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电脑新手入门指南

这篇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Mac 电脑常见问题解答

Mac 电脑的用好技巧

第一部分 Mac 电脑常见问题解答

Mac 电脑怎么买?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购买 Mac 电脑,并且还在为买哪一款而犹豫,我们快速对目前的 Mac 电脑型号做一个总结:

MacBook:追求极致的便携,性能很弱。特别适合经常携带电脑的轻度办公、写作人士。

MacBook Air:普适性最强的上网本。续航佳,性能够用。正常办公基本满足,并可以完成一定的修图剪片子(前提是使用 Final Cut Pro X)。

MacBook Pro 13 寸(不带 Touch Bar) :未更新机型,性能好于 MacBook Air,但是续航不如后者。不是很建议购买。

MacBook Pro 13 寸(带 Touch Bar):性能和便携的中间点。非常适合一些重度的办公用户,和一些专业内容制作的入门用户。

MacBook Pro 15 寸(带 Touch Bar):笔记本性能代表,非常强悍。专业用户首选,基本上是专业摄影师和设计师的标配。不仅仅是屏幕大,还是内存、处理器、显卡的全面进化。

Windows 装不装?

这个问题也是一直被问的问题。首先 Windows 电脑和 Mac 电脑之间的优劣不是本篇文章讨论的重点。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各有所长的问题,没有直接的对错。

但如果你已经购买了 Mac 电脑,就请一定不要装 Windows 并长期使用。相信很多人都知道,Mac 电脑的售价并不低。而高昂的售价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于 Mac 电脑上的 macOS 系统。非常多的专业工作者购买 Mac 的直接动力就是 macOS 的优势。

如果你选择了装双系统,就意味着你购买 Mac 电脑的很大一部分钱白白浪费。更夸张的是,Windows 系统在 Mac 电脑上的体验非常不友好。发热严重,性能孱弱,使用体验甚至不如 Mac 电脑一半价格的 Windows 电脑。所以如果你一开始就打算使用 Windows 系统,那我还是非常真诚地建议你选择其他品牌的 Windows 电脑。

而且,即使你以前使用 Windows 电脑,现在想要使用 macOS 上手也真的非常简单。基本上只要适应一段时间就会完全融入其中。而此时 macOS 的优势将会被完全发掘出来。

当然我知道部分用户还是会有一些特殊需求,例如网银或者是公司特殊软件之类的。所以在这里特别推荐的是使用「虚拟机」的形式。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把 Windows 系统做成一个软件,这样你可以在想用的时候打开一个软件就可以。

不过虽然虚拟机在应付一些轻度任务是没有问题,但如果你说想要玩一些大型只兼容 Windows 的游戏,相对会非常吃力。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装双系统,我们这里有简单的两点需要说明:

装双系统本身对电脑没有特别的损坏,但是 Windows 系统下的确会发热严重。

装双系统意味着需要把你的硬盘给两个系统使用,而且相互不能够通用,所以需要你的电脑有更大的硬盘。像是 256GB 的用户,还是需要谨慎一些。

但最好我们还是希望,既然你已经选择了使用 Mac 就还是尽可能地使用 macOS,这是它值这么多钱的本质原因。

软件怎么下?

可能是因为很多人使用苹果设备的习惯是来自于 iPhone,所以会有很大一部分人会认为 Mac 电脑只能从 App Store 下载软件。而不幸的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Mac 电脑的 App Store 的软件丰富程度是远不如 iPhone 的 App Store 的。这就给很多人留下了这个电脑「连 XXX 软件都没有」的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 Mac 它还是一个电脑,所以它也可以像 Windows 电脑一样,从网络上直接下载软件。

一般来说,如果你需要什么软件,可以到对应软件的官网上找到对应的 Mac 版本。或者是,我们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搜索「软件名称 + dmg」即可。其中 .dmg 文件你可以把它当作 Windows 电脑上的 .exe 文件,是软件的安装包。

Mac侠-Mac软件下载​macxia.net

第二部分 Mac 电脑的用好技巧

触控板和鼠标

我们先从触控板和鼠标开始吧。Mac 电脑的触控板一直是 Mac 电脑的标志。这是你在所有笔记本电脑中可以使用到的最好用的触控板。所以大部分 Mac 用户很少使用鼠标,因为只要学会使用触控板就够了。

