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NP——水平分割、毒性逆转、触发更新、毒性路由

一、水平分割

原理是,RIP路由器从某个接口收到的路由不会再从该接口通告回去。这个机制很大程度上消除了RIP路由的环路隐患。

二、毒性逆转

毒性逆转是另一种防止路由环路的有效机制,其原理是,RIP从某个接口学到路由后,当他从该接口发送Response报文时会携带这些路由,但是这些路由度量值被设置为16跳(16跳意味着该路由不可达)。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清除对方路由表中的无用路由。毒性逆转也可以防止产生路由环路。

毒性逆转其实与水平分割存在矛盾,如果在同一路由器的接口上同时激活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转,则只有毒性逆转生效。综上,对水平分割通俗的理解就是:”到达某个目的网段的路由既然是你告诉我的,那么我就不应该再说回给你听“,这是一种相对消极的举动。而毒性逆转则显得更加主动和积极:”到达某个目的的网段的路由是你告诉我的,那么我通过主动告诉你这个网段从我这走不通来杜绝你从我这走的可能“。从这个层面上来理解,似乎毒性逆转在避免环路方面要比水平分割更加靠谱,但是它依旧存在明显的缺点——增加了Response报文的体积。

三、触发更新

我们知道,路由器会在激活了RIP的接口上周期性的发送Response报文,在缺省情况下,RIP会以30s为周期进行报文发送,这在网络稳定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旦拓扑出现变更,如果依然要等待下一个更新周期到来才发送路由更新,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也非常容易引发路由环路。

触发更新指的是,当路由器感知到拓扑发生变更或RIP路由度量值变更时,它无需等待下一个更新周期到来即可立即发送Response报文。

四、毒性路由

RIP将15跳视为最大的可用跳数,这就意味着度量值为16跳的路由是不可达的。将度量值为16跳的路由包含在Response报文中进行泛洪,这在某些场合下是非常有用的,例如毒性逆转。另一个重要的用途是,当一个网络变为不可达时,发现这个变化的路由器立即触发了一个16跳的路由更新来通知网络中的路由器——目标网络已经不可达,这种路由被称为毒性路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路由交换,HCNP,华为eNSP,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