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山东大学软件学院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参考

目录

前言:

NAT协议

ADSL

奈奎斯特定理

香农定理

多模光纤(扩展)

调制解调器(扩展)

介绍一下NRZ(扩展)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BPSK(扩展)

CDMA

生成树网桥,网关,DHCP

生成树网桥

滑动窗口协议

滑动窗口协议和回退N帧协议之间的关系

数据链路层可靠传输有哪些,给出例子

802的协议

填空

隧道技术

传输层常见的提供非连接、不可靠传输服务的协议

漏桶和令牌桶是网络中用于流量整形的主要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漏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令牌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介质访问控制是基于广播的局域网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 什么是介质访问控制问题?

2) 以太网中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是什么?简述其工作原理。

3) 无线局域网中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是什么?简述其工作原理。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常见的一类动态路由协议,每台路由器基于完整的网络拓扑信息计算路由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提供较少代价、可靠的信息扩散?

滑动窗口协议是数据链路层的一个重要协议,提供在一条不可靠的线路上可靠的数据递交。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述问题:

1) 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含义是什么?

2) 滑动窗口是如何提供流量控制的?

塞控制是网络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网络负载过重时,网络会执行相应的协议来避免、处理拥塞的发生。这些协议包括网络层的RED协议和传输层的TCP慢启动协议。根据所学协议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 RED协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 TCP慢启动协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 为什么两者的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拥塞?

计算后的路由表的过程是什么

LSP算法

OSPF协议

CIDR

ARP

ICMP协议

DHCP协议

seq

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RED算法

MACA和CSMA/CA和CSMA/CD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确定

TCP滑动窗口协议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两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packet switching

在计算机网络中,什么是抖动

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报该怎么路由,如果有多个匹配该怎么选择,为什么?

OSPF协议的例子

网桥的工作原理

电话系统的三个层次、该三个层次中分别使用的技术、与每个技术相对应的实际的实现方法(例如在本地回路中使用了调制解调的技术,其实现有调频、调相、调幅等)

什么是DNS?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TCP协议

1)在建立连接时,如何解决重复发来数据的问题

2)在传送数据时,如何解决重复发来数据的问题

ARP应用在同网和不同网转发的过程

网桥的流量过滤原理和MAC/地址表该怎么建立

通讯电路的一些知识:交换局的技术实现方式,主干线的技术实现方式

ISO模型中不同层的协议

RPC协议

汇集树

距离矢量路由和无穷计算问题

链路控制路由和其如何保证可靠性 介质访问控制在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的表现

多通道//扩展

HDLC 

同步数字技术英文缩写

什么是生成树,它和汇聚树的联系

链路状态路由的过程如何提供可靠少代价的信息扩散

TCP连接释放、如何流控制

虚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IP地址 MAC地址的相互映射

1-坚持CSMA 非坚持CSMA P-坚持CSMA

LSP使用的是贪心思想吗

CRC的工作原理

怎样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点到点和端到端

在计算机网络中什么是下一跳

从山东大学访问剑桥大学,涉及到那些地址,每层需要的协议以及协议功能,如何封装数据,分条回答

怎样获取剑桥大学的域名

资源预留的概念

资源预留概念

以太网和因特网之间的关系

比较面向连接和非面向连接,它们是否可靠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ARP和交换机有什么联系吗

特殊的IP地址有什么

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是什么

链路状态协议字段的含义

慢启动协议

BGP

服务与协议的关系

MACA

LSP和DV的区别与联系

网络号,子网,主机的关系

16进制怎么转10进制

尾声:


前言:

为了帮助学弟学妹复习,总结了往年题目里面的知识点的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由于复习比较仓促,可能有不足的地方,希望理解

注:结果部分来自于Chatgpt,请理性看待

NAT协议

当多个设备在一个网络中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时,网络地址转换(NAT)协议用于管理这些设备的通信。NAT协议通常用于家庭或办公室网络中,这些网络中多个设备共享同一个公共IP地址。

NAT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局域网中多个设备的IP数据包转换为公共IP地址,这样可以通过公共IP地址来识别和跟踪这些数据包。当接收到来自公共网络的数据包时,NAT协议还会将这些数据包转发到局域网中的特定设备上。

在NAT中,局域网中的每个设备都被分配了一个私有IP地址,例如192.168.1.1或10.0.0.1。这些私有IP地址只在局域网内可用,并且不能在公共网络中使用。因此,当设备从互联网上发送数据时,NAT会将源IP地址从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以便其他设备和服务器可以识别和响应这些数据包。

NAT还可以实现端口转发,这是一种机制,它允许公共网络上的其他设备向局域网中的特定设备发送数据包。端口转发涉及将公共IP地址的特定端口映射到局域网中的特定设备的私有IP地址和端口上。

总之,NAT协议是一种重要的网络协议,它使得多个设备可以在一个网络中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并且使得这些设备可以与公共网络进行通信。

ADSL

ADSL是一种(非典型)数字用户线路(DSL)技术,它允许数据通过标准电话线传输,从而实现同时进行电话和数据通信。ADSL是一种常见的家庭和小型企业网络连接方式,它可以提供高速的网络连接速度。

ADSL的工作原理是将电话线路分成多个频段,其中一些频段用于传输语音,而另一些频段用于传输数据。ADSL允许同时进行语音和数据传输,因为这些频段是分离的。

ADSL连接通常由两个设备组成:ADSL调制解调器和路由器。ADSL调制解调器连接到电话线路,将数据转换成适合在电话线上传输的信号,并且从电话线路接收数据,并将其转换回原始数据格式。路由器连接到ADSL调制解调器,并将数据分发给网络中的其他设备。

ADSL技术可以提供不同的传输速率,通常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服务提供商的要求而定。传输速率通常用两个值来表示,即下行速率和上行速率。下行速率是指从互联网到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而上行速率是指从用户设备到互联网的数据传输速率。

总的来说,ADSL技术可以在家庭和小型企业网络中提供高速的互联网连接,同时还可以保持电话线路的使用,这使得ADSL成为广泛使用的互联网连接方式之一。

奈奎斯特定理

奈奎斯特定理是一项基本的信号处理原理,它表明了采样频率应该至少是信号带宽的两倍,才能够完全重构原始信号。该定理由美国工程师哈里·奈奎斯特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中。

奈奎斯特定理的核心思想是,为了能够准确地重构原始信号,必须在信号中取样的时间间隔不大于信号周期的一半。如果采样频率低于信号带宽的两倍,那么信号中的高频分量将无法被恢复,从而导致信息的丢失和失真。

例如,假设一条音频信号的带宽范围是20 Hz到20 kHz。按照奈奎斯特定理,最低的采样频率应该是40 kHz。如果采样频率低于这个值,那么在数字化信号时,将会丢失一些高频分量,从而导致声音质量的下降。

奈奎斯特定理在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数字音频和视频中,采样频率通常要高于信号带宽的两倍,以确保完全重构原始信号。在通信系统中,奈奎斯特定理也被用于确定适当的信号采样频率和带宽,以确保传输信号的完整性和质量。

总之,奈奎斯特定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信号处理原理,它确保了信号采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使得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能够正常运作。

香农定理

香农定理,也称为香农通信定理,是指在一个噪声干扰的通信信道中,最大可靠数据传输速率的理论上限。该定理由美国工程师克劳德·香农于1948年提出,是信息论的重要成果之一。

香农定理指出,对于一个给定的信道,它的最大可靠数据传输速率取决于信道带宽和信噪比。具体来说,最大可靠数据传输速率等于信道带宽乘以以2为底的信噪比的对数。其中,信噪比是指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

香农定理的实际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指导通信系统设计的原则,特别是在设计数字通信系统时。根据香农定理,为了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信道带宽。增加信道带宽可以提高最大可靠数据传输速率。

2.提高信号功率。提高信号功率可以使信号与噪声的比值增大,从而提高信噪比和最大可靠数据传输速率。

3.降低系统噪声。降低系统噪声可以提高信噪比和最大可靠数据传输速率。

4.采用编码和调制技术。采用更高效的编码和调制技术可以使数据传输更加可靠和高效。

总之,香农定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准确、科学的指导原则,帮助我们设计更加高效和可靠的通信系统。

香农定理的数学公式为:

C = B log2(1+S/N)

其中,C表示最大可靠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为比特每秒;B表示信道带宽,单位为赫兹;S表示信号功率,单位为瓦特;N表示噪声功率,单位为瓦特;log2表示以2为底的对数运算。

奈奎斯特定理公式中的V是什么意思

在奈奎斯特定理中,V是指信号的带宽,通常使用赫兹(Hz)作为单位。这个带宽指的是信号中最高频率分量与最低频率分量之间的频率范围。奈奎斯特定理说明了,要使一个信号能够被完整地重构,必须以不小于它的两倍的采样率对它进行采样。具体而言,如果将信号的带宽记为V,则根据奈奎斯特定理,采样率应该不小于2V,即:

采样率 >= 2V

如果采样率小于2V,则采样得到的信号将丢失一部分信息,无法完整地重构原始信号。因此,在实际采样中,通常会选择采样率稍大于2V,以确保信号能够被准确重构。

多模光纤(扩展)

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是一种光纤传输媒介,它可以同时传输多个模式的光信号。相比单模光纤(single-mode fiber),多模光纤的光纤芯径较大,通常在50至100微米之间,这样的直径使得多模光纤更容易制造和连接,也比单模光纤更便宜。

由于光线在多模光纤中可以沿着多个光路(即不同的模式)传输,因此多模光纤的传输距离相对较短,通常在几百米到几千米之间,这也限制了多模光纤在长距离高速数据传输方面的应用。多模光纤主要用于短距离通信和数据传输,例如数据中心内部的互连、局域网、视频监控、工业自动化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多模光纤的主要优点是易于连接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同时适用于多种波长的光源。缺点是它的传输距离和带宽相对较低,也容易受到色散和衰减的影响。因此,在需要进行高速、长距离数据传输的场合,通常会选择单模光纤。

调制解调器(扩展)

调制解调器(Modem)是一种用于计算机通信的设备,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在电话线、电缆线等模拟信道上传输数据。调制解调器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调制器(Modulator)和解调器(Demodulator),它们分别完成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和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

在调制过程中,调制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将其混合在一个高频信号(载波)中,产生一个调制信号。这个调制信号可以通过模拟信道(如电话线路)传输到目的地。在解调过程中,解调器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从中恢复出原始的数字信号。

调制解调器可以根据不同的调制方式和传输速率进行分类。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传输速率通常以位每秒(bps)或千位每秒(Kbps)为单位进行表示,不同的调制方式和传输速率对应着不同的数据传输能力和传输距离。

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调制解调器逐渐被数字化的调制解调器所取代,数字化的调制解调器可以直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数字调制信号,从而避免了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过程,提高了传输速率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介绍一下NRZ(扩展)

NRZ是一种数字信号编码方式,全称为“Non-Return-to-Zero”(非归零码)。在NRZ编码中,逻辑1和逻辑0分别被编码为不同的电平,而不是编码为高低电平的交替。

在标准的NRZ编码中,逻辑1通常表示为正电平,逻辑0则表示为负电平。编码后的数字信号可以通过数字信道进行传输,并在接收端进行解码。

NRZ编码具有简单和实用的特点,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其中一个主要的缺点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同步问题,即接收端可能会无法区分一连串的0或1是单个信号还是连续的多个信号,导致信号解码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变种的NRZ编码被开发出来,例如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和双极性编码等。

