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章节目录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1张图片



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2张图片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① 计算机网络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 互连:利用通信链路连接相互独立的计算机系统。      
  • 自治:计算机系统彼此独立,不存在主从或者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② 计算机网络的起源

从技术范畴来看,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

③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1.2 协议的定义

① 网络协议:

网络通信实体之间在数据交换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或约定。

(例如:HTTP、FTP 等)

② 网络协议三要素:

  • 语法: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格式与结构。
  • 语义: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中的控制信息。
  • 时序(同步):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顺序以及如何匹配或适应彼此的速度。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① 硬件资源共享:

计算资源(CPU)、存储资源、打印机与扫描仪I/O等。

(例:云存储、云计算)

② 软件资源共享: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 例:大型办公软件、大型数据库系统等)

③ 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检索,新闻浏览等。

计算网络的核心功能: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3张图片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4张图片


(1)按覆盖范围分类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5张图片【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6张图片【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7张图片【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8张图片

① 个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覆盖范围 1-10 m:个人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构成小范围的网络

②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覆盖范围 10m-1km:办公楼、校园、厂区等局部区域内

③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覆盖范围 5-50km:覆盖一个城市范围的网络

④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覆盖范围在几十到几千千米:可以实现异地城域网或局域网的互连


(2)按拓扑结构分类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9张图片

拓扑(topology):只考虑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它们的形状和大小。 

①  星形拓扑结构:

一个中央结点(○),网络中的主机(□)通过点对点通信链路与中央结点连接。

(个域网、局域网)    

  • 优点:易于监控管理、故障诊断、隔离。    
  • 缺点:中央结点一旦故障,全网瘫痪。

② 总线型拓扑结构:

采用一条广播信道作为公共传输介质。所有结点(□)均与总线连接,结点间的通信均通过共享的总线进行。

(早期局域网)    

  • 优点:结构简单,易于扩展。    
  • 缺点:通信范围受限,容易产生冲突

③ 环形拓扑结构:

利用通信链路将所有结点(□)连接成一个闭合的环。

(早期局域网、城域网)    

  • 优点:电缆长度短,易于避免冲突。    
  • 缺点:某结点故障引起全网瘫痪,加新(撤出)结点麻烦。

④ 网状拓扑结构:

网络中的结点(○)通过多条链路与不同的结点直接相连接。

(广域网、核心网络)    

  • 优点:网络可靠性高(一条或多条链路故障时,网络仍然可以联通)    
  • 缺点:网络结构复杂,成本高。

⑤ 树形拓扑结构:

可以看作是总线型拓扑或星形拓扑结构网络的扩展。

(局域网)    

  • 优点:易于扩展,故障易隔离。    
  • 缺点:根结点要求高。

⑥ 混合拓扑结构:

由两种以上简单拓扑结构网络混合连接而成的网络。

(绝大多数实际网络)    

  • 优点:易于扩展,可以构建不同规模的网络,根据需要优选网络结构。    
  • 缺点:结构复杂,管理与维护复杂。

(3)按交换方式分类

① 电路交换网络

② 报文交换网络

③ 分组交换网络


(4)按网络用户属性

① 公用网:

面向公众开放的网络。(例如电信网络)

② 私有网:

某个组织出资建设专门面向该组织,不向公众开放。(例如军事专用网络)



二、计算机网络结构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10张图片


2.1 网络边缘

网络边缘:连接到网络上的主机或者端系统。      

(主机或者端系统:计算机、服务器、智能手机、智能传感器、智能家电等)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11张图片


2.2 接入网络

接入网络:实现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与网络核心连接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12张图片

① 电话拨号接入:

  • 利用电话网络接入

②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      

  • 利用电话网络接入   
  • 基于频分多路复用技术    
  • 非对称                            
  • 独享式接入

(用户线路(subscriber line):电话机连接电话端局的线路。)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③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接入网络:

  • 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接入的技术
  • 基于频分多路复用技术
  • 非对称
  • 共享式接入

④ 局域网:

  • 典型的局域网技术是以太网、WiFi 等

⑤ 移动接入网络:

  • 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如 3G、4G、5G 网络

2.3 网络核心

网络核心:由通信链路互连的分组交换设备构成的网络,作用是实现网络边缘中主机之间的数据的中继与转发。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13张图片



三、数据交换技术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14张图片


3.1 数据交换的概念

① 交换设备:多通信端口,可以同时连接多个通信结点,进行通信的设备。

② 数据交换:实现在大规模网络核心上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基础。


3.2 数据交换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15张图片


(1)电路交换

① 电路:通过中间交换结点为两台主机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16张图片

② 电路交换:最早出现的一种交换方式。

     电话网络:是最早、最大的电路交换网络。

③ 电路交换的步骤:

  1. 建立电路
  2. 传输数据
  3. 拆除电路

④ 电路交换的优缺点:      

  • 优点:实时性高、时延和时延抖动小。      
  • 缺点:对于突发性数据传输,信道利用率低,传输速率单一。

⑤ 电路交换的适用场景:

  • 适用于语音和视频类实时性强的业务。

(2)报文交换

① 报文:发送方把要发送的信息附加上接收主机的地址和控制信息。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17张图片

② 报文交换:发送方组装好报文,发给相邻报文交换机。相邻报文交换机收到报文后检查无误,暂时存储报文,然后找出需要转发的下一个结点的地址,然后把报文给下一个结点的报文交换机。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18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19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20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21张图片

③ 报文交换: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22张图片

④ 报文交换的优缺点:      

  • 优点:信道利用率高。      
  • 缺点:时延长,有时还需要丢弃报文。

(3)分组交换

① 分组:将待传输的数据分割成较小的独立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附加地址等构成数据分组。分组独立传输到目的地,到目的再重组还原为报文。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23张图片

② 分组交换(包交换):包交换,采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交换技术。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24张图片

③ 分组交换方式的优点:    

  • 交换设备存储容量要求低
  • 交换速度快
  • 可靠传输效率高
  • 更加公平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25张图片【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26张图片

④ 分组长度的确定: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组长度越长,延迟时间越长。      

     一般的分组长度:以 16B — 4096B 之间的 2nB 为标椎的分组长度。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27张图片



四、计算机网络性能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28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29张图片


4.1 速率与带宽

(1)速率

① 速率:网络单位时间内传送的数据量,用以描述网络传输数据的快慢

② 速率基本单位:bit/s(位每秒)、Kbit/s、 Mbit/s、 Gbit/s、 Tbit/s

③ 单位的换算:1 Tbit/s = 103 Gbit/s = 106 Mbit/s = 109 Kbit/s = 1012 bit/s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30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31张图片【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32张图片


(2)带宽

① 在通信和信号处理领域:

带宽指的是信号的频带宽度 (最高和最低频率之差) ,单位:Hz(赫兹)

②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

带宽指的是一条信道的最高数据速率,单位:bit/s(位每秒)


4.2 时延

(1)

跳步 / 跳:通常将连接两个结点的直接链路称为一个“跳步”,简称“跳”。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33张图片


(2)时延

时延:分组从网络中的一个结点到达另一结点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34张图片


(3)时延的分类

① 结点处理时延 dc(常常忽略)

交换设备检查分组是否有差错,确定如何转发分组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35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36张图片

②  排队时延 dq

分组在交换结点内被交换道输出链路,等待从输出链路发送到下一个结点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37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38张图片

③  传输时延 dt

分组在输出链路发送时,从发送第一位开始,到发送完最后一位需要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39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40张图片

④  传播时延 dp

信号从发送端出来,经过一段物理链路到达接收端需要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41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42张图片


(4)时延的计算

分组每跳传输过程中主要产生 4 类时延,计算如下: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43张图片


4.3 时延带宽积

① 时延带宽积:物理链路的传播时延链路带宽的乘积,记为 G 。

表示一段链路可以容纳的数据位数,也称为:以位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② 公式:G = 传播时延 × 链路带宽                  

  • 传播时延的单位:s                          
  • 带宽的单位: bit/s                  
  • 时延带宽积的单位: bit

4.4 丢包率

丢包率:丢失分组和发送分组之比,反映网络的拥塞程度。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44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45张图片


4.5 吞吐量

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源主机通过网络向目的主机实际送达的数据量,记为 Thr 。  

单位:bit/s 或 B/s(字节每秒)

1B = 8bit



五、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定义:计算机网络所划分的层次以及各层协议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46张图片


5.1 OSI 参考模型(七层)

(1)OSI 参考模型

① 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OSI )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47张图片【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48张图片

② 特性: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49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50张图片【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51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52张图片


(2)有关术语

① 数据单元:在层的实体之间传送的比特组。      

协议数据单元 (Protocol Data Unit ,PDU):对等层之间传输的数据单元。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53张图片

② 服务访问点:相邻层间的服务是通过其接口面上的服务访问点 (Service Access Point  , SAP) 进行的,每个 SAP 有唯一的地址号码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54张图片

③ 服务原语:请求、指示、响应、证实。


5.2 TCP/IP 参考模型(四层)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55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56张图片【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57张图片


5.3 五层参考模型

五层参考模型: 描述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最接近实际网络的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_第58张图片



六、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发展简史

ARPAnet 是第一个分组交换的计算机网络,当今因特网的祖先。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件测试】安全测试,计算机网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