先说一个小细节,很多用户不知道近几代的 Mac 的触控其实是完全不可按压的。你在使用时感受到的按压感是通过振动来模拟的。因为模拟效果太好了,所以你完全没有发觉这实际上是无法按压的。这样的好处非常多,比如延长了使用寿命。但是如果在关机状态下你再按压,就发现完全没有反应。不要担心,这并不是坏了。

使用触控板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了解手势操作。其实,如果你刚刚了购买一个 Mac,一定要先打开设置,在设置里的触控板里,你只要花几分钟就可以搞清楚大部分的操作和设置。

首先要做的一个设置就是勾选「辅助点按」。这样一来你两根手指一起轻点就相当于「鼠标右键」。

一般来说我也会设置「轻点来点按」。这个可以节省你很多的力气,点击是一个非常高频率的操作,每一次都要用力点按还是很累的。所以如果设置了「轻点」的话,就可以像触摸屏一样。

你可能不理解「查询与数据检测是」什么含义,其实你可以理解为手机上的「3D Touch」。举个例子一般来说如果是一个链接,你单指用力点按以后,就可以快速浏览链接内容,而不需要打开。这个功能还可以在一些英文网页中使用,点按你不认识的单词快速查找含义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滚动和手势操作什么的,我的建议是你直接去设置里看就可以。因为设置里提供了非常直观快速的视频演示,言简意赅。花一点时间在这里,可以让你免除很多操作上的烦恼,很重要,一定要看。

对了,在 Mac 上给任何文件重命名是可以通过快速双击文件标题来修改,省去了鼠标右键的麻烦。

所以你看,你会发现 只要你习惯 Mac 上的触控板以后,基本上就不需要鼠标。

当然很多用户,尤其是重度的文案或者是一些专业用户肯定还是需要鼠标的。先说说苹果自己的鼠标 Magic Mouse。我知道一说到苹果的鼠标很多人会告诉你很不好用。他们会跟你说这个鼠标各种「反人类」等等等。

当然,我承认大部分情况下他们说的是对的。但是我自己却很喜欢 Magic Mouse,首先要承认我真的是因为它的颜值才喜欢的。但是这款鼠标还是有着它独特的优势的。

首先它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手势操作,比如你在鼠标上使用两根手指就可以切换应用。而且网页翻页你可以像使用触摸屏一样上下滑动而不是使用滚轮。大部分情况下,对于苹果的原生应用支持特别好。例如在 FCPX 中,我很喜欢使用它直接滑动时间线等等。

不过它的确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考虑到它较贵的价格。如果你是 iMac(Pro) 用户, Magic Mouse 是送的,所以在你出掉之前,不如适应一下,也许你会喜欢它。

如果你已经非常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鼠标,一般来说罗技配合 Mac 的鼠标都是有比较好的口碑。

鼠标的操作也和触控板一样,在设置中就有着非常直接的演示,你现在只要打开你的设置——鼠标就可以直观地看到,所以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快捷键和 Touch Bar

快捷键是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入门用户的操作。很多人一直觉得快捷键都是一些专业软件才使用的技能。但是其实很多系统操作都是可以通过快捷键来快速完成的。你要记住按键的速度肯定是比鼠标快。并且记忆快捷键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行为。只要你记住了,就永远忘不掉。后来就会慢慢形成一种肌肉记忆,甚至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按键。

在 Mac 系统中,你只需要记住三个快捷键就可以大大提高你的效率,分别是:

Command + Q:即退出应用。使用这个快捷键,你就不需要再点击应用左上角的退出按键。

Command + Tab:切换应用。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在不用的应用之间切换,完全不需要点击

Command + Option + Esc:可以强制退出应用。

以上的这些操作完全是有着很广的使用场景,经常遇到的。所以如果你认为一下子记住所有快捷键太多,就可以先尝试记住这三个。

当然还有一个快捷键你要熟练使用,这就是「空格键」。在 Mac 系统中,空格键可以用来快速预览文件。这里的预览可以让你快速了解到文件的部分内容,不需要打开看,这个在你文件比较多的时候,例如照片较多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筛选。

其它我认为的常用快捷键总结在下面,这里有一个规律:如果你以前是 Windows 用户,那么一般情况下 Windows 的快捷键中,Ctrl 键替换成 Command 键就可以,例如在 Windows 中,全选是 Ctrl + A,那么在 Mac 中就是 Command + A。