在实际应用中,NRZ编码常常用于串行数据通信、磁盘存储和数字音频等领域。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ifferential Manchester Encoding)是一种数字信号编码方式,它是曼彻斯特编码的一种变体。

在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个时钟周期被分为两个时间段,通常称为T0和T1。与曼彻斯特编码不同的是,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转换不是由信号本身的电平变化,而是由信号的翻转来决定的。具体来说,一个逻辑1被编码为在T0时间段中发生电平翻转,而在T1时间段中不发生电平翻转;而一个逻辑0被编码为在T1时间段中发生电平翻转,而在T0时间段中不发生电平翻转。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主要优点在于它具有自同步性和无直流分量的特点。由于每个位都有一次电平翻转,因此接收端可以根据信号的电平翻转来确定每个位的开始和结束,从而实现自同步。另外,由于信号的平均值为0,因此它没有直流分量,这可以避免电缆或信号传输线路中的直流偏移问题。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广泛应用于许多数字通信标准和应用中,例如RS-485、USB、FireWire和MIDI等。

BPSK(扩展)

BPSK是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的缩写,是一种常用的数字调制技术。

BPSK是基于载波相位变化的编码技术。在BPSK中,数字信号被编码为相位为0或180度的正弦波。具体来说,当数字信号为1时,发送端发送一个相位为180度的正弦波;当数字信号为0时,发送端发送一个相位为0度的正弦波。这种相位变化可以通过一个相移器来实现。

在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会被解调器解调,并根据相位的变化确定数字信号的值。如果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为180度,则表示数字信号为1;如果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为0度,则表示数字信号为0。

BPSK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数字调制技术,在许多数字通信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其简单性和抗噪声能力强,适用于低信噪比环境。缺点是它的传输效率不高,需要更多的带宽来传输相同的数据量。

CDMA

CDMA是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缩写,是一种常用的数字通信技术。

在CDMA中,所有用户共用同一频带,但每个用户使用不同的扩频码。在发送端,将数据与扩频码相乘,从而将信号的带宽扩展到原始带宽的几十倍或几百倍。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与相应的扩频码相乘,从而得到原始数据。

由于每个用户都使用不同的扩频码,因此彼此之间的信号不会相互干扰,即使多个用户同时在同一频带上传输数据也不会相互干扰,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更高的频谱效率。此外,CDMA还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即使在高干扰的环境中,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信号质量。

CDMA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如CDMA2000和WCDMA等标准,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语音通信。此外,CDMA还用于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等领域。

生成树网桥,网关,DHCP

当多个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时,它们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一些中间设备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络术语及其解释:

  1. 生成树(Spanning Tree):在一个网络中,如果有多个交换机相互连接,会形成一个环形结构,这会导致广播风暴和冗余数据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生成树协议(如STP)来生成一棵树状结构,保证网络中只有一条路径可以到达每个设备,从而避免了环路和冗余数据包。
  2. 网桥(Bridge):网桥是一种用于连接两个不同的局域网(LAN)的网络设备,它可以帮助LAN之间的通信。当一个数据包到达网桥时,网桥会将其发送到目标网络,同时记录下其来源地址,这样可以帮助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性能。
  3. 网关(Gateway):网关是用于连接两个不同的网络的设备,例如将局域网连接到互联网。网关可以将不同的协议转换为其他协议,从而帮助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相互通信。
  4.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是一种自动配置网络设备的协议,可以帮助设备获取其所需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服务器等网络参数。当一个新设备加入网络时,DHCP服务器会自动为其分配一个可用的IP地址,这大大简化了网络管理和配置的过程。

生成树网桥

生成树网桥是一种网络设备,它用于连接不同的局域网(LAN)并防止网络中出现环路。在一个网络中,如果有多个交换机相互连接,可能会形成一个环形结构,这会导致广播风暴和冗余数据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生成树协议(如STP)来生成一棵树状结构,保证网络中只有一条路径可以到达每个设备,从而避免了环路和冗余数据包。

生成树网桥在网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自动检测网络中的环路,并使用生成树协议来消除这些环路。在生成树协议中,网络中的每个交换机都有一个优先级,其中优先级最高的交换机会被选为根交换机,其他交换机会向其发送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消息。在这个过程中,生成树网桥会选择最短路径到达根交换机的路线,从而形成一棵树状结构。

除了消除环路,生成树网桥还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当一个数据包到达生成树网桥时,网桥会根据其目标地址将其发送到相应的网络,同时记录下其来源地址,这样可以帮助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此外,由于只有一条路径可以到达每个设备,生成树网桥可以帮助减少冗余数据包和广播风暴,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滑动窗口协议

滑动窗口协议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它允许发送方在不等待确认的情况下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并使用窗口控制机制来调整发送速率。以下是滑动窗口协议的工作流程:

  1. 发送方和接收方协商窗口大小,即最多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数量。
  2. 发送方将数据包分成固定大小的块,并打上序号,每个块都有一个确认标志,表示是否收到了接收方的确认。
  3. 发送方根据窗口大小,将数据包分成若干个窗口,每个窗口内包含若干个数据包。发送方发送一个窗口内的所有数据包,并开始启动定时器。
  4. 接收方收到数据包后,检查序号并存储数据,如果收到的数据包已经被接收过了,则发送确认标志。
  5. 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标志后,移动窗口,将已经被接收方确认的数据包从窗口中删除,然后继续发送下一个窗口的数据包,并启动定时器。
  6. 如果发送方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标志,就重新发送窗口内的所有数据包。
  7. 发送方在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标志后,更新窗口大小,并根据新的窗口大小,继续发送数据包。

通过使用滑动窗口协议,发送方可以在不等待确认的情况下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从而提高传输速率。同时,由于使用了窗口控制机制,可以避免网络拥塞和数据包丢失的问题,从而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滑动窗口协议和回退N帧协议之间的关系

滑动窗口协议和回退N帧协议都是数据链路层中的可靠传输协议,但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

滑动窗口协议使用了窗口控制机制,允许发送方在不等待确认的情况下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并通过调整窗口大小来控制发送速率。如果接收方接收到的数据包有错误或者丢失,它会发送一个NAK信号通知发送方重新发送,但并不会影响已经确认的数据包。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因为发送方可以根据接收方的能力来动态调整发送速率。

回退N帧协议则是一种简单的可靠传输协议,它只允许发送方在接收到确认信号后才能发送下一个数据包。如果接收方接收到的数据包有错误或者丢失,它会发送一个拒绝确认(NACK)信号通知发送方重新发送,同时发送方需要回退N帧重新发送数据包。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会降低传输效率,并且容易被网络拥塞所影响。

因此,滑动窗口协议和回退N帧协议之间的关系是,滑动窗口协议是一种更高效和更可靠的可靠传输协议,而回退N帧协议则是一种简单但低效的可靠传输协议。

数据链路层可靠传输有哪些,给出例子

数据链路层可靠传输协议是指在数据链路层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的协议。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的丢失、错误、重复等问题。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可靠传输协议包括:

  1. 停止等待协议(Stop-and-Wait Protocol):发送方在发送一个数据帧后等待接收方的确认帧,接收方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帧后发送确认帧,否则发送否定确认帧。这种协议适用于传输延迟较小的数据,如终端设备与主机之间的通信。
  2. 回退N帧协议(Go-Back-N Protocol):发送方可以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帧,在接收方正确接收并确认之前不会停止发送。接收方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帧后发送确认帧,否则发送否定确认帧,导致发送方回退N个数据帧并重新发送。这种协议适用于传输延迟较大的数据,如局域网之间的通信。
  3. 选择重传协议(Selective Repeat Protocol):发送方可以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帧,在接收方正确接收并确认之前不会停止发送。接收方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帧后发送确认帧,并且在接收到丢失或错误的数据帧后发送否定确认帧,但只重新发送该数据帧。这种协议适用于传输延迟较大的数据,如卫星通信等。

这些协议的具体实现方式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网络环境和应用场景的需求。

802的协议

"802"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术语,指的是IEEE标准协议族,其中包含多个规范,涉及不同类型的网络和数据传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802协议:

  1. 802.3 Ethernet:这是以太网协议,用于在局域网中进行数据通信。它定义了数据帧的格式、传输速率、数据传输距离和电气特性等方面的细节。
  2. 802.11 WLAN:这是Wi-Fi无线局域网协议,用于在无线环境中进行数据通信。它定义了无线信道的特性、网络拓扑结构、数据帧格式和访问控制方法等方面的细节。
  3. 802.15 WPAN:这是无线个人局域网协议,用于在较短的距离内进行低功耗的无线数据传输,例如蓝牙设备和传感器网络。
  4. 802.1 Bridging:这是桥接协议,用于在不同的局域网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它定义了数据帧的传输、过滤和学习等方面的细节,以确保数据能够在不同网络之间正确传输。
  5. 802.16 WiMAX:这是一种无线宽带接入协议,用于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它支持长距离传输和高速数据传输,并提供多种QoS服务。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802协议,例如802.2 LLC、802.5 Token Ring等等。这些协议提供了一些不同类型的网络和应用场景下的规范,使得不同厂商和不同技术之间的设备可以相互通信。

填空

IP协议中有一个_TTL_字段,用于限制分组在网络上的存活时间,避免分组无休止的在网络上循环。 

TTL的全称为 "Time-to-Live",即 "存活时间"。在IP数据包中,TTL字段用于设置数据包在网络上能够存在的最长时间,避免数据包因为某些原因在网络上无休止地循环。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的值就会减1。当TTL的值减为0时,数据包将被路由器丢弃。这个机制也可以防止路由环路和分组拥塞等问题的出现,确保网络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4. 网络中常见的调制方式有____、____与____。

2. 服务质量用来描述网络能够提供的服务能力或网络应用的要求,网络中经常使用的服务质量参数有____、____、____与____等。

5. TCP协议中校验和校验的范围包括____、____和______。

6. 在以太网中发生冲突后,经常采用_______来解决冲突。 横线处填什么

  1. 网络中常见的调制方式有 "调频,调幅,调相"。
  2. TCP协议中校验和校验的范围包括 "TCP头部"、"TCP数据"和 "伪首部"。
  3. 在以太网中发生冲突后,经常采用 "CSMA/CD"来解决冲突。
  4. 服务质量用来描述网络能够提供的服务能力或网络应用的要求,网络中经常使用的服务质量参数有 "带宽"、"时延"、"丢包率"与"抖动"等。

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是一种将一个协议的数据包封装在另一个协议的数据包中传输的技术。它通常用于在公共网络上安全地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两个远程网络。

在隧道技术中,数据包的原始协议被封装在另一个协议中。这个封装后的数据包可以在公共网络上传输,并且只有接收方能够解开封装,提取原始数据包。常见的封装协议包括GRE(通用路由封装协议)、IPSec(Internet协议安全性)等。

隧道技术可以实现多种功能,例如:

  • 连接两个远程网络:通过将网络中的数据包封装在公共网络的数据包中,可以实现连接两个远程网络,使得它们看起来像是同一个网络。
  • 安全传输数据:通过在原始数据包上加上加密和身份验证等安全机制,可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泄露和篡改。
  • 路由保护:可以将数据包封装在另一个网络的数据包中,以保护源和目的地址不被暴露,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总之,隧道技术是一种实用的网络技术,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发挥作用,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传输层常见的提供非连接、不可靠传输服务的协议

UDP协议是传输层提供非连接、不可靠传输服务的协议。与TCP协议不同,UDP协议不提供数据包重传、拥塞控制等可靠传输的机制,因此传输效率高,但可靠性较低。UDP协议通常用于实时应用程序,如音频和视频流的传输,DNS查询等。

漏桶和令牌桶是网络中用于流量整形的主要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漏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令牌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 漏桶算法是一种流量整形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将到达的数据包放入一个固定容量的“桶”中,然后以恒定的速率将数据包从桶中“漏出”去,来达到平滑流量的目的。当数据包到达时,如果桶已经满了,那么该数据包就会被直接丢弃,否则该数据包会被放入桶中等待发送。
  2. 令牌桶算法也是一种流量整形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桶中有一定数量的令牌,当数据包到达时需要先从桶中获取一个令牌,如果获取不到令牌,则该数据包会被丢弃,否则就可以发送。同时,令牌桶会以固定的速率不断地往桶中添加令牌,以保证令牌数量的稳定。令牌桶算法可以用来限制流量的峰值和平均值,防止网络拥塞。

介质访问控制是基于广播的局域网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 什么是介质访问控制问题?

