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5

四念处是什么,为何佛陀涅槃后嘱咐众生以此为道

红尘若镜

编辑,情感领域创作者,文化领域爱好者

关注

所属专栏: 佛教基础常识简介

请您点击上面的“关注”,和红尘一起净心学习

四念处,也叫做四念住,是佛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说的是身,受,心,法之间的真谛,不过知道的人却并不多,因为它有点偏向于小乘佛法。

就在当年佛陀涅槃之前,和佛陀关系最亲密的侍从阿难尊者——他同时也是佛的堂弟,因为仰慕佛的庄严殊胜而出家追随,而且他正好是佛得道的那一天出生,所以和佛的缘分极深。

佛陀在涅槃前几个月的时候曾问过阿难是否希望自己继续住世,可惜阿难中了魔障,竟然沉默不语,没有出言挽留,佛陀就看出自己和这世间的缘分尽了,这才听了魔王波旬的请求,涅槃而去。

而从魔障中醒过来的阿难悔恨不已,痛哭流涕,但也于事无补,所以他就下跪顶礼佛陀,请示佛涅槃后,他们这些弟子们该怎么办,后世众生又该怎么办。

然后佛陀就特别开示了四句很重要的话。

第一:让众弟子们以“戒律”为师。

第二:让大家以“四念处”为修行之道。

第三:所有佛经都要以“如是我闻”开头,表示这是佛陀亲口所说之法。

第四:如果有佛弟子们破戒甚至不听劝告,大家就采取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自行忏悔改正。

这一篇咱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个“四念处”,看看佛陀让我们修行的依据到底是什么,这里又分为了四句话——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接下来咱们一一来看。

01

观身不净

这里的“身”其实就是我们的色身,凡夫们都把它看的很重,甚至可以说是最重。

就像是世人都很喜欢钱,为了钱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愿意,但是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候,钱也不得不屈居第二,很多人哪怕用几千万几亿,也想要换回哪怕一年的生命。

此外还有很多人都非常贪恋自己的色身,尤其是女性,把这个色身看的极其重要,毫不夸张的说,许多女孩子在这个色身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超过她总量的三分之一。

这个一点都不夸张,女性师兄们不妨想想,自己每天在洗脸,洗澡,化妆,按摩,做面膜,做头发,买衣服,买鞋子,买包包,挑首饰,还有塑形整容,以及修图上面,一共花了多少时间金钱和心思呢?说三分之一应该不过分吧?

当然了,男性师兄也不例外,许多人喜欢修什么神通,包括打坐,气功,武术等等,希望练出内力出来,搞个诸如“金刚不坏”的身体。

想让自己的身体更好更长寿,或者让自己颜值身材都更好,这都无可非议,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但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度,过了就是浪费了,尤其是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说。

佛陀所说的这个“观身不净”,也被称为是“不净观”,意思就是自己这个色身无非是四大假合因缘而成的一个容器而已,除了外面一层皮囊还算好看,但里面都是很不干净的东西。

比如汗液,闻起来都是臭臭的,以及其它的体液,又会通过七窍再加上大小便一起流出,也就是九孔,根本没有什么圣洁庄严一说,就算是那些帅哥美女,无非也就是多了一层“画皮”而已。

而且到了年老色衰甚至四大分离的时候,这个色身也就尘归尘,土归土了,不管您身前是高官还是富豪,是英雄还是豪杰,最后都只留下一抔黄土而已,就算是修道者也无非多留下一些舍利子罢了,色身不灭是不可能的。

这里多说一句,这个不净观其实也是破除邪淫最好的一门佛法,当您观一切美女帅哥都是红粉骷髅的时候,又哪里还能生得起什么色心呢?

02

观受是苦

四念处的第二个是“受”,也就是我们的感受,而在佛法看来,我们的一切感受都应该是苦的。

这个“苦”是四念处的核心,也就是小乘佛法中的“苦集灭道”四圣谛中的苦谛。

这个并不是特别好理解,因为很多师兄都觉得美食吃着,美酒喝着,电视看着,手机刷着,豪车开着,帅哥美女处着,生活乐无边才是,哪里来的苦呢?