Command + A :全选

Command + C:复制

Command + V:粘贴

Command + Shift + 3:全屏幕截图(如果是+4就是选择截图)

Command + Shift + N:新建文件夹

Command + Z:撤销上一步操作(这也是一个很有用的快捷键,如果你做错了什么,那么撤销就可以了)

Command + H:隐藏当前的窗口

虽然看起来这些快捷键比较多,但是只要你多次尝试几次就可以记下来。这里可以提供一个小技巧,你可以制作一个快捷键的便签,贴在 Mac 的屏幕旁边,这样当你想要使用的时候,就抬头看一眼。很快你就会发现你就会掌握这些快捷键。

掌握快捷键,你会发现以前使用鼠标的点按操作真的慢。

接下来我们说说 Touch Bar 这件事。关于 Mac 的 Touch Bar 一直都是具有争议。但从我的使用体验和观察来看,这属于一个「非雪中送炭功能,但是锦上添花」的功能。

Touch Bar 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快捷键直观化」的功能,它的本质目的就是想要提高电脑的 fn 键区域的使用效率。

对于专业的熟练用户基本上都是使用快捷键,所以这个功能意义不大。但是如果是新手用户,用处非常大。很多需要快捷键上的功能都可以直接在 Touch Bar 上点选。

一方面在系统级别,你可以自定义一些自己常用功能直接在 Touch Bar 上显示。这样可以快速进行操作。

另一方面在软件生态方面,现在支持 Touch Bar 的软件只有一些比较知名的生产力软件,包括像是微软 Office、Adobe 系列、还有苹果的全家桶。不过 Touch Bar 在某些地方真的有一些优势,比如说在 Photoshop 中的颜色选取,常用功能的选择上,可以降低很多新人门槛。

所以总体上来看,如果你是新手入门,可以多花点时间在 Touch Bar 上,你可以进一步提升一些。如果你是专业用户,那基本上继续使用快捷键就好了。

对了,不知道你发现没有,Touch Bar 最好用的是在一些视频网站看视频的时候用来拖进度条,比如 B 站。

对了, Touch Bar(中文叫做触控栏)是可以自定义的,不过有一点难找。在设置里没有直接的入口,这是因为它被放置在「键盘」中。在「设置 - 键盘」的右下角,你可以看到「自定触控栏」。

程序坞

程序坞也是我拿到电脑以后一定会快速设置的部分。程序坞你可以理解为就是一个工具架,各种各样的软件就像是一个工具。首先默认的程序坞基本上肯定是不合理,很多软件是不常用的。所以首先我们要把一些不常用的软件清除出去。然后我们可以直接再把自己常用的软件拖入到程序坞中。

程序坞其实是可以隐藏的,你可以在通用设置中勾选「自动隐藏和显示程序坞」,使用的时候只有鼠标接近隐藏区域,才会再次出现,你就可以使用。同时程序坞也是可以调整位置的。你可以选择把程序坞放在画面的左右而不是画面的底部。

在程序坞中还有一个非常有必要的设置,这就是「连按窗口标题以」后面你可以选择「最小化」还是「缩放」。这里我习惯于最小化,因为这样可以快速把窗口关闭。

对了这里的窗口标题就是指任何窗口的左上角附近。

状态栏

我们刚刚已经说了屏幕的下半部分,这回我们再来说说屏幕的上半部分。也就是状态栏。

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所以这里把状态栏一分为二,先从左半部分开始说起。

状态栏的左边部分基本上就是「你现在窗口软件」的「菜单栏」。各种软件的基本设置都是在这里选择。比如我使用的熊掌记,文件的导出,设置编辑器等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这里最需要说明的是,很多软件的基础设置都可以在这里点开对应软件名字下面「偏好设置」中设定。之所以强调是因为很多软件的教程可能会提到告诉你「偏好设置」里选择,比如最为常见的就是语言,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来到这里查找。

状态栏的右边一方面是一些基本的信息展示,你可以看到包括我的名字,时间信息还有快速搜索之类的。另一方面就是一些正在运行的所有软件的快捷使用入口(但并不是所有软件都会有状态栏入口)。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你快速使用那些不需要打开界面就可以进行操作的应用。

