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的内容研发和技术的迭代创新

声明:本文来自「又拍云主办的Open Talk——在线教育:技术让知识触手可及」的演讲内容整理。PPT、速记和现场演讲视频等参见“UPYUN Open Talk”官网。
嘉宾:麦凯臻,爱乐奇技术副总裁。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专业,并获得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硕士。在加入爱乐奇之前,在硅谷高科技领域工作九年,曾先后担任Innovative Interfaces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Searchforce公司的产品开发负责人。
责编:钱曙光,关注架构和算法领域,寻求报道或者投稿请发邮件[email protected],另有「CSDN 高级架构师群」,内有诸多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大牛架构师,欢迎架构师加微信qshuguang2008申请入群,备注姓名+公司+职位。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爆炸,集碎片化学习,随时学习,循环式学习等众多优点于一身的在线教育发展迅猛,早期的在线教育平台只是将传统课堂的内容视频化,如何做到真正的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用户学习体验,日渐成为行业痛点。本文为爱乐奇技术副总裁麦凯臻此前的分享整理,包含了爱乐奇的产品内容、架构以及前端技术的演变,以及相应的研发管理心得。

以下为正文:

产品内容

在线教育的内容研发和技术的迭代创新_第1张图片

爱乐奇主要做3-15岁少儿英语数码化教材和教辅,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英语教材和技术平台、应用, 同时自主研发的教学内容。

我们的一整套英语教材,都有实体书,能和老师上课用的数码课件结合得很好。画面右上角的那个小朋友,他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直接跟互动白板上的课件进行交互。课件里,我们设计了20多种互动游戏,老师可以邀请小朋友上台一起玩。

除了课堂上的书与课件之外,还有一整套家庭作业系统。小朋友可以在画面左下角的iPad、安卓平板app,或者PC机上完成他们的家庭作业。画面的右下角是英语测评软件,这个是提供给培训机构的,方便培训机构在小朋友入学或者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进行英语水平检测。

在线教育的内容研发和技术的迭代创新_第2张图片

公司在2010年就转型做少儿英语,现在已经与2000多家教育机构达成了良好的合作,小朋友在平台上做过的题目超过4亿道,学习英语的时间超过7亿分钟,阅读的英语图书也超过了800万次。

系统架构

在线教育的内容研发和技术的迭代创新_第3张图片

在产品架构方面,公司有自己的内容研发系统,系统的用户是公司内部一支专门做英语教研的团队,他们分别负责研发和编辑,并通过协作将内容发布到我们的云平台上。

这个云平台包括很多系统,比如老师们上课时经常用到的课件系统、小朋友回家后做在线练习的作业系统、浏览阅读的图书系统以及玩游戏的娱乐系统等。

为什么有娱乐系统?这是因为公司做的是一款寓教于乐的产品,小朋友在做完功课之后都可以得到金贝,而金贝作为我们系统里的虚拟货币,可以用来玩一些平台上的游戏,有些是纯粹娱乐的游戏,有些是学习应用的游戏,小朋友可以在上面一边游戏一边学英语。

此外,产品支持各个平台,包括Android、iOS、MAC和PC都支持。而中间写“AWS北京”的意思是,公司在去年10月份,就把全部的机房服务器迁到AWS北京,不再用物理机房了。用AWS北京可以弹性地拿一些资源,比如说服务器不够了可以再去开,存储资源不够了也可以再去开。我们以前经历过采购机器进行扩容,过程比较漫长,而且相对不划算,上了AWS北京以后,运营成本大大降低,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前端技术演变

在线教育的内容研发和技术的迭代创新_第4张图片

从2010年开始做这个项目到现在,经历过一系列前端技术的演变。

一开始,产品只需要支持PC端浏览器。因为产品主要是针对3到15岁小朋友的英语学习应用,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产品一定要做得很好玩、卡通化,这样小朋友才容易接受。

2010年,模式更多像是Web的游戏研发模式,平台上有五个小宠物的角色,都很卡通。学习、游戏应用都要跟这些小宠物紧密地结合,要很生动、好玩。当时的情况下只有Flash这个选择,所以就用ActionScript来研发基于Flash的作业系统、学习应用和娱乐系统。

到了2014年,发生了一个很大的转变。我是2010年回国,当时刚买了一个第一代的iPad,平板的应用很少。从2014年开始,明显发现很多家长都有平板,安卓平板的价格也越来越亲民,所以我们就将内容迁移到平板上。

