存在重复交叉,要注重学科间的统整,另外,学科内不同单元之间,不同年级之间也有统整的可能,这就需要学科教研组的通力合作。

        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2019提及的短期趋势,跨学科整合课程,重视STEAM学习,STEAM学习也将成为跨学科整合的重要载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好统整课程,面向未来培养人 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