2) 以太网中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是什么?简述其工作原理。

3) 无线局域网中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是什么?简述其工作原理。

  1. 介质访问控制问题是指当多个计算机共享同一物理媒介(如以太网)进行通信时,需要一种机制来控制各个计算机访问媒介的顺序,避免冲突和混乱。
  2. 以太网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是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其工作原理如下:
    • 当计算机要发送数据时,会先监听物理媒介上是否有信号传输。
    • 如果物理媒介上没有信号传输,则计算机发送数据。
    • 如果物理媒介上有信号传输,计算机则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再次尝试发送。
    • 如果多个计算机在同一时刻发送数据导致冲突,则会通过冲突检测机制停止发送,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尝试发送。
  3. 无线局域网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是CSMA/C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其工作原理如下:
    • 当计算机要发送数据时,会先监听无线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数据。
    • 如果信道被占用,则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尝试发送。
    • 在发送数据前,发送方会先向接收方发送一段RTS(请求发送)信号,接收方接收到RTS信号后会回复一段CTS(清除发送)信号,表示自己准备好接收数据。
    • 在发送数据过程中,其它计算机会暂停发送,等待数据传输完毕。如果数据传输失败,则发送方会在一段时间内等待ACK(确认)信号,如果未收到确认,则重新发送数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常见的一类动态路由协议,每台路由器基于完整的网络拓扑信息计算路由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提供较少代价、可靠的信息扩散?

  • 路由器通过与相邻节点交换Hello包确认邻居节点,建立邻接关系。
  • 路由器定时发送链路状态通告(LSA),包含本节点的链路状态信息,如链路权重、状态、邻接关系等。
  • 每个节点接收到相邻节点的LSA后,计算出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并通过Dijkstra等算法计算最短路径树。
  • 根据最短路径树生成路由表,指定到达目的网络的下一跳路由器。

2)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采用了广播的方法来进行信息扩散,以便在整个网络中传播链路状态信息。为了提供较少代价、可靠的信息扩散,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通常采用基于事件触发的更新机制,即当网络中某个节点的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该节点会生成新的链路状态通告,并向网络中所有的节点广播该信息,这样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就可以及时了解到这一变化。同时,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还使用了各种机制来减少冗余信息,如LSA的序号机制、基于SPF算法的计算机制等,以提高信息扩散的效率和可靠性。

滑动窗口协议是数据链路层的一个重要协议,提供在一条不可靠的线路上可靠的数据递交。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述问题:

1) 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含义是什么?

2) 滑动窗口是如何提供流量控制的?

1)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分别指的是发送方和接收方在进行数据传输时,能够处理的数据段的范围。发送窗口指的是发送方已经发送了但还未被确认的数据段序号的范围,接收窗口指的是接收方还能接受的数据段序号的范围。

2)滑动窗口通过控制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窗口大小,实现了流量控制。在发送方,滑动窗口可以控制同时发送的数据段数量,避免了网络拥塞;在接收方,滑动窗口可以控制接收方的处理速度,避免了数据的丢失。通过动态调整窗口大小,滑动窗口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带宽,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同时,滑动窗口还能够实现可靠传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当接收方接收到数据段后,会向发送方发送确认信息,发送方则根据接收到的确认信息,调整窗口范围,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塞控制是网络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网络负载过重时,网络会执行相应的协议来避免、处理拥塞的发生。这些协议包括网络层的RED协议和传输层的TCP慢启动协议。根据所学协议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 RED协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 TCP慢启动协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 为什么两者的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拥塞?

1)RED(Random Early Detection)协议是网络层中用于拥塞避免的一种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在路由器的队列中设置一个阈值,当队列中的平均数据包数量达到该阈值时,RED协议开始随机丢弃部分数据包,以便缓解网络拥塞的发生。RED协议可以根据网络拥塞程度的不同,动态调整阈值和丢包概率,从而避免网络出现过载和拥塞。

2)TCP慢启动协议是一种流量控制机制,它在建立连接后,以指数级增长的速率逐渐增加发送窗口的大小,直到网络出现拥塞为止。当网络出现拥塞时,TCP慢启动会减缓发送速度,从而避免网络过载和拥塞的发生。

3)RED协议和TCP慢启动协议可以相互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拥塞问题。当网络出现拥塞时,RED协议通过随机丢包的方式限制发送速率,同时TCP慢启动通过逐渐增加发送窗口的大小来适应网络带宽的变化。这样,TCP慢启动协议可以快速探测网络的带宽,而RED协议则可以限制发送速率,避免网络拥塞。通过这种方式,两个协议可以相互配合,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计算后的路由表的过程是什么

计算路由表的过程需要进行地址聚合,即将具有连续的地址范围的路由汇聚到一个更大的路由汇总。在这个过程中,路由器会将路由汇总的子网掩码设置为包含原路由的最小的子网掩码,同时将转发端口设置为最长前缀匹配到的地址。具体步骤如下:

  1. 将所有的路由按照掩码长度从长到短排序。
  2. 取出第一条路由,并将其子网掩码设为最长的掩码。
  3. 依次将后续的路由与已聚合的路由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将其合并到已有的路由中,否则将其作为一条新的聚合路由加入列表。
  4. 重复2-3步骤,直到所有的路由都被聚合到列表中。

最终生成的聚合路由表能够减少路由表项,从而降低路由器的路由计算开销。

LSP算法

LSP算法,全称为Link State Protocol,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用于计算路由器之间的最短路径,并维护网络拓扑信息。LSP算法基于每个路由器所知道的网络拓扑信息,计算出到其他路由器的最短路径,并将此信息广播给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以便它们能够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LSP算法的基本思路是,每个路由器向网络中广播一个包含其当前的链路状态信息的LSP报文。这个报文包含了路由器的ID、所有直接相连的邻居路由器的ID,以及到所有邻居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每个路由器都将这些LSP报文存储在自己的数据库中,并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出到达每个目的路由器的最短路径。

当一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它会发送一个新的LSP报文,以更新其邻居路由器的数据库,并再次计算最短路径。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网络中所有路由器的数据库都收敛到一个稳定的状态为止。

LSP算法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全局最优路径,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和路由计算准确性。缺点是需要大量的链路状态信息和计算资源,对网络带宽和存储资源有一定的要求。

OSPF协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确定最佳的路由路径。OSPF是一个开放协议,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制定。它能够在大型的企业、校园和互联网环境中提供快速和可靠的路由。

OSPF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1. 分层结构:OSPF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这种分层结构可以减少路由器之间的通信负载,同时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
  2. 动态路由:OSPF协议可以自动发现网络中的路由器和链路,并确定最佳的路由路径。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OSPF协议可以及时地更新路由表,保证数据的传输质量。
  3. 路由选择:OSPF协议选择最短路径作为最佳路由路径,这是基于Dijkstra算法实现的。通过计算各个路径的代价,OSPF协议可以选择最短路径,并且可以支持等价路由。
  4. 可靠性:OSPF协议可以检测网络中的链路和路由器的状态,并可以在链路或路由器失效时及时地更新路由表。同时,OSPF协议支持负载均衡和冗余备份,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总的来说,OSPF协议是一种可靠、高效的路由协议,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校园和互联网环境中。

CIDR

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无类域间路由选择)是一种地址分配和路由选择协议,它可以使网络管理员更有效地使用IP地址。

在早期的IP地址分配中,IP地址被分为A、B、C、D和E五个类别,每个类别都有预定义的地址范围。但是这种分类机制使得地址分配不够灵活,而且会浪费很多地址。

CIDR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前缀长度,它代替了IP地址类别的概念。CIDR中的IP地址被表示为“IP地址/前缀长度”的形式,其中前缀长度指定了IP地址中网络地址的位数。例如,192.168.1.0/24表示前24位是网络地址,后8位是主机地址。

CIDR使得IP地址的分配更加灵活,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划分更小的地址块。此外,CIDR还可以减少路由表的大小,从而减少路由器的负担,提高网络的性能。

ARP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是用于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的网络协议。当主机需要发送数据包到另一台主机时,需要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才能进行通信。此时,主机会发送一个ARP请求广播消息到本地网络上,询问拥有目标IP地址的主机的MAC地址。拥有该IP地址的主机会回复一个包含自己MAC地址的ARP响应消息,将其发送给请求主机,从而完成地址的解析。ARP请求消息的格式包括目标IP地址、目标MAC地址、源IP地址和源MAC地址等信息。

ICMP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核心协议之一,用于在IP网络上传递控制信息。它通常与IP协议一起使用,用于进行网络错误诊断、错误报告和网络状况监测等功能。

ICMP协议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

  1. 提供错误报告:当IP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时,ICMP负责向发送端或接收端发送错误报告,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2. 提供网络诊断信息:例如ping命令使用的ICMP Echo Request和Echo Reply消息。
  3. 提供路由选择机制:例如当出现路由不通时,ICMP可以根据网络拓扑信息提供替代的路由选择。
  4. 提供多点通信的支持:例如ICMP多播和组播等功能。

总之,ICMP协议是保证IP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协议之一,它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快速诊断和解决网络问题。

DHCP协议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是一种自动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参数的网络协议。DHCP协议允许客户端设备向DHCP服务器发送请求,以获取网络配置信息,例如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服务器等。通过DHCP协议,网络管理员可以方便地管理IP地址的分配和网络参数的配置,使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更加简单。

DHCP协议分为两个阶段:DHCP发现和DHCP提供。DHCP发现是指客户端设备在连接到网络时广播请求,以查找可用的DHCP服务器。DHCP提供是指DHCP服务器响应客户端设备的请求,并提供所需的网络配置信息。

DHCP协议的工作流程如下:

  1. 客户端设备发送DHCP发现广播消息,以查找可用的DHCP服务器。
  2. DHCP服务器收到客户端设备的请求,并回复DHCP提供消息。该消息包含了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服务器等网络配置信息。
  3. 客户端设备接收到DHCP提供消息后,发送DHCP请求消息,向DHCP服务器确认所提供的网络配置信息。
  4. DHCP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设备的DHCP请求消息后,回复DHCP确认消息,通知客户端设备所提供的网络配置信息已经生效。
  5. 客户端设备接收到DHCP确认消息后,将所提供的网络配置信息应用于其网络连接。

通过DHCP协议,网络管理员可以方便地管理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信息的分配和配置,同时还可以避免重复使用IP地址,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seq