只不过这些无非都是虚幻的感觉而已,比如吃饭,在吃的时候似乎是享受,可是吃不到的时候就很饥饿,就是苦,而吃多了身体不舒服,则又是苦。

而且为了能吃上饭,我们可能要为之付出很多代价,像是要买食材我们需要工作赚钱,贪吃肉可能又要犯下杀业,那些生猛海鲜的尤其严重,比如那些活吃一大碗醉虾的人,为了自己一时口腹之欲,等于虐杀了一大片生命。

还有为了吃美味还要花时间花精力研究各种烹饪手法,甚至天南海北的拔草找各种网红店,有些人甚至为了吃到某些特产小吃不惜四处旅游,吃不到就闷闷不乐。

而上述的这么多其实都是苦,相当于是为了满足一时口腹之欲而产生的痛苦,其余的方面也是一样道理,为了我们的欲望,其实我们都付出了很多很多的代价,造了很多很多的业,而这些大部分是不必要的。

所以释迦佛当年才为僧团定下了“苦修”的准则,比如日中一食,比如不可持金钱,比如不得高床大座,每次吃饭他都是带头带着众人步行好几里地去乞食,就是要让大家都习惯苦行,以减少甚至最终完全脱离欲望。

其实有欲皆苦,无欲无求才是大自在啊。

03

观心无常

第三念是观心,只不过这里的心不是我们的那颗肉团心,而是“心念”的意思,或者可以理解为意识。

那么什么又是无常呢?大家不要以为是传说中的地狱索命使者黑白无常,虽然那个多少也有一点生命无常的警示意味,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不要等到黑白无常上门了才后悔。

无常在佛法中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常态,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之中,或者这样说也可以——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唯一的“常”就是无常。

佛陀曾经问过弟子生命有多长,第一个弟子说有几天,第二个弟子说一顿饭那么久,世尊都没有说话。

而最后一个弟子说道,生命只在呼吸间,世尊这才微笑道,只有你明白生命的真谛。

其实我们人类的寿命看似近百年,但每时每刻都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自己——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未来种种,譬如明日生,这也就是刹那生灭的道理,一切都是无常。

曾经有一位年老的外道,他的禅定修的很好,但是有人告诉有一位佛陀,比他的禅定更厉害,他听了之后马上就去找佛。

然后再舍卫城中他一眼就认出了佛,虔诚的求佛指教,佛当时正在化缘,就让他一时之后去精舍等自己。

这时候这个老修士就感慨道,一小时太久了,也许我会在这期间死亡,也许您会死亡,也许我突然又生了退转之心,一切都无法预料,还是请您现在就教我吧。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修士虽然是外道,但也一样明白无常的道理,只有当下才是真的,哪怕一个小时以后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只有抓住此刻才行。

佛陀听了老修士的话很欣慰,当下就传法给他,他也很快就证果,其实因缘具足之后,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观心无常的道理,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甚至现在心都不可得,因为这个现在也是无常,也在分分钟变成过去。

04

观法无我

四念处的最后一个是说法的,所谓的法,其实并不单纯指佛法,而是世间一切规则,只是佛法最为圆满而已。

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我”,这里的我并不仅仅只是说我们上面提到的色身,或者感受,或者意识,而是综合起来的一个“我”。

其实这个我是假的,空的,从一个人的名字到身体都是如此,同样的名字人家也可以取,身体没了也就重归大地,这都是我们自己的“偏执”罢了,在唯识宗被称为是第七识的“末那识”,非要认为就有这么一个我。

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痛苦和烦恼,也都是因为执着于这个“假我”。

比如说有人骂了您一句,某某某是个胆小鬼,这就是几个普通的字而已,但您通过耳识听到,再反映到意识中,那个末那识的偏执一上来,顿时就火了——你凭什么骂我是胆小鬼,我和你拼了。

但其实您如果明白诸法无我的道理的话,人家说您这个名字,只不过是个名字而已,和您又有什么关系呢?正是因为您把这两者牵连在一起了,又觉得胆小鬼是个贬义词,所以就引起了嗔怒,然后就会造一系列的恶业。

这个说到底还是“我执”放不下,如果您不在乎的话,那尴尬和造业的就是对方了,而且佛陀早就说过了,有人恶口骂人,就像是对着天空吐口水一样,最后只会落到自己头上。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西游记里面银角大王那个宝物紫金红葫芦吗,只要喊对方的名字,他一答应就被吸到葫芦里了,但若是不在乎的话这宝物也就变成废物了,这背后其实说的就是“我执”的道理,心中若是无我,这宝物又能奈你何呢?

当然了,要放下这个我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太重了,必须一点一点的磨掉才行。

好了,今天我们聊了“四念处”,这虽然偏于小乘的法门,但却十分重要,也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希望各位师兄还是多多参悟,并从中得到利益。

欢迎各位师兄留言讨论,长按点赞一键三连,以及下面的小火箭多多分享,利益更多众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