那时,我也看过蛮多的不同技术,大多还是不成熟的,最终选了Action Script,也是原有的一套东西。然后用Adobe Air的SDK,也是已有的一套东西。然后用Adobe Air的SDK,这样写程序就可以跨MAC、跨PC、跨Android和iOS的平台运行。到今天为止,Flash的东西在stage2D下应用的性能还是比较差,在移动端尤其是在iOS上还存在很多限制,因为本身生产出来的swf素材文件是带有代码逻辑的,而iOS不允许素材里面有代码逻辑。所以,在移动端采用了Starling,它是基于Stage3D加速的,也可以用来开发2D的游戏和界面框架。

去年,有一些做培训机构的客户给我们提了一些需求,表示家长希望小朋友能在手机上做口语练习,然后直接提交作业,让老师能在手机上批改,所以我们就开始围绕这些需求来研发出基于HTML5适配到手机端的题型。

我们的课件系统在2012年发布,那个时候也是用Adobe Air做的,而我们现在做的最新版的课件已经在用Electron框架,JavaScript、Node.js、HTML5、CSS来进行跨平台的桌面程序的开发。

那些年,那些坑

在线教育的内容研发和技术的迭代创新_第5张图片

在过去的五六年时间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前端的性能,我们比较看中桢数。做过游戏开发的朋友都知道,这个至少要24桢左右。此外,还在客户端采集用户信息,比如说用户的CPU是多少?内存是多少?拿这些数据就知道我们用户的机器的配置,然后就买对应的最低配置的机器,让QA在上面测试我们的应用,确保性能。

Flash player/Adobe air SDK升级需要详细的测试。例如有一次Flash Player上自动更新了,我们当初也没有看到这个新的版本, 而这个版本和网站的Flash应用不兼容,用户就打不开我们的版本。Adobe Air SDK的升级也是一样的道理要去做兼容性测试。我们需要关注player和SDK的beta版本,尽早做测试。

到了最近两年,在移动端上发现不同的平台之间差异非常大,所以要采集更多数据来分析, 看那个平台、设备有问题然后进行优化修复。

其次,Adobe Air SDK跨平台的方案有一些问题

  • 文本框在不同平台上的事件触发条件不一样;
  • Android上没有回声消除,做视频应用就会有很大的障碍;
  • 录音在不同设备上有不同问题;
  • 最后就是不同平台的性能差异,比如说Android和iOS用的素材格式不一样,要针对每个不同平台的素材进行处理,然后转化。

内容管理系统

在线教育的内容研发和技术的迭代创新_第6张图片

上面是我们的内容管理系统。在左边的三项里面,中间一项是占大头的,也就是内容开发人员的工作,研发和维护课程内容。具体来说,就是要把一本英文书的内容全部进行数字化处理。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会针对每一页的内容,把所有章节的内容转入我们的系统,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我们有这样一个章节,小朋友要跟着画面的伴奏音乐唱歌,这时候内容开发人员就需要让这首歌像MP3一样播放,并把具体信息标注出来,录入我们的系统。

内容开发人员把内容都输入以后,我们会有编辑部的同事(QA)来接手,他们负责看这个内容符合不符合要求,比如说我们的开发人员把内容发给QA,然后由QA人员来对内容进行把关。左边最底下的一项是Manager,他们负责管理一本书的内容架构与内容发布,以及数据分析、用户权限管理等。

我们一开始在2010年只做了内容管理模块和素材管理模块,那个时候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到2012年的时候,我们多了一个素材打包模块,因为2012年做的课件,是把一本书的内容全部数字化,而课件都是老师课堂上的内容,需要离线使用,所以课件的成品需要先打包好才能发布出去。

2014年,当我们需要支持移动端的时候,就在预览模块上做了很大的改变。因为我们用Adobe Air/Flash的技术,所以让课程研发员预览的时候,他们都是可以通过Web页面预览,不需要在iOS/安卓的设备上预览,这对他们来说很省时间,对我们来说也省了很多工作。

我觉得现在做内容研发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要怎么支持多终端、多平台?我们有手机、有PC、有MAC,当然也有很多智能电视,比如有小米和乐视TV等等。当你进行技术选型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以后一个个平台都要出来了,技术需要很大的改动吗?还有你的素材、音频需要很大的改动吗?我们这五年积累了非常多的美术和音频素材,如果我们每上一个新平台,美术、课程人员就要在每个新平台上做新的素材,工作量将会是非常大的。现在我们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可以用一套的统一素材支持不同的平台。

