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书名由来

在西汉之前,许多书是没有书名的。

《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在这部巨著完成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东方朔看过后非常钦佩司马迁的成就,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这也只是表明了是谁的著作而已。班固在著录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汉书·艺文志》时,写成《太史公百三十篇》,看来这就是司马迁这部巨著在两汉流行时的名称了。

“史记”二字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太史公记”这四个字里省略来的。与司马迁同代或后代的一些学者在引用这部著作时常嫌《太史公百三十篇》这个书名过于冗长,就经常省略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的字样。魏晋以后人们就把“太史公记”省略成“史记”两字做书名了。另一种说法是:古代帝王设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像《尚书》只记言,《春秋》只记事。而司马迁写的这本书,既记言,又记事,囊括了左、右史官的全部记述,所以称为《史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记》书名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