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序列号(sequence number)通常指用于区分消息或数据包之间先后顺序的标识符,常见于传输控制协议(TCP)中。

TCP协议采用了基于字节流的传输方式,通过序列号和确认号两个字段来实现数据可靠传输。每一个数据段都包含一个序列号,用于标记该数据段中第一个字节的序列号,另一个数据段中的确认号则表明接收方已经成功收到了其前面的所有数据段,其中确认号的值是上次成功接收到的字节的序列号加1。

序列号的作用在于防止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乱序、丢失、重复等问题。当接收方收到一个数据包时,会检查其序列号是否符合期望的值,如果发现序列号不连续,则认为出现了乱序或丢失的情况,需要重新请求发送该数据包。而如果收到了一个已经收到过的数据包,其序列号比已收到的更小,则认为该数据包是重复的,应该被丢弃。

序列号的大小通常由TCP实现者决定,不同的TCP实现可能采用不同的序列号长度。在TCP连接建立时,双方都会指定自己初始的序列号,之后的每个数据段中的序列号都会基于这个初始值递增。

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在建立TCP连接和关闭TCP连接的过程中,都使用了特定的握手和挥手协议来协商和确认连接状态,包括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是指在建立TCP连接时,需要进行三次握手协议,以确保通信双方都准备好了发送和接收数据。三次握手的过程如下:

  1.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SYN包,其中SYN标志位被置为1,表示客户端请求建立连接。
  2. 服务端接收到SYN包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SYN/ACK包,其中SYN和ACK标志位都被置为1,表示服务端已经接收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准备好建立连接。
  3.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端的SYN/ACK包后,向服务端发送一个ACK包,其中ACK标志位被置为1,表示客户端确认服务端的SYN/ACK包已收到。

通过三次握手协议,客户端和服务端都确认了彼此的身份,并同意建立连接,从而可以开始传输数据。

四次挥手是指在关闭TCP连接时,需要进行四次挥手协议,以协商和确认连接状态的关闭,包括以下步骤:

  1.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FIN包,其中FIN标志位被置为1,表示客户端不再发送数据。
  2. 服务端接收到FIN包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ACK包,其中ACK标志位被置为1,表示服务端已经接收到客户端的FIN包。
  3. 当服务端不再发送数据时,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一个FIN包,其中FIN标志位被置为1,表示服务端不再发送数据。
  4. 客户端接收到FIN包后,向服务端发送一个ACK包,其中ACK标志位被置为1,表示客户端已经接收到服务端的FIN包。

通过四次挥手协议,客户端和服务端都确认了彼此的关闭请求,并释放了TCP连接。

RED算法

RED算法(Random Early Detection)是一种网络拥塞避免机制,通常用于路由器中,通过丢弃一些分组来控制网络拥塞的发生。它通过测量网络中的平均队列长度和平均队列长度的变化率,来动态计算出丢弃数据包的概率,以此来控制网络拥塞的发生。

RED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在网络负载过高时,当路由器的输出队列中的平均数据包数达到一定阈值时,就开始以一定的概率丢弃一部分数据包,从而避免网络的拥塞。丢弃的概率随着队列长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队列长度的减少而减少。

RED算法的优点是可以在不丢失重要数据包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网络的拥塞。同时,它还能够对网络拥塞进行及时响应,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不过,RED算法需要合理设置参数和阈值,否则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如过度丢包、不公平性等。

MACA和CSMA/CA和CSMA/CD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确定

MACA、CSMA/CA和CSMA/CD都是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用于解决共享介质网络中的竞争问题。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如下:

  1. MACA(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避免冲突多路访问)和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是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而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是有线局域网(LAN)中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2. MACA和CSMA/CA都采用了避免冲突的方式,即在发送数据前先进行信道侦听,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数据,如果信道忙则等待一段时间再重试发送。区别在于,MACA采用了RTS/CTS(请求发送/清除发送)机制,在发送数据前先发送一个请求,对方收到请求后回复确认,然后再发送数据;而CSMA/CA采用了ACK(确认)机制,发送数据后等待接收方回复确认信号。
  3. CSMA/CD是有线局域网中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与MACA和CSMA/CA不同,它采用了冲突检测的方式,即发送数据时继续侦听信道,如果检测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并等待一段时间后再重试发送。
  4. 这三种协议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为了解决在共享介质网络中的竞争问题,通过侦听信道、等待一段时间、避免冲突、检测冲突等方式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它们的具体实现方式和适用场景略有不同,但都是为了实现网络的高效运行。

TCP滑动窗口协议

TCP滑动窗口协议是TCP协议中的一种机制,用于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TCP将整个数据流切分成多个数据包进行传输,接收端使用滑动窗口来控制发送端的数据流量,以避免网络拥塞和数据丢失。

发送方和接收方各自维护一个滑动窗口,滑动窗口大小表示可以发送或接收的数据量,以字节数或数据包数量计算。发送方根据接收方的窗口大小和网络状况来确定发送多少个数据包,并等待接收方发送确认信息(ACK),以便根据接收方的窗口大小来调整发送窗口大小。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包后发送确认信息,确认信息中包含已经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序号,发送方收到确认信息后会根据这个序号调整自己的滑动窗口大小。如果接收方未能及时发送确认信息,发送方会认为这些数据包未被成功接收,会重新发送这些数据包。

TCP滑动窗口协议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高效性,同时可以自适应地调整数据传输的速率和流量,适应不同的网络状况。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两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是两种常见的网络数据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是指在进行通信前,网络会为两个通信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稳定的物理连接,并分配一定的带宽资源,该连接在通信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直到一方结束通信或者释放连接,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语音、视频等通信应用,但是它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因为即使在数据传输空闲时段,也会占用带宽资源。

分组交换是指将一个数据包(也称为分组)拆分成一系列固定长度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被独立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再重新组装成原始的数据包。这种方式下,通信终端之间不会建立专用的物理连接,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会经过多个节点(如路由器),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分组交换的资源利用率较高,但是可能会引起网络延迟和拥塞等问题。

相比较而言,分组交换的资源利用率更高,且支持更多的应用场景。而电路交换在实时性要求高的通信应用中表现更优秀。

两种交换方式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用于数据交换的,但是使用不同的传输方式和数据处理方式。而两种交换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电路交换建立专用连接,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其他用户占用,但资源利用率较低;而分组交换将数据包拆分成多个数据块,每个数据块独立传输,可以在网络传输空闲时被其他用户占用,资源利用率更高,但延迟和拥塞问题可能更加突出。

packet switching

Packet switching是一种通信网络的传输方式,其中数据被拆分为小的数据包并在网络中以独立的方式传输,每个数据包可以沿不同的路径传输。与电路交换不同,packet switching允许多个通信会话共享网络资源。在packet switching中,每个数据包都包含有关其目的地和来源地的信息,这些信息用于路由器决定如何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Packet switching的优点包括更好的网络利用率、更好的伸缩性和更好的灵活性,因为它允许网络资源在多个会话之间动态分配。缺点包括包的延迟、丢包和乱序,这些都是由于包在网络中的传输时间和路由不同而造成的。此外,packet switching也可能受到拥塞和安全威胁的影响。

在packet switching中,有两种主要的分组交换方法: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电路交换在建立连接之后提供端到端的专用通信路径,数据被沿着这条路径传输,因此具有低延迟和确定性,但需要预留网络资源并且不适用于大规模网络。分组交换不需要预留网络资源,允许共享网络资源,适用于大规模网络,并且允许灵活路由,但具有不确定的延迟和乱序包的可能性。

在计算机网络中,什么是抖动

在计算机网络中,抖动(Jitter)指的是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时,到达时间的不确定性。抖动通常由网络延迟、带宽限制、拥塞、丢包等因素引起。当网络延迟变化较大时,数据包到达的时间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造成抖动。抖动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实时通信应用的质量,如实时视频和语音通话。因此,在设计和实现实时通信应用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抖动缓冲和抖动控制策略,以提高通信质量。

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报该怎么路由,如果有多个匹配该怎么选择,为什么?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报时,会查找路由表来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每个条目包含目标网络地址以及对应的出接口或下一跳路由器。匹配时,路由器会按照路由表中的前缀最长匹配规则进行匹配,选择匹配项中最长的前缀。

如果有多个匹配项,路由器会根据路由选择算法进行选择。常见的算法包括: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距离向量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它是基于路由器的距离向量信息来计算路径的代价。具体来说,每个路由器都维护着到达每个目标网络的距离向量,然后使用迭代算法计算出到所有网络的最短路径。在路由选择时,路由器会选择到达目标网络代价最小的路径作为路由。

总之,路由器在匹配和选择时,会优先选择前缀最长的匹配项,然后根据路由选择算法进行选择,以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

OSPF协议的例子

假设有一个由八个路由器组成的网络,如下所示:

css

           A

           |

           B

         / | \

        C  D  E

        |   |  \

        F   G  H

在该网络中,每个路由器都有连接相邻路由器的链路,并且每个链路都有一个权值,表示该链路的成本。路由器之间交换链路状态信息以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从而计算最短路径并构建路由表。

在OSPF协议中,路由器通过发送链路状态通告(Link State Advertisement,LSA)来描述它所连接的链路状态,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其它所有路由器。每个路由器收到这些链路状态信息后,会构建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LSDB),并使用 Dijkstra 算法计算出网络中的最短路径。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例子:

假设路由器 C,D,E 分别连接着链路 C-F,D-G 和 E-H,其中链路 C-F 的成本为 1,链路 D-G 的成本为 2,链路 E-H 的成本为 3。每个路由器都会把这些信息封装在 LSA 中发送给其它路由器,如下所示:

markdown

C 发送的 LSA:

  - 自己与相邻路由器 C-F 的链路状态

  - 自己与相邻路由器 B 的链路状态

D 发送的 LSA:

  - 自己与相邻路由器 D-G 的链路状态

  - 自己与相邻路由器 B 的链路状态

E 发送的 LSA:

  - 自己与相邻路由器 E-H 的链路状态

  - 自己与相邻路由器 B 的链路状态

B 发送的 LSA:

  - 自己与相邻路由器 C 的链路状态

  - 自己与相邻路由器 D 的链路状态

  - 自己与相邻路由器 E 的链路状态

  - 自己与相邻路由器 A 的链路状态

A 发送的 LSA:

  - 自己与相邻路由器 B 的链路状态

接下来,每个路由器将收集到的 LSA 存入自己的 LSDB 中,并使用 Dijkstra 算法计算出每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路径。例如,假设路由器 B 需要路由到网络 C-F,它将查询自己的 LSDB 并计算出到网络 C-F 的最短路径为 B-C-F。

最后,每个路由器会将计算出的路由信息存储在自己的路由表中,以便根据需要转发数据报。

给出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的简单例子

假设有如下拓扑图:

      B - 2 - C

     /         |

A - 3           1 - D

     \         |

      E - 2 - F

其中,A、B、C、D、E、F表示六个路由器,数字表示路由器之间的距离(即距离度量)。例如,A到B的距离为3,B到C的距离为2,等等。

我们以A路由器为例,来演示距离向量路由算法的计算过程。

初始化阶段,A路由器只知道它的邻居(即B、E),以及到邻居的距离:

less

A -> B: 3

A -> E: 2

然后,A路由器向所有邻居发送自己的路由表。由于A只有两个邻居,所以只需要发送两个路由表。B、E路由器也同样向A发送它们的路由表。

接下来,A路由器收到了B、E路由器的路由表,根据路由表计算出到其他路由器的距离,并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具体过程如下:

  1. 根据A的本地距离,更新到B、E的距离:

less

A -> B: 3

A -> E: 2

  1. 根据B的路由表,计算出到C、D、F的距离,并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less

A -> B -> C: 5

A -> B -> D: 4

A -> B -> F: 7

  1. 根据E的路由表,计算出到C、D、F的距离,并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rust

A -> E -> C: 4

A -> E -> D: 3

A -> E -> F: 4

  1. 比较前两步和第三步计算出的距离,选取最小的距离作为最终的距离。例如,A到C的距离,可以通过A -> B -> C和A -> E -> C两条路径计算出距离分别为5和4,所以A选择距离更小的4作为到C的距离。

最终,A路由器的路由表如下所示:

less

A -> B: 3

A -> C: 4

A -> D: 4

A -> E: 2

A -> F: 4

路由表表示的是从源路由器A到目的地路由器之间的距离,根据路由表,A路由器就可以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如果A路由器要转发数据包到C路由器,它就会将数据包发送到B路由器,B再将数据包转发到C。

网桥的工作原理

网桥是数据链路层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连接两个或多个局域网,将这些局域网形成一个更大的局域网。网桥通过学习和转发帧来实现局域网之间的通信。

网桥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网桥通过网口监听数据帧,对每个数据帧进行处理。
  2. 网桥会学习每个网口上连接的设备的MAC地址,建立一个地址表,用于转发数据帧。
  3. 当一个数据帧到达网桥时,网桥会检查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该地址。
  4. 如果地址表中有该地址,则网桥将数据帧转发到该地址所在的网口。
  5. 如果地址表中没有该地址,则网桥会将数据帧广播到所有网口,以便找到目的设备的MAC地址,并将该地址加入到地址表中。
  6. 当网桥收到一个带有目的MAC地址的数据帧时,它会检查目的地址是否在地址表中,如果在,则只将数据帧转发到该地址所在的网口,否则就广播到所有网口。

网桥的工作原理简单易懂,它可以帮助局域网之间进行通信,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扩展性。

电话系统的三个层次、该三个层次中分别使用的技术、与每个技术相对应的实际的实现方法(例如在本地回路中使用了调制解调的技术,其实现有调频、调相、调幅等)

电话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用户接入层、传输层和核心交换层。

  1. 用户接入层

用户接入层是指电话系统中与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包括用户终端设备(如电话机、传真机、调制解调器等)以及该设备与电话系统之间的连接。在这一层次中,主要使用模拟传输技术,如调制解调、调频、调幅等技术。这些技术将模拟语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在数字通信网络中进行传输。

  1. 传输层

传输层主要负责将数字信号在各种传输介质上进行传输,包括有线传输(如电缆、光纤等)和无线传输(如微波、卫星等)。在传输层中,主要使用数字传输技术,如时分复用(TDM)、分组交换、频分复用(FDM)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将数字信号分成多个子信号进行传输,并通过调度算法或控制信息来实现信号的传输控制。

  1. 核心交换层

核心交换层主要负责电话系统中不同用户之间的通信,包括信号的路由和交换。在这一层次中,主要使用数字交换技术,如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等。这些技术可以将信号按照不同的路径进行路由和交换,以实现用户之间的通信。

在实际实现中,电话系统使用了多种技术和协议来支持各个层次的功能。例如,在用户接入层中,使用调制解调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在数字通信网络中传输。在传输层中,使用TDM技术将数字信号分成多个时隙进行传输。在核心交换层中,使用SS7(Signaling System No. 7)协议来实现信令交换和路由选择。

什么是DNS?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

DNS(Domain Name System)是一种分布式的命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转换为 IP 地址以及其他与域名相关的信息。

当用户输入域名访问网络资源时,客户端会向本地 DNS 服务器发起查询请求,本地 DNS 服务器会先在自己的缓存中查找域名的解析结果,如果没有,则向 DNS 根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根域名服务器并不直接返回结果,而是告诉本地 DNS 服务器应该向哪个顶级域名服务器查询。本地 DNS 服务器再向顶级域名服务器查询,获得下一步应该查询的权威 DNS 服务器的地址。最后,本地 DNS 服务器向权威 DNS 服务器查询域名的解析结果,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同时将结果缓存起来以便下次查询时使用。

本地域名服务器是用户所在局域网中的 DNS 服务器,通常由网络服务提供商(ISP)提供。根域名服务器是整个 DNS 系统的顶级节点,它负责管理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域名解析。顶级域名服务器是每个顶级域名的 DNS 服务器,负责管理该顶级域名下的所有域名解析。例如,“.com”域名的顶级域名服务器负责管理所有以“.com”结尾的域名的解析。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一种通过交换网络拓扑信息来计算最短路径的路由协议。它的工作原理是每个路由器都会向它的直接邻居发送一条包含自身的网络拓扑信息的消息,然后每个路由器都将这些消息汇总起来,计算出最短路径。

具体来说,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包含两个主要的阶段:邻居发现和路由计算。

在邻居发现阶段,每个路由器会向其直接邻居发送一个Hello消息,以建立邻居关系。当两个路由器发现彼此之间有连接时,它们就会建立邻居关系,并开始交换链路状态信息。

在路由计算阶段,每个路由器会将其邻居发来的链路状态信息与自身的链路状态信息合并,然后运行最短路径算法,计算出到达其他网络的最短路径。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一个优点是它具有快速收敛的特性,即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路由器能够快速地调整路由表以反映这些变化。另外,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还支持网络分层,可以将网络划分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一个或多个区域内的路由器来负责计算区域内的路由。

一些常见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包括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和NLSP(NetWare链路状态协议)。

TCP协议

1)在建立连接时,如何解决重复发来数据的问题

2)在传送数据时,如何解决重复发来数据的问题

1)在建立连接时,TCP协议使用三次握手的方式来解决重复发来数据的问题。三次握手的过程如下:

  •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SYN包,表示请求建立连接,并选择一个初始的序列号。
  • 服务端收到SYN包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SYN-ACK包,表示确认收到请求,同时也选择一个初始的序列号。
  •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SYN-ACK包后,向服务端发送一个ACK包,表示确认收到服务端的确认。

这样,客户端和服务端就可以建立可靠的连接,并且避免了重复发来数据的问题。

2)在传送数据时,TCP协议使用序列号和确认应答的方式来解决重复发来数据的问题。TCP协议将数据划分为多个数据段,每个数据段都包含一个序列号。发送方将数据段按照顺序发送,接收方收到数据段后,会发送一个确认应答包,表示已经收到这个数据段,并希望接收下一个数据段。如果发送方没有收到确认应答包,就会重发这个数据段,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如果接收方收到重复的数据段,就会丢弃这个数据段,避免重复发来数据的问题。

ARP应用在同网和不同网转发的过程

ARP(地址解析协议)是用于将IP地址解析为物理地址(MAC地址)的协议,主要应用在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传输中。当主机A需要向主机B发送数据时,主机A需要知道主机B的物理地址,否则数据包就无法被正确传输。ARP协议就是通过广播ARP请求来获取目标主机的物理地址,然后将数据包发送给目标主机。

在同一局域网内,主机A想要与主机B通信,首先会查找本地ARP缓存,如果缓存中没有主机B的MAC地址,就会通过广播ARP请求获取主机B的MAC地址。ARP请求的包含以下内容:

  • 源主机MAC地址
  • 目标主机MAC地址(FF-FF-FF-FF-FF-FF,表示广播)
  • 源主机IP地址
  • 目标主机IP地址

当主机B收到ARP请求时,会发送ARP响应,将自己的MAC地址返回给主机A,主机A将主机B的MAC地址添加到ARP缓存中,下次发送数据包时就可以直接将数据包发送到主机B的MAC地址。

在不同网络之间通信时,需要使用路由器进行转发。当主机A向主机B发送数据包时,需要知道主机B所在的网络的网关的MAC地址。主机A会先将数据包发送给网关的IP地址,然后通过ARP请求获取网关的MAC地址。网关接收到数据包后会根据自己的路由表将数据包转发到主机B所在的网络。

在跨越不同网络进行通信时,ARP协议只用于本地网络内部的通信,而不涉及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对于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还需要使用其他协议,如路由协议。

网桥的流量过滤原理和MAC/地址表该怎么建立

网桥(Bridge)是一种将多个局域网(LAN)连接起来,转发数据帧的网络设备。它在第二层运行,通过物理地址(MAC地址)进行寻址和转发,是现代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网桥的流量过滤原理:

  • 网桥工作在第二层,转发数据帧时会将数据帧的目的地址与自己维护的MAC地址表中的地址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决定是否转发该数据帧。
  • 当网桥收到一帧时,它首先检查该帧的源地址,将该地址与相应的输入端口关联,即记录在MAC地址表中。
  • 当网桥需要将数据帧从一个端口转发到另一个端口时,它检查目的地址,并查找MAC地址表以确定在哪个端口可以找到目的地址。
  • 如果MAC地址表中没有找到目的地址,则网桥将广播数据帧到所有端口,以便目的地址所在的设备可以收到该帧并回应。
  • 网桥不会转发广播、多播和未知目的地址的数据帧,从而可以减少网络中不必要的流量和广播风暴的影响。

MAC地址表的建立:

  • 网桥的MAC地址表记录着所有直接连接到它各个端口的设备的MAC地址。
  • 当网桥收到一帧时,它会记录该帧的源MAC地址与收到该帧的端口的对应关系,即在MAC地址表中建立或更新该记录。
  • 当网桥需要转发数据帧时,它会查找MAC地址表以确定目的地址所在的端口。
  • 如果MAC地址表中没有目的地址对应的记录,则网桥会将数据帧广播到所有端口。
  • 为了防止MAC地址表中的记录过期,网桥会定期向所有端口发送特殊的控制帧,以便设备在接收到这些控制帧时,更新自己的MAC地址和端口的对应关系。

在建立MAC地址表时,网桥需要从网络中监听数据帧来收集MAC地址,这个过程称为“学习”。在学习期间,网桥不转发数据帧,只记录MAC地址和端口的对应关系。一旦MAC地址表建立完成,网桥就可以开始转发数据帧了。

通讯电路的一些知识:交换局的技术实现方式,主干线的技术实现方式

交换局是电话网中的核心部件,主要作用是在电话终端之间建立连接,实现通讯。交换局的技术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是指在通讯开始之前,建立一条物理电路连接,通讯双方之间占用这条电路进行通讯,通讯结束后,这条电路会被释放。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通讯质量稳定,缺点是不适合大量并发通讯。

分组交换是将通讯数据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分组),每个数据包都包含了目标地址、源地址和一些控制信息,然后将这些数据包分别发送到目标地址。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实现高效的并发通讯,缺点是通讯质量不稳定。

主干线是电话网中连接各个交换局的高速传输线路。主干线的技术实现方式也有多种,常见的有两种:

  1. 传输层次分解(TDM)技术:这种技术将主干线分成若干个时隙,每个时隙都分配给一个通讯信道使用,多个通讯信道共享主干线的带宽,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实现多路通讯。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通讯质量稳定,缺点是不适合数据传输和大带宽应用。
  2. 光纤通信技术:这种技术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传输速度非常快,同时可以支持大带宽应用。主干线通过光纤互联,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大规模并发通讯。

ISO模型中不同层的协议

ISO模型(也称OSI模型)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通信协议参考模型。该模型将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过程分为7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协议。以下是各层的协议和功能:

