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py多个栅格数据求平均,使用arcpy.ia.Raster和arcpy.ia.RasterCalculator([RaterA, RasterB], [“x“, “y“], “x+y“)两种方式

有时候需要计算多年的栅格数据平均值,生成一个多年均值栅格,少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栅格计算器.
Arcpy多个栅格数据求平均,使用arcpy.ia.Raster和arcpy.ia.RasterCalculator([RaterA, RasterB], [“x“, “y“], “x+y“)两种方式_第1张图片

但是很多的时候栅格计算器就很麻烦。
下面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代码:

# -*- coding: utf-8 -*-
import arcpy

# 多个栅格数据求平均,得到一个多年平均栅格

# 设置允许覆盖写入数据集
arcpy.env.overwriteOutput = True


#设置TIF文件路径
TifFilePath = "E:/Factor"
#设置栅格总的数目
TifNum = 21
#工作空间
arcpy.env.workspace = TifFilePath
#读取工作空间下的TIF文件
TifList = arcpy.ListRasters("*", "tif")
print(TifList)

for i in range(0, TifNum, 1):
    if i == 0:
        TifName = TifFilePath+"/"+TifList[i]
        TifSum = arcpy.ia.Raster(TifName)
    else:
        TifName = TifFilePath+"/"+TifList[i]
        TifSum = TifSum+arcpy.ia.Raster(TifName)


TifAverage = TifSum/TifNum
# 设置输出路径和文件名
TifAverageName = "D:/因子多年均值.tif"
#保存
TifAverage.save(TifAverageName)

在计算平均栅格的时候,一开始不是使用的arcpy.ia.Raster(TifName)进行栅格化后直接相加,而是使用的栅格计算器arcpy.ia.RasterCalculator([RaterA, RasterB], ["x", "y"], "x+y")这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结果加载到arcgis中,Nodata是存在的,但是放大影像后Nodata黑边又不见了。但是两种方式计算的结果值是相同的,只是Nodata的拉伸渲染不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笔记,ArcGIS脚本学习杂录,arc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