我们去年有了一款智能化生成内容模块,比如说这个课本有一个单词叫apple,而我们这个系统的历史记录里面已经出过非常多关于apple的内容,那么我们这个自动模块就能让课程人员快速找到很好的apple内容,让他们应用到好的项目里面。最终,我们要实现的是通过外部的内容使用的数据,过滤找出核心的内容,包括课件内容、英语教学内容等,并能够被反复应用。

智能内容出版

在线教育的内容研发和技术的迭代创新_第7张图片

在线教育大家说了很多的创新都是技术方面的,但是我觉得内容方面更是需要创新的。爱乐奇做的事情除了技术以外,也在把出版内容互联网化。当初你们中学大学学的英语教材,应该是20、30 年,或者30、40年的历史了,为什么一直不怎么变呢?或者不与时俱进呢?我们爱乐奇可以做到在两到三年的时候,就出一个新版本的教材,这样的速度在出版社是做不到的。为什么我们可以做呢?

第一,我们有一个工作流、协助,内容研发人员做好了就给QA(编辑),QA检查完了,manager就发布,然后能收集到外部数据。所谓外部数据是指,这些课件和内容在外面会产生一些学生的学习数据。我们会把这些数据拿回来做分析,比如说有一些错的很多的,很可能是我们出题的问题,或者说我们出这道题跟内容不匹配,这些信息我们拿回来就知道,需要做哪方面改进。

第二,在内容方面,因为我们是做数字化的内容,所以非常容易修改或者升级换代。如果是实体书,这个成本是非常大的。

第三,我们有自己的一套版本的管理,比如1.0和2.0的内容,我们1.0归1.0,2.0归2.0,就像我们技术写代码一样,有一个版本。

第四,线下传统企业在跨不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内容数码化的这个坎。大家几年前应该知道,有家企业叫巧虎,做少儿读物的,专门给幼儿园小朋友做读物,他们的marketing非常强。但是到今天来说,我们在商场里面已经没有看到他们什么店了,主要是他们的从传统的媒介往移动互联网转型不成功。

  • 内容消耗的场景变了,用户都大规模的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迁移。
  • 他们以前一直有自己的小游戏,但都是一些Flash游戏,到移动互联网这一块,游戏研发的技术变了,游戏的交互也和传统的Web game有所改变,他们的技术的升级换代没赶上。

第五,在素材和打包管理上,不同终端的管理方式不一样。素材要下载下来,有一套加密和解密的机制,但是手机和Pad的内存有限,就需要考虑各种解决办法。

第六,内容的保护,这个问题说得最多,大家觉得内容能什么保护吗?单从内容本身来说,是非常难保护的。比如说我们课件里面有很多很多动画,我们有加密素材保护,但是人家真的要破解,肯定能破得了。做教育的都知道,内容是非常非常宝贵的。如果在座的有小孩可能都知道,微信上经常有一些网页分享,让你点赞,给你牛津英语音频下载链接,但是你下了这个东西,他们最多只能听一听,听完之后没有配套练习,家长还是不知道孩子有没有学会。单单有内容是不够的,你要有一整套东西,要让家长知道这个内容学完了是否被真正的吸收消化。

我们爱乐奇在内容保护方面,有端到端的系统,从内容发布到在线测评、作业系统,他们产生的数据:

  • 能帮助老师、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 能帮助培训机构通过数据的反馈提高教研的效率、优化教务的管理;

内容肯定可以被盗版,但是爱乐奇端到端的系统中产生的数据能让家长、老师真正地感知到我们的内容带来的好处。内容是基石, 但是只有加上一整套的带有数据反馈的系统才能让大部分人不再需要盗版。

最后说说数据驱动和快速迭代,这两个都是互联网企业应有的重要特性。通过数据驱动,我们可以把内容做得更好,从而驱动学生学习变得更高效,而快速迭代可以让我们快速发布新版本,并在新版本上得到用户反馈,持续改善。

爱乐奇位于上海张江,公司已经获得3轮的数千万美金的投资,有明确的商业模式,不需要烧钱。正在招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软件研发人员。技术领域包括Ruby、iOS/Swift、Android/Java、HTML5、JavaScript、Node.js、ActionScript、Adobe Air、AWS DevOps、Full Stack、大数据应用、自然文本分析。
职位列表:http://www.alo7.com/site/careers_intro.html。
简历投递: [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线教育,爱乐奇,架构,前端,View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