  1. 物理层:该层负责在物理媒介上传输比特流,没有规定具体的协议。
  2. 数据链路层:该层将数据打包成数据帧,并加入帧起始标志、帧尾标志和差错检测等控制信息,常用协议有以太网、PPP等。
  3. 网络层:该层负责将数据传输到不同的网络,常用协议有IP、ICMP等。
  4. 传输层:该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常用协议有TCP、UDP等。
  5. 会话层:该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常用协议有RPC、SQL等。
  6. 表示层:该层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和编码解码,以确保应用层能够正确解释数据。常用协议有JPEG、MPEG等。
  7. 应用层:该层提供与用户交互的各种应用服务,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Web浏览器等,常用协议有HTTP、SMTP、FTP等。

RPC协议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 协议是一种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用于在网络上的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远程过程调用。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应用程序通常由多个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上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之间需要相互通信和交换数据。RPC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

RPC协议采用了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客户端可以像本地函数一样调用远程主机上的函数,远程主机返回结果后,客户端继续执行自己的程序。RPC协议支持多种协议传输层,如TCP/IP协议、UDP协议和SPX协议等。它可以使用多种编程语言进行开发,如Java、C、C++、Python等。

在RPC协议中,不同层次的协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应用层协议:用于定义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格式和规则。常用的应用层协议包括远程过程调用协议(如ONC RPC)和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SOAP) 等。
  2. 传输层协议:用于定义数据传输的方式和特征。RPC协议中常用的传输层协议包括TCP/IP协议和UDP协议。
  3. 网络层协议:用于定义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和路由。RPC协议中常用的网络层协议包括IP协议和ICMP协议等。
  4. 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定义数据在物理链路中的传输方式和特征。RPC协议中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包括以太网协议和令牌环协议等。

总之,RPC协议是一种常用的分布式计算通信协议,它可以使得不同计算机之间的模块能够相互通信和交换数据,提高了分布式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汇集树

汇集树(Spanning Tree)是一个用于在交换机网络中避免环路的协议。在一个交换机网络中,如果有多个交换机之间存在多个连接,那么数据包可能会在交换机之间无限地循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汇集树协议可以计算出一棵树,从而阻止数据包在交换机之间无限循环。

汇集树协议工作的原理是,选举一个交换机作为根节点,然后计算出一棵树,树上的每个节点都代表一个交换机,根节点代表根交换机。交换机之间的链路会被分类为树边或者不是树边,树边构成了汇集树,而不是树边则被阻塞,从而避免了环路。

汇集树协议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最常见的是基于IEEE 802.1D标准的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也有一些其他的实现方式,如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和MSTP(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这些协议在汇集树的计算和构建上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防止交换机网络中的环路。

距离矢量路由和无穷计算问题

链路控制路由和其如何保证可靠性 介质访问控制在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的表现

  1.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无穷计算问题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分布式算法的路由选择协议,每个节点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计算最短路径,路由信息通常包括节点之间的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每个节点会定期向它的相邻节点发送路由信息,并从相邻节点收集路由信息。节点会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它的路由表。

无穷计算问题是指路由器在计算路径时遇到无限大的距离值(比如,某个节点与目的节点无法直接相连),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无穷计算。无穷计算是指当某个节点发现到达某个目的节点的距离是无穷大时,该节点会向相邻节点发送一个无限大的距离值,这样相邻节点就不会把该节点作为路径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一些节点之间的路由信息没有被及时更新,就有可能导致路由环路等问题。

  1. 链路控制路由协议和可靠性保证

链路控制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协议,通过将节点之间的链路状态信息广播给整个网络,计算出最短路径。链路状态算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适应网络拓扑变化,但是它也需要进行可靠性保证,以确保路由信息的可靠传输。

为了保证可靠性,链路控制路由协议一般会采用以下方法:

  • 确认应答(ACK):当一个节点收到另一个节点的路由信息后,会向发送节点返回一个确认应答,表示已经收到了路由信息。
  • 超时重传:如果一个节点发送的路由信息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得到确认应答,就会重新发送路由信息。
  • 序列号:每个路由信息都有一个唯一的序列号,这样接收节点就可以检查是否收到了重复的路由信息。
  • 拓扑变化检测: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链路控制路由协议会向整个网络广播拓扑变化信息,以便其他节点可以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1. 介质访问控制在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的表现

多通道//扩展

多通道是一种网络传输技术,它允许多条数据通道在同一物理连接上并行传输数据。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降低数据传输的延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多通道技术中,一个物理连接可以被分成多个逻辑通道,每个逻辑通道都可以独立地传输数据。这些逻辑通道可以通过不同的路由或协议进行配置,以便在网络中实现负载平衡和冗余路径。这种技术可以增加网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因为即使某个逻辑通道出现故障,其他逻辑通道仍然可以保持连接。

多通道技术在许多不同类型的网络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数据中心网络、存储网络、互联网等。

HDLC 

HDLC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全称为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它是一种同步传输的数据链路协议,通常被用于点对点(Point-to-Point)串行通信。

HDLC协议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各种不同的通信网络中实现数据链路层的标准化。它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通信,并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数据流控制。HDLC协议在传输数据时采用帧的方式,每个帧包含一个头部、一个数据部分和一个尾部。头部和尾部包含了同步字符、地址、控制码、校验和等信息,用于帧的同步和检错,数据部分则是具体的数据内容。

除了在点对点串行通信中广泛应用外,HDLC协议也被广泛用于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和X.25等通信网络中。同时,HDLC协议也是其他一些数据链路层协议(如PPP协议)的基础。

同步数字技术英文缩写

同步数字技术通常的英文缩写为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什么是生成树,它和汇聚树的联系

在计算机网络中,生成树(Spanning Tree)是一种树形拓扑结构,它连接了一个连通无向图的所有节点,并且不包含环。生成树的根节点可以是任意一个节点,其它节点都通过一条边与其它节点连接,且不存在环。

生成树用于解决网络中的环路问题,通过选择其中一棵生成树来保证网络中数据的可靠传输,同时也可以优化网络中的带宽使用。

汇聚树(Converged Tree)是在多层网络中用于连接汇聚交换机的一种树形拓扑结构。在汇聚树中,汇聚交换机作为根节点,下面连接着多个接入交换机和终端设备。汇聚树的作用是将不同的接入层交换机和终端设备进行汇聚,从而形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生成树和汇聚树的联系在于,汇聚树可以看作是在生成树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展。在多层网络中,汇聚树可以作为核心层和分布层之间的连接结构,将分布层交换机汇聚到核心层交换机上。通过生成树算法,可以在汇聚层中构建汇聚树,从而实现网络中数据的快速、可靠传输。

链路状态路由的过程如何提供可靠少代价的信息扩散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通过以下步骤提供可靠的信息扩散:

  1. 邻居发现:每个路由器广播 Hello 消息,以发现与之相邻的路由器。Hello 消息包含路由器的 ID 和链接状态信息。
  2. 链路状态更新:如果链路状态发生更改,路由器会向所有邻居广播更新消息。更新消息包含发生更改的路由器的 ID、更改后的链路状态以及一个序列号,该序列号可以用于区分新消息和旧消息。
  3. 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库: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用于存储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
  4. 计算最短路径树:通过使用最短路径算法(如 Dijkstra 算法)计算出到达目的地的最短路径。
  5. 转发数据包:当需要转发数据包时,路由器查找路由表,找到到目的地的最短路径,然后将数据包发送到该路径的下一跳路由器。

由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需要在整个网络中传播链路状态信息,因此信息扩散的成本很高。为了减少这种成本,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使用了以下两种技术:

  1. 定时器:路由器会设置一个定时器,用于在链路状态发生更改后广播更新消息。这样可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播,同时避免过多的信息传输。
  2. 序列号:每个更新消息都包含一个序列号,用于区分新消息和旧消息。这样可以避免重复的消息传输,从而降低信息传输的成本。

TCP连接释放、如何流控制

TCP连接释放可以通过四次挥手来完成,其中客户端首先向服务端发送一个FIN报文,表示客户端没有更多的数据要发送了,然后服务端发送一个ACK报文作为回应。服务端在完成所有数据的传输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FIN报文,表示服务端也没有更多的数据要发送了,然后客户端发送一个ACK报文作为回应,最终完成连接的释放。

TCP中的流量控制是通过滑动窗口协议实现的。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会向发送方返回一个窗口大小,表示接收方当前缓存区的剩余空间。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会根据接收方返回的窗口大小来调整自己的发送速率,确保不会发送过多的数据,导致接收方无法及时处理。如果发送方发送的数据超过了接收方的窗口大小,接收方会发送一个“零窗口”通知,表示缓冲区已满,发送方必须等待接收方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处理后,才能继续发送数据。

虚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虚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是计算机网络中两种不同的交换方式。

虚电路交换是一种基于连接的交换方式,类似于电话交换机的工作方式。在建立虚电路之前,需要预先建立一条通信路径。数据传输时,每个数据包都会沿着预先确定的通路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传输。数据包的传输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建立连接、数据传输、释放连接。

报文交换是一种基于无连接的交换方式,类似于邮局投递信件的方式。在报文交换中,每个数据包都是独立的,没有连接的概念。每个数据包都包含了完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数据包被发送到网络上,根据目的地址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传输。由于每个数据包都是独立的,因此数据包的传输是无序的。

两种交换方式各有优劣,虚电路交换适合长时间传输大量数据,具有较好的传输质量和较低的传输延迟。报文交换则适合短时间内传输少量数据,具有简单、灵活的优势。

IP地址 MAC地址的相互映射

IP地址和MAC地址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两个重要的地址标识,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作用。IP地址是用来识别网络上的设备,是网络层的地址;而MAC地址是用来识别局域网上的设备,是数据链路层的地址。

在局域网中,通信的双方都可以直接使用MAC地址进行通信,而在不同的局域网之间,需要使用IP地址进行通信。因此,需要将IP地址和MAC地址进行相互映射,才能在不同的局域网之间进行通信。

这个过程是通过ARP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来完成的。当一个主机需要发送数据到另一个主机时,它会首先检查本地的ARP缓存表,查看目标主机的MAC地址是否已经存在于缓存中。如果存在,就可以直接使用该MAC地址进行通信;如果不存在,就需要发送一个ARP请求广播,请求其他主机回复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当目标主机收到ARP请求后,会向请求主机发送一个ARP响应,包含其MAC地址。这样,请求主机就可以使用目标主机的MAC地址进行通信了,并将其加入ARP缓存表中,以便下一次使用。

1-坚持CSMA 非坚持CSMA P-坚持CSMA

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是一种基于共享介质的访问控制协议,常用于局域网中。

  1. 坚持CSMA 坚持CSMA是一种最简单的CSMA方案。发送方发送数据前先侦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则直接发送数据;如果信道被占用,则一直等到信道空闲时再发送。坚持CSMA存在的问题是,如果多个节点同时等待信道空闲,它们可能同时开始发送数据,从而引起冲突。
  2. 非坚持CSMA 非坚持CSMA是对坚持CSMA的改进,当信道被占用时,发送方并不是一直等待信道空闲,而是隔一段时间后重新侦听信道。如果信道仍然被占用,就再次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侦听。这样可以减少节点同时发送数据的概率,但是也会增加等待时间,导致传输延迟增加。
  3. P-坚持CSMA是一种介于1-坚持CSMA和非坚持CSMA之间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在P-坚持CSMA中,节点在发送前以概率 $p$ 进行竞争,如果竞争成功,则立即发送数据。如果竞争失败,则以概率 $1-p$ 推迟到下一个时间槽再进行竞争。如果下一个时间槽还是空闲的,则以概率 $p$ 发送,否则以概率 $1-p$ 再次推迟到下一个时间槽。这个过程会一直重复,直到成功发送数据。

