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过年,置办年货 - 草稿 - 草稿

在农村过年,才能体现年味,一早吃过早饭我们就向往着去赶集,置办年货。

年货不光有吃的,还有用的,比如说春联是一定要买的。

在以前,农村,把每年最后的集市称为跑马集,都是把忘记买的东西再到集市上看一看选一选,时间紧,走得急,要在下午的时候贴对联。

老公和侄子孙女们上县城了,哥哥一早上到街上喝了一碗羊杂汤,买的牛肉和面条。

我和嫂子两个侄媳妇,开车到隔壁县逛了一大圈,选了几幅大春联,买了一大捆芹菜和甘蔗。

侄子开车到镇上堵车堵了一个多小时,街上的人,熙熙攘攘,都在置办年货。

老公安排的麻将机一会就送到了,随后回来的他们更是大兜小兜得往家里拿。

买的大蒸笼和大铁锅,放到家里的铁炉子上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我说买了锅和笼怎么不再买个炉子,家里的炉子不好用。

他们几个说没有,整个县城都跑遍了,没有卖的。

我不甘心,想着既然想整,那就必须再买个炉子。

我决定骑电车上街,老公不放心我一个人,那我就带着新结婚的侄媳妇吧。

我俩都是外地的,她对路不熟,我呢,虽然外地媳妇,也回来了数次,所以对往镇上去的路还是比较熟。

侄媳妇骑车带我,我俩到了街上,看到五金店,我俩给店主交流,要买炉子,烧柴火的,人家听不懂,我说就是那种灶台,我连说带比划,对方还是听不懂,帮我喊来了,能听懂的。

再次沟通没有了,已经卖完了,再次往前走,边走边打听,问了几个店都卖完了,说往前走还有一个马像旁边有。

我俩也不好意思问别人马巷在哪里,

我俩边走边往前看看,家里让买煮肉的大料,围裙手套和护袖,还有豆腐和青菜烧烤料。

我俩也不懂,人家一听我们说话口音就知道我们不是本地的,拿起袋子各种大料配一点,50克五块钱,我们俩同意了,结果感觉没有多少的大料一称150多,我说太贵了,我以为没有多少钱呢?能不能少一些,人家的货已经配好了,不能不要了,然后又给我选了烧烤料几种算下来两百多,没想到一点调料都需要这么贵。

结完帐,问店主马像在哪?

人家给我说再往上走就看到了。

终于看到一个雕塑,有些像人,有些像马,通过拥挤的街道,看到了马像,也看到了,烧柴火的灶台,果断选一个最大的,经过讨价还价,八百块钱外加两个大盆还给送到家。

回到家里,家里人很意外,他们买不到的灶台被我们两个外地媳妇给买回来了。

首先生火试一下炉子,再把铁锅开一下,完美,晚上一人一碗大锅菜一个馒头走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老家过年,置办年货 - 草稿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