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下《体积与容积》教学实录与分析

——以学生的方式理解概念,从学生的“明白”出发......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容积两个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难点:区分体积、容积、面积的不同

课前准备:塑料袋子、装满水的水杯

教学过程:

【理解空间】

问题一:什么是空间?

教师书写“空间”

师:谁能解释一下空间的意思

硕:空间就是一个地方,可以容纳很多东西

鑫:空间就是在一个物体的里面

博:空间就是一个范围

分析:学生们一直都身处空间之中,却不知道如何解释空间。在学生的回答中,空间就是一个地方,可以用“地方”替换“空间”,我们都很习惯用一个词来解释另一个词。但是地方既可以理解为一个空间,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面。可见学生对“空间”与“面”两个概念混淆不清。那么,如何让学生将“空间”从“地方”分离出来呢?

问题二:空间在哪里?

师:请大家举个例子,空间在哪里?

昂:我们的教室里面叫空间

雅:课桌抽屉里有空间

鑫:行李箱里面叫空间

坤:塑料袋子里面叫空间

甜:粉笔盒里有空间

分析:通过举例,学生对空间的概念是有一定正确认识的,由此可见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学习可以通过举例来体现更合适。

师:那粉笔盒里有什么?

甜:粉笔

师:那这个空间是为谁留的?

甜:粉笔

师:换句话说,是谁占了粉笔盒子的空间

甜:粉笔占了粉笔盒子的空间

师:那粉笔盒子占空间吗?占了谁的空间?

浩:粉笔盒占了教室的空间

师:教室占了谁的空间?

哲:教室占了整个教学楼的空间

师:抽屉的空间是被谁占有的呢?

驰:学习用品占了抽屉的空间

师:抽屉占了谁的空间?

莹:抽屉占了桌子的空间,桌子又占了教室的空间。

师:我们发现,我们能看见的东西,都是占有什么的?

生齐答:都是占有空间的

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涵:凡是东西都占有空间。

分析:学生从找空间开始,已经发现任何物体都占有空间,空间开始被学生理解。

问题三:空间的属性是什么?

师:(邀请两位身材有显著差别的男生到教室前面),同学们,这两位同学的个头谁大?

生:旭同学个头大

师:形容一个人个头大,身材魁梧,本质是什么大?

生:是旭同学所占的空间大

师:所以空间的属性是大小。

分析:结合物体都占有空间的理解,从个头大小的经验出发,让学生明白空间的属性是大小。

问题四:空间与面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师:我们以前研究过“面”,面与空间有和区别和联系?

博:面只有长和宽,空间有长宽高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观察我们的教室,空间在哪里?面在哪里?

超:教室有6个面,这6个面组成了空间

师:所以空间和面有什么联系?

衡:空间是由面围成的。

师:现在我们明白了物体都占有空间,我们还明白了空间的属性是大小,我们把这两个知识结合起来就是一个新的数学知识——体积。(师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因为任何物体都有自身体积的存在,所以它会占用一定的空间。

分析:当学生发现,面围成了空间这一结论时,空间与面就从混沌状态被区分开了,也会避免今后学习中对面积、表面积、体积的混淆。

【理解容积】

师:生活中,有的物体只有自己占有空间;有的物体自己占有一个空间,又为别人留下一个空间,举例说明

森:粉笔盒占有空间,又为粉笔留下空间;粉笔只占有空间

涵:抽屉占有空间,又为课本留下空间;课本只占有空间

雅:冰箱占有空间,又为食物留下空间;食物只占有空间

师:这种里面能装物体的东西叫做容器,具有的内空间叫什么?

博:叫做它的容量

师:我们把这个内空间叫做容积。

师:秦老师的被子装满水后,可容纳300毫升的水。我们可以怎么说?

哲:杯子的容积是300毫升

师:还可以怎么说?

昂:水的体积是300毫升。

师:杯子的容积是300毫升,杯子的体积是300毫升吗?

天:不会,杯子的体积肯定比300毫升大,体积是整个杯子所占的空间,容积只考虑杯子里面的空间,因为物体都有有厚度,所以一个物体的体积大于它的容积。

分析:容积作为概念可以用举例予以理解,理解后被赋予一个名称——容积,并用学生的经验追问辨析体积与容积的不同。

【练习】

下列说法中,是在讨论体积、容积、还是面积?

1、秦老师的水杯里有100毫升水

2、这个杯垫太小。

3、这个水杯最大

4、这个杯盖盖不住

5、李老师的水杯能装2升水。

分析:用这些题目巩固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后记】: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是以一无所知的白纸状态进入课堂的,他们是揣着一个属于他们的“明白”进入数学课堂的。如何将学生的“明白”改造成数学的“明白”、老师的“明白”,是我们备课的任务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师大版数学五下《体积与容积》教学实录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