P-坚持CSMA相比于1-坚持CSMA,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冲突和竞争,因为节点以概率进行竞争,而不是每次都坚持发送。但是,与非坚持CSMA相比,它在发送数据时仍需要进行竞争,并且可能会存在推迟的情况,因此具有一定的竞争和延迟。

LSP使用的是贪心思想吗

链路状态协议(Link State Protocol,简称LSP)是一种路由协议,用于确定因特网中最短路径的路由选择。它使用了一种叫做Dijkstra算法的贪心算法来计算网络中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

在LSP中,每个路由器都会维护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简称LSDB),其中记录了与该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拓扑信息。路由器之间通过交换链路状态包(Link State Packet,简称LSP)来通信,每个LSP都描述了一个路由器的直接相邻的链路状态。

LSP并不是一个完全的贪心算法,因为它不仅仅考虑了本地节点的最短路径,还考虑了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当一个LSP发送到网络中时,它会将该路由器到达其他节点的路径成本传播到整个网络中,从而让其他路由器知道最新的网络拓扑信息。

因此,可以说LSP使用了一定的贪心思想,但它也考虑了全局的信息,并不是纯粹的贪心算法。

CRC的工作原理

CRC,全称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是一种校验码的生成和校验方法,通常用于检测数字通信中的数据传输错误。它可以检测到大部分常见的传输错误,如单比特翻转和偶数个比特的翻转,但无法检测奇数个比特的翻转。

CRC的基本原理是将要传输的数据看作一个二进制多项式,并生成一个除数多项式,通过将这两个多项式进行除法运算,得到余数作为校验码。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数据与校验码再次进行CRC运算,如果余数为0,则表示传输没有出错,否则说明传输出现了错误。

CRC的实现可以通过硬件电路或软件算法来完成。在硬件实现中,CRC电路通常采用基于移位寄存器的计算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生成和校验CRC码。在软件实现中,通常使用CRC表格法,即预先生成一张CRC表格,用来加速CRC码的生成和校验。

总的来说,CRC通过对数据的校验码进行生成和校验来检测数据传输中的错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中的可靠性保障方法。

怎样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点到点和端到端

在计算机网络中,点到点(point-to-point)和端到端(end-to-end)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点到点通信通常是指直接连接两个节点的通信方式,其中通信线路只有两个节点之间的一条线路,没有其他中间节点或设备。这种通信方式可以是物理连接,例如两个计算机通过一条串口线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逻辑连接,例如两个进程通过套接字直接通信。

端到端通信则是指通过多个中间节点或设备来传输数据,最终到达目的地。在这种通信方式中,数据从源节点出发,经过多个中间节点,最终到达目的节点。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中间节点都会将数据转发给下一个中间节点,直到数据到达目的节点。这种通信方式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通信方式,例如在互联网上发送电子邮件或浏览网页时,数据需要经过多个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才能到达目的地。

因此,点到点通信是一种直接连接两个节点的通信方式,而端到端通信则是通过多个中间节点来传输数据,最终到达目的地。

在计算机网络中什么是下一跳

在计算机网络中,下一跳是指数据包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传输时,需要经过的下一个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的地址。当一个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需要判断数据包的目的地址,然后根据自己的路由表找到到达该目的地所需要经过的下一跳地址。下一跳地址可以是直接连接目的地网络的路由器,也可以是通向目的地网络的另一个路由器。数据包经过一次路由时,就需要更新下一跳地址,以便下一个路由器将其正确转发到下一跳地址。通过这种方式,数据包可以在多个路由器之间转发,最终到达目的地。

从山东大学访问剑桥大学,涉及到那些地址,每层需要的协议以及协议功能,如何封装数据,分条回答

访问剑桥大学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地址和协议如下:

  1. 应用层:在访问剑桥大学网站时,使用的是HTTP协议,访问的地址为 www.cam.ac.uk。
  2. 传输层:在传输层使用的是TCP协议,该协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TCP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确认传输双方的身份,然后进行数据的传输。
  3. 网络层:在网络层使用的是IP协议,该协议提供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当计算机发送数据时,会先对数据进行分片,然后封装成IP数据包,添加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最后通过路由器在网络中进行传输。
  4. 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是以太网协议,该协议提供了在局域网中的数据传输。数据链路层会将IP数据包封装成以太网帧,添加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然后通过交换机在局域网中进行传输。
  5. 物理层: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硬件设备包括网卡、电缆等。
  6. 在发送方将应用层数据传递给传输层时,会添加 TCP 头部,将数据打包成 TCP 报文段。然后在传输层与网络层的交界处,会添加 IP 头部,将 TCP 报文段封装成 IP 数据报。在网络层与链路层的交界处,会添加链路层头部,将 IP 数据报封装成数据帧。数据帧通过物理层发送到下一跳路由器。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帧后,会依次解析链路层头部、IP 头部和 TCP 头部,获取应用层数据。
  7. 对于从山东大学访问剑桥大学,DNS域名解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进行网络通信前,我们需要知道目标主机的IP地址,而域名系统(DNS)提供了将域名映射到IP地址的服务。因此,在建立TCP连接之前,需要使用DNS解析剑桥大学网站的域名

综上所述,访问剑桥大学的过程中,数据会经过多层协议的封装和解封装。从应用层到物理层,每层协议的功能不同,但都是为了保证数据能够在网络中可靠、高效地传输。

怎样获取剑桥大学的域名

要从一个域名获取剑桥大学的IP地址,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 DNS解析:首先,需要通过DNS解析将域名www.cam.ac.uk转换成剑桥大学的IP地址。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本地DNS缓存、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权威域名服务器等多个步骤完成。在DNS解析的过程中,各个DNS服务器之间会进行信息交换,以获取正确的IP地址。
  2. 路由查找:获取了剑桥大学的IP地址后,还需要通过路由查找确定到达该目的地所需的路径。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使用路由选择协议(如OSPF、BGP等)在路由器之间传递信息,以选择到达目的地最短、最快的路径。
  3. 数据封装:最后,需要将要发送的数据封装成IP包,并在IP包头中填写正确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这个过程可以使用TCP或UDP协议来实现,具体协议选择取决于发送的数据类型和应用场景。

综上所述,获取剑桥大学的IP地址涉及到DNS解析、路由查找和数据封装等多个步骤,需要使用多个协议(如DNS、TCP、UDP、OSPF、BGP等)来实现。

资源预留的概念

资源预留是指在系统设计中,在某些资源(如网络带宽、存储容量等)上预留一定的空间或容量,以便在后续发生流量激增或其他突发事件时,系统可以快速响应并保证服务质量。资源预留可以帮助系统防止资源瓶颈,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计算机网络中,例如在进行流量控制或拥塞控制时,为了避免网络出现拥塞或资源不足的情况,可以对网络资源进行预留。比如,在进行带宽的分配时,可以先将一部分带宽保留下来,以便在网络流量增加时使用。

资源预留还可以应用于分布式系统中,比如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可以对某些节点进行容量预留,以确保整个系统在数据量增加时仍能保证良好的性能和可用性。

资源预留概念

资源预留并不是网络协议栈中某一层的概念,而是在网络和系统设计中的一种思想和方法。

在网络中,资源预留通常是指在发送数据之前,先对网络资源进行预留或保留,以保证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所需的带宽、延迟等资源得到满足。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网络拥塞、丢包等问题,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在操作系统中,资源预留指的是对系统资源进行分配和保留,以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满足各种应用程序对资源的需求,如内存、CPU时间等。通过资源预留,系统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优化资源的利用,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因此,资源预留不是某一层的概念,而是在网络和系统设计中的一种方法和思想。

以太网和因特网之间的关系

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LAN)技术,而因特网是由多个不同的网络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全球性互联网。因特网通常使用以太网作为其局域网技术之一。

具体来说,以太网是一种基于帧的数据通信技术,采用CSMA/CD协议进行媒体访问控制。以太网通常用于连接本地网络中的计算机和设备,形成局域网。在局域网中,以太网帧在各个设备之间传递,以实现数据通信。

而因特网则是由多个不同类型的网络组成的互联网,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这些网络使用各自的技术和协议进行通信。因特网使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实现跨越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因此,可以说以太网是局域网技术的代表,而因特网则是由不同网络相互连接形成的全球性互联网,其中以太网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局域网技术。

比较面向连接和非面向连接,它们是否可靠

面向连接和非面向连接是网络通信中两种不同的协议模型,它们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面向连接是一种通信模式,它在通信开始前需要先建立连接,然后在连接上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完成后再断开连接。TCP就是一个典型的面向连接的协议。面向连接的优点是通信的可靠性高,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顺序和完整性,但是建立连接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通信效率较低。

非面向连接则是无需建立连接即可传输数据的一种通信模式,如UDP协议。非面向连接的优点是通信效率高,数据传输速度快,但是由于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因此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或乱序等问题。

因此,面向连接和非面向连接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协议。需要注意的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并不是完全可靠的,它们只是在建立连接后通过一系列机制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而非面向连接的协议则更加注重传输效率而牺牲了可靠性。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是网络中常用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接收数据帧:交换机通过端口接收到数据帧,并读取数据帧中的目的 MAC 地址。
  2. 查找 MAC 地址:交换机在自己的 MAC 地址表中查找目的 MAC 地址,如果找到了,则转发给目标端口。
  3. 广播数据帧:如果在 MAC 地址表中没有找到目的 MAC 地址,交换机将数据帧广播到所有端口上。
  4. 记录 MAC 地址:交换机在转发数据帧时,记录下发送端的 MAC 地址和发送端口,以便更新自己的 MAC 地址表。
  5. 丢弃冲突帧:如果交换机同时接收到两个不同的数据帧,并且它们的目的端口相同,则交换机丢弃其中一个数据帧,以防止冲突。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大大减少冲突和广播,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安全性。

进行转发

交换机进行转发的过程大致如下:

  1. 接收数据帧:交换机通过物理端口接收到一个数据帧,数据帧的格式包括目标MAC地址、源MAC地址、协议类型等信息。
  2. 查找MAC地址:交换机在其MAC地址表中查找目标MAC地址的位置,如果存在,则直接转发给目标地址对应的端口;如果不存在,则进行广播。
  3. 广播数据帧:交换机向除接收到数据帧的端口外的所有端口广播该数据帧。
  4. 更新MAC地址表:如果广播成功,则更新MAC地址表。

交换机工作原理的核心是MAC地址表,交换机在MAC地址表中保存有不同MAC地址对应的端口信息,当交换机接收到一个数据帧时,它会查找MAC地址表并找到目标MAC地址对应的端口,然后将数据帧转发到这个端口。如果MAC地址表中没有目标MAC地址对应的端口信息,交换机会广播该数据帧,以便让目标设备能够收到该数据帧并将其MAC地址加入MAC地址表中。

相比于集线器等设备,交换机的转发效率更高、网络性能更好,因为它只向需要接收数据帧的端口发送数据,而不是向所有端口发送数据,从而减少了网络拥塞和冲突。

ARP和交换机有什么联系吗

ARP(地址解析协议)和交换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都是用于在局域网内进行通信的协议和设备。

