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01 好为人师,享受尽力帮助别人的乐趣与成就感。

成甲老师说他平日“好为人师”,我理解他是爱分享,在我们猫群,爱分享、常利他,这是美德呀,成甲老师也有这种美德,向他学习。

他总结了底层规律-学习的方法,还亲自践行获得成功后,无私分享出来,他不怕教了徒弟饿死师傅,这让我想起上周弈情的碎碎念,很暖心,正是他们的无私教授会和学生一起获得教学相长,优秀的人永远在思考总结,永远走在最前列。

002 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换一种角度看,衡量你的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

003 通过正确的训练,我们能够洞察一些规律;而通过对这些规律的应用,我们甚至能够预测与控制未来,进而创造惊人的结果!

只有我们有能力自己发现和总结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临界知识,才能让这一能力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帮助。

004 如何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正是本书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核心内容。

临界知识就是可以举一反三的基本规律,类似于上学时我们学的概念、关键点,学会了临界知识能触类旁通,实现学习的加速。

005 掌握临界知识,深刻理解底层通用规律,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必修课——这对每个人都有巨大的价值。

我们应该学什么?

    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和结构能力都应该学。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你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做到游刃有余。

006 读书方法的升级-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我理解就如拆书法所主张的,以自己为中心阅读,结合自身深刻体悟和经验、与自身经验建立联系,或者带着自己的困惑、困难去书中寻找解决方案,总结下一步行动方案,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指导自己的行动。

这还让我想起当初我克服抑郁状态的过程,就是反复阅读王凤仪思想,在一个QQ群和一群一起学习王凤仪思想的人每日共读,共读方式是领读人以比较慢或者自己阅读的速度一句一句黏贴原文到群里,有感悟的地方就结合自身发表感想,包括反思、总结经验、得到的启发、下一步行动打算等,接着再粘贴下一句原文继续共读。我经常积极主动做领读,那种静心读书,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有所感悟的过程现在回想起来不就是联系新旧知识的高级读书方法嘛!

想到这两条经验,我不禁一阵兴奋,马上要开始的精读主题营就可以用这种读书方法进行,我准备逐句阅读结合自身经验深入挖掘感悟,还可以发起一个共读小组每天找固定时间一起读,一起感悟,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007 记忆宫殿法,就是构想一个我们熟悉的场景,把需要记忆的事情放到已经熟悉的场景当中。

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这个方法可以考虑自己刻意练习,连接新旧知识,学会后引导孩子提升记忆能力,帮助她学习。

008 真正的快,是以慢为快

作者曾经花两年时间进行大量快速的读书,但他后悔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为没找到方法,后来才发现“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络状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有可能内化知识,形成新行为的暗示。”

我目前也在实施100天33本书的计划,但看书时感觉触动很大,事后再回忆,却几乎没留下痕迹。还是读书方法存在问题,需要到书中寻找答案,带着问题,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针对性寻求解决,形成新的认知与行动方案,即内化成自己的新知识。

放慢速度阅读,参加10天精读一本书的读书主题营,细细琢磨书中重要内容,结合过去的经验深刻体悟并运用到实践中。

009 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锻炼深刻思考的能力。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1)发现知识误区;(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作者花了很大篇幅、通过很多案例分析介绍反思的方法,这是学习临界知识的最重要的方法。富兰克林曾说:“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我也曾参加一个复盘小组天天反思打卡,但因为不会反思,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的关键症结点而进步不大,慢慢放弃了,但我一直认同反思复盘的重要,希望通过精读本书学习反思方法和步骤,开始坚持每天写反思日记的习惯,希望真正帮助自己提升思考力、决断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