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成长从知情意行开始

  心智成长从了解知、情、意、行开始

一、知、情、意、行具体是什么

知、情、意、行是心理学基础常识,也是构成心智成熟的基本构成元素。

1.知:所谓“知”指的是认知、观念。认知包括感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拿最基本的“感觉”举例,我们每天都使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知是信息采集形成自我认知。这中间有信息选择的多少、是否采集到的问题,还有正确、错误、合理、不合理之分。再经过思维加工形成认知。我们经常听到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成人我们经常说“认知失调”等。这些都在认知加工整合过程中出现了点小问题导致的行为结果。

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这句话,也听说过“知不一行更难”,所以说由于成长经历和教育积累不同,统一目标行动也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这时候需要通过培训统一认知思想,才能更好的步调一致。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没有在你头脑里出现事物永远不会在你生命中出现。那么逻辑就很清晰了,改变人的行为第一步:就是提升认知和观念,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最终做到“三观”一致。

2.情:“情”指的是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心理学上的情绪可以理解成正面、积极的情绪和负面、消极的情绪。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能够被尊重与接受之分。人无时无刻都会产生各种情绪,因为世界(外部的人事物刺激反应)对我们有正反馈和负反馈,正面的反馈、积极、快乐、正面的情绪,更有助于我们把事情做好,因此有句话叫“成功是成功之母”,很多人之所以不能选择“更好”,是因为从来没有过那个“更好”的情绪体验。所以若想改变人的行为,并使之持续坚持,就要让他有相应的情绪体验,至于是让他收获正性的情绪还是负性的情绪,就要看你想得到什么样的行为了(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好处是事情会自己坚持干,没有好处就拖延着干或者不干),在管理中我们也是经常采用“萝卜+大棒”的方法来来管理调节行为,对于教师还有父母,教育也是一样的原理。

3.意:“意”指的是思维模式,并形成固定的观念与意志;

人的意志品质也各有不同,意志的本质就是人对于自身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是在思想中形成具体计划如何去行动。

 意识里是不断变化的,有的时候意志力强一些,有的时候意志力弱一些,意志力也会消减和损耗,但意志力也能增加和恢复,更重要的是意志力是可以锻炼的,就想运动可以锻炼身体一样,通过一些活动也能锻炼意志力。而且人的意志力常常超过我们的想象,例如很多人在体育锻炼累得已经忍受不了的时候,其实我们还能再坚持很长的时间。它区分与习惯,习惯属于自动化范畴,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而意志力既有自动化的习惯部分也有意识层面的部分。

4.行:“行”指的是行为与表现。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有“知、情、意”在背后作为支撑,就同一个桌子三条腿儿支撑着桌面。行为的发生与改变来自人的“知、情、意”,很多行为迟迟没有发生,很多人迟迟不能迈出行动的第一步,背后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要么是认知上存在问题,要么是情绪上没有正面体验(有卡点),要么是意志力不够,要么是三者都存在问题。

如上图所示:如果想要改变、促进或者减弱;露出来的“冰山”一角---行为、故事内容(人生脚本,不该变下面,人生脚本就会不断循环)。就需要了解下面自我认知、意志力、动力、观点、、需求、期待、情绪感受、习惯方式等等。只有做到深入了解,在下面做功夫,行为自然而然就可以推测出来。

二、四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知情意行之间是一个逐步上升逐步整合的过程,从了解(知)到触动(情),再到思考(意)与行动;“知、情、意”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个步骤,而行是对前三者的实施过程。认知是基础;情绪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也会反作用于认知;意志是一种带有情绪的持续过程,对认知、行为产生影响。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并不是孤立的、不相联系的,而是一百个(眼、耳、鼻、舌、身)统一度的总体,形成感受。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2)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答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3)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人的理智。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辩证关系。

                  

三、在教育工作中的启示

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死记硬背知识(在理解基础上记忆更好,知不仅仅是科学知识,还需要打通为什么要学等等认知),而是同时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与行动的意志。情商教育不是培养学生的脆弱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学生应有的感情,主要的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学生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之培养和正确的知识教育不能分开,坚强的意志之获得和一定情况下的情绪激发与冷淡有关。由此想到家庭教育中,做父母的在“知、情、意、行”做好了,具体来说就是父母要有知识和见识,不提升孩子的知识和见识,父母要让孩子有正面的情绪体验,多鼓励表扬。还有就是父母要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和孩子的意志力,也是需要锻炼的,通过体育锻炼,通过骑行通过爬山,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的意志力不断提升,行为故事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四、心理咨询中的启示

通过知情意行理清咨询背后的来访者心理规律,促进改变或者成长。咨询流程:

1.听来访者故事了解:问发生了什么让你感到矛盾或者不舒服,了解他的负性自动化思维和感受及生理反应。了解他在这些负性思维感受下采取的自我保护行为,总结归纳反馈给来访者。

2.通过感受在身体中反应点,为线索快速回溯到强化事件或者源头性创伤点(情绪卡点);安抚疗愈、疏导情绪状态下的小我,使其不再卡在过去的悲伤里,从内心走出来客观看待现在。

3.总结归纳人生剧本规律,呈现正面和负面发展下去的两种结果呈现。加强自我改变的意志力。

4.根据新的认知、信念、制定新的目标,并列出新的行动计划,家长或者咨询师、教练给与支持、鼓励、陪伴。协助稳固,直到形成新的习惯。


五、总结

心理健康,工作学习动力足,需要知、情、意、行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行合一,身心灵统一,才不会内耗自我能量,才会睡得踏实,气血通顺,身体健康。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智成长从知情意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