ARP协议主要用于将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以便在局域网中的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当主机需要向另一个主机发送数据时,它首先需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主机会首先查询自己的 ARP 缓存,如果没有找到,则会广播一个 ARP 请求,询问目标主机的 MAC 地址。当目标主机收到 ARP 请求时,它会回复一个包含自己 MAC 地址的 ARP 响应,发送给发起请求的主机。ARP 协议使用广播方式进行地址解析,交换机作为局域网中的转发设备,可以帮助 ARP 请求和响应的转发,从而实现主机之间的通信。

交换机则是一种网络设备,它可以根据MAC地址表来决定将数据包转发到哪个接口,以达到局域网内通信的目的。当交换机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查看数据包的目标 MAC 地址,并在交换机的 MAC 地址表中查找该地址所对应的端口。如果在表中找到了目标地址,则将数据包转发到对应的端口,否则将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以便目标主机可以收到数据包并响应。

综上所述,ARP和交换机都是在局域网内进行通信的重要协议和设备,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ARP协议用于地址解析,交换机则用于根据 MAC 地址表来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过滤。

特殊的IP地址有什么

在计算机网络中,有一些特殊的IP地址,具有特殊的意义。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特殊IP地址:

  1. 0.0.0.0:表示本地主机,通常用于配置路由和DHCP服务器。
  2. 127.0.0.1:表示回送地址,也称为本地环回地址。当主机向127.0.0.1发送数据包时,它会被立即返回,而不经过网络。
  3. 255.255.255.255:表示广播地址,当数据包发送到这个地址时,它将被广播到网络中的所有主机。
  4. 其他保留地址:还有一些IP地址是保留的,例如私有地址空间中的IP地址(如10.0.0.0/8,172.16.0.0/12,192.168.0.0/16)和专用地址空间中的IP地址(如169.254.0.0/16)。

这些特殊的IP地址在网络通信中有着特殊的作用,例如回送地址可以用于本地测试,广播地址可以用于多播通信,保留地址则有助于网络地址规划和隔离。

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是什么

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是指通过校验和、CRC 码等技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数据链路层通过在数据包中增加冗余的校验信息,比如一些校验和或 CRC 码等,对数据进行校验,以便在接收方检测到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当接收方检测到出现错误时,可以向发送方发送一个确认信息,请求发送方重新发送数据。

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循环冗余检验码(CRC):对每一帧数据计算一个 CRC 值,并将其附加在帧的尾部。接收方同样对接收到的帧进行 CRC 计算,并与接收到的 CRC 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数据是否损坏。如果接收到的 CRC 值与计算的值不一致,则表示数据出现了错误。

2.校验和(Checksum):类似于 CRC,但计算的不是循环冗余校验码,而是一些简单的算法。校验和算法通常比 CRC 算法简单,但对于一些错误类型的检测能力较弱。

3.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是一种差错检测码,对于长数据块的检验效果要好于校验和(Checksum)。它是利用除法的原理,与数据处理结合在一起,以带余数的形式来进行检验。具体来说,发送方将数据进行 CRC 编码,并将计算得到的校验值附加到数据末尾发送;接收方接收数据后,同样进行 CRC 校验,并与接收到的校验值比较,如果不一致,则说明数据出现错误。

差错控制技术可以在数据链路层上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链路状态协议字段的含义

链路状态协议(Link State Protocol,简称LSP)是路由器之间交换信息以了解网络拓扑结构的协议。LSP中包含了一些字段,其中比较重要的字段有以下几个:

  1. Router ID(路由器标识):用来标识该LSP所属的路由器。
  2. Sequence Number(序列号):用来标识该LSP的版本号,每次更新LSP都会使该字段自增1。
  3. Link State Type(链路状态类型):用来标识该LSP的类型,例如Router LSA、Network LSA等。
  4. Link State ID(链路状态标识符):用来标识该LSP所描述的网络拓扑结构的特定实例,例如一个路由器或一个子网。
  5. Advertising Router(广告路由器):用来标识该LSP的广告者,即发送该LSP的路由器的ID。
  6. Link State Age(链路状态年龄):用来表示该LSP的创建时间,路由器可以根据该字段来决定是否需要更新该LSP。
  7. Checksum(校验和):用来校验LSP是否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以上是LSP中比较常用的字段,不同的链路状态协议可能会包含不同的字段,但都会包含上述字段中的一部分。

慢启动协议

慢启动协议(Slow Start)是 TCP 协议中用于拥塞控制的一种算法。它是为了防止网络拥塞和提高网络吞吐量而引入的。

慢启动协议主要应用在 TCP 的连接建立和数据传输时的拥塞控制过程中。在连接建立后,发送方开始以较小的拥塞窗口(congestion window,即 CWND)发送数据,每收到一个确认就增加 CWND 的大小,这样发送方的发送速率就逐渐加快。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发现网络出现拥塞,则减少 CWND 的大小,使发送方的发送速率降低。

具体来说,慢启动协议的原理是,当一个 TCP 连接开始发送数据时,发送方先将 CWND 的大小设为一个较小的值,例如 MSS(Maximum Segment Size)的大小,然后每当接收到一个 ACK(Acknowledgment)确认报文时,将 CWND 的大小加倍。也就是说,每次发送方成功发送一批数据并得到确认后,就将 CWND 的大小翻倍,直到 CWND 大小达到一个阈值(拥塞窗口的大小被限制为一个最大值),或者网络出现拥塞的情况。如果出现拥塞,就将 CWND 的大小减半,然后重新开始慢启动算法。

慢启动协议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避免在网络拥塞时出现数据包的丢失和重传,从而提高 TCP 连接的性能和吞吐量。缺点是在 TCP 连接的初始阶段,发送方的发送速率可能会很慢,从而导致连接建立和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时延较大。

BGP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AS)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属于互联网协议族中的一种。BGP常用于大型企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和互联网交换点(IXP)等场景中,它允许这些网络中的路由器相互交换网络可达性信息,使得路由器能够选择最佳路径转发数据。

BGP通过建立TCP连接,在网络中交换路由信息。BGP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包括AS路径、路由前缀、下一跳等。其中,AS路径用于防止路由环路,路由前缀则用于确定目的地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则用于确定到达目的地的下一个路由器。

BGP支持四种不同的消息类型:Open消息、Update消息、Notification消息和Keepalive消息。Open消息用于在BGP路由器之间建立连接,并且在连接建立时交换BGP版本号和路由器的BGP属性信息。Update消息则用于交换路由信息,包括网络前缀和路由属性。Notification消息用于在BGP发生错误时通知对端路由器。Keepalive消息则用于维护连接,防止连接超时断开。

BGP是一种路径矢量协议,它使用路径矢量算法来选择最佳路径。BGP路由器通过比较AS路径长度、AS号码、路由器ID等信息来确定最佳路径。此外,BGP还支持路由聚合和路由过滤等功能,使得网络管理员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路由信息的传播。

服务与协议的关系

在计算机网络中,服务是指计算机网络提供给应用程序或其他网络的实体的功能或能力。服务通常由一组协议提供,协议定义了在计算机网络中如何交换数据、建立连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等规则。因此,协议是实现服务的机制。

在网络体系结构中,每一层都有自己的服务模型和服务要求。较高层的协议通常需要较低层的协议提供服务支持。例如,传输层的TCP协议需要网络层的IP协议提供服务支持。同时,较低层的协议也需要较高层的协议提供服务支持。例如,链路层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需要网络层的IP协议提供服务支持。

因此,服务和协议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服务提供了一组功能,协议提供了实现这些功能的机制。协议是服务的实现方式,服务是协议的设计目标。

MACA

MACA(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避免冲突的多路访问)是一种基于随机接入的无线网络协议,旨在解决节点之间的竞争问题和数据冲突问题。MACA协议的核心是使用RTS/CTS协议进行信道预约和冲突避免,以减少数据冲突和提高网络性能。

MACA协议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发送端发送RTS帧:发送节点向接收节点发送RTS(Request to Send)帧,请求发送数据。RTS帧包括发送节点的MAC地址和数据长度等信息。
  2. 接收端发送CTS帧:接收节点收到RTS帧后,发送CTS(Clear to Send)帧回复,表示信道可用。CTS帧中包括接收节点的MAC地址和数据长度等信息。
  3. 发送端发送数据帧:发送节点收到CTS帧后,开始发送数据。数据帧中包括发送节点的MAC地址、接收节点的MAC地址和数据内容等信息。
  4. 接收端回复ACK帧:接收节点收到数据帧后,发送ACK(Acknowledgement)帧回复,表示数据已经正确接收。

在MACA协议中,发送节点发送RTS帧后必须等待接收节点的CTS帧回复,只有接收节点发送了CTS帧,发送节点才可以发送数据帧,避免了多个节点同时发送数据而引起的冲突。同时,接收节点发送CTS帧的时间间隔也被设置为RTS帧到达后的随机时间,以降低不同节点之间的冲突概率,提高网络的性能。

LSP和DV的区别与联系

LSP(Link State Protocol)和DV(Distance Vector Protocol)都是路由协议,用于实现路由选择,但它们的工作原理不同。

LSP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它要求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将自己的链路状态信息发送给网络中的所有其他路由器,这些信息包括与自己相邻的链路的状态、链路的成本、链路的带宽等。路由器收集到这些信息后,通过计算算法,找到一条最短路径到达目的地址,并将这些路径保存在路由表中。LSP协议的特点是需要传送大量的链路状态信息,但可以提供较快的路由计算和收敛速度。

DV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它每隔一段时间向它的所有邻居路由器发送一份路由表,路由表中包含了到达目的地址所需的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信息。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表计算出到达目的地址的最短路径,并将这些路径保存在路由表中。DV协议的特点是计算复杂度低,但收敛速度较慢,容易产生路由环路等问题。

它们的联系在于,LSP和DV都是用于实现路由选择的协议,都可以用于构建网络拓扑,并且都可以被应用在现代路由器中。同时它们也有一些相似的协议,如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基于LSP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DV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网络号,子网,主机的关系

在计算机网络中,IP地址通常被分成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网络号标识一个IP地址所在的网络,主机号标识该网络中的一个主机。而子网则是在网络号中进一步划分的,它可以被看作是更小的网络。

例如,假设有一个IP地址为192.168.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的网络。这意味着前三个数字(192.168.1)表示网络号,最后一个数字(1)表示主机号。子网掩码告诉我们,在这个网络中,前24位(即前三个数字)表示网络号,后8位(即最后一个数字)表示主机号。

总的来说,网络号、子网和主机之间的关系是:网络号包含多个子网,每个子网包含多个主机。子网可以看作是网络号的一部分,它定义了一个更小的地址范围。

16进制怎么转10进制

要将16进制转换为10进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从右往左,将每一位的16进制数值乘以16的相应次幂,次幂的初始值为0。
  2. 将每一位的乘积相加,得到最终的10进制值。

例如,将16进制数0x3A转换为10进制,可以进行如下计算:

0x3A = 3 * 16^1 + 10 * 16^0 = 48 + 10 = 58

因此,16进制数0x3A转换为10进制为58。

0x30转换为10进制

0x30转换为10进制的计算方法如下:

0x30 = 3 × 16^1 + 0 × 16^0 = 48

因此,0x30转换为10进制的结果为48。

尾声:

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已经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我们的日常和学习生活,希望大家合理应用,但也要甄别判断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日常,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