屏幕保护和触发角

说到屏幕保护,本来应该不算是一个技巧。但是总是有很多人问我下面这张图的屏保是哪里来的。所以在这里也就说一下。这个屏幕保护软件叫做「Fliqlo」,是一个非常简洁的翻页钟。

触发角这个概念你可能是第一次听说。但绝对是一个很酷的小技能。所谓的触发角的设置在设置「桌面与保护程序」里。这里的触发角你可以理解为当鼠标移动到桌面的四角会触发一个「动作」,比如启动屏幕保护。所以我一般会在这里设置为左上角「启动屏幕保护程序」,右上角「锁定屏幕」。

这样一来,我只要想不用电脑的时候直接鼠标移动到左上角就会触发 Fliqlo 这款屏幕保护程序。或者是,当我想要人离开一段时间,不想别人使用我的电脑,直接鼠标移动到屏幕的最右上角就可以直接锁定屏幕。当然,还有其它功能可以选择,你可以按照自己的使用需求做出一个判断。

不过我觉得右上角还是有很大的误触发几率。所以最好还是不要设置右上角。

正好再说说壁纸吧。这里最推荐动态壁纸软件——Dynamic Wallpaper

苹果生态产品配合

购买 Mac 电脑另一个隐藏的重要优势,就是如果你有其它的苹果产品会有着极其高效的体验。其实苹果生态的最大优势是设备之间的沟通。

这种沟通有很多方面,首先最基本的是设备之间是兼通的。比如苹果设备之间的文件传递非常方便。

所以这里就特别推荐使用 Airdrop,也就是隔空投送。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现在已经熟练使用隔空投送了,但是如果你现在还在使用微信文件传输助手把手机的文件传递到的 Mac 上,那你就要「反省」一下,为什么不使用隔空投送这么好用的功能。

而且很多人以为隔空投送只能用来传递照片,并不是如此。隔空投送几乎可以传递任何形式的文件。在 iPhone 中,我们可以在任何文件点击用其他应用打开,就可以看到上面的隔空投送搜索你自己的设备。

而在 Mac 上,你只要在任何你想要的文件下右键,然后看到「共享」中就有隔空投送。

所以,下次如果你想要在自己或者是别人的苹果设备之间传递文件的时候一定要试试隔空投送。文件没有大小限制,没有类型设置,而且传递的一定都是原文件。

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是目前最优雅的文件传递方式。

如果说是隔空投送是设备之间的沟通,那么接下来说的是设备之间的「接力」。接下来要说的可能是很多用户很少使用的功能。但是如果你学会了,绝对是很省心的体验。

首先你需要了解一个叫做「iCloud」的服务。很多人认为这项服务是用来存储的,但是这项功能能做的远不仅如此。对我来说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

「云同步」。

「跨设备复制粘贴」

比如,你手机收到了一段信息,像是一连串数字或者是一连串文字,你想要输入到电脑上。最慢的方式就是你在电脑上一点一点对照着手机输入。如果你再机智一点,你可能会复制写来,然后粘贴给微信的文件助手。

但如果你是 Mac,那么你可以直接在自己的手机上复制,然后直接在 Mac 上 Command +V 粘贴就可以了(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的 iPhone 和你的 Mac 都是一个 Apple ID,不过按道理来说本应该就是这样)。

而且这个过程完全是相互的,你在 Mac 上复制,然后在手机上粘贴是一样可以实现的。

文件传递也好,跨设备粘贴也好,很多人会觉得好像都是一些小功能。但是事实证明,这些小功能可以帮你节省的时间一定会慢慢积少成多。

对了,如果你有 Apple Watch,可以在 Mac 的设置中打开「使用 Apple Watch 解锁Mac」的功能。这样,只要你戴着 Apple Watch 一靠近 Mac 的时候,就会自动解锁,不需要密码也不需要指纹。当然,因为这个功能是你本人佩戴并解锁 Apple Watch 之后才可以使用的,安全性一样是有保障。

以上就是关于 Mac 电脑的入门经验。如果你能够认真读到这里,它可以让你更好地使用好 Mac 电脑,更重要的是让你花在 Mac 电脑上的钱更加值得。

Mac侠-Mac软件下载​macxia.net

你可能感兴趣的:(Mac 电脑新手入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