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培业迎来了真正的大变局

从2015年开始,教培业太多的人呼喊着“重构”、“变革”、“创新”,甚至唱衰这个行业,却没曾想,一场疫情迎来了它真正的大变局。

所谓的变局其实就是行业形态的再一次调整,格局再一次的重塑,机会再一次的重生,企业生死再一次地面临抉择。一言以蔽之,就是大企业转型不好会死掉,小企业不把握机会就再也没有机会。

先看看我们当下面临的环境,也就是变局的环境,这个很重要。

一、消费主体的变化

消费主体已经从80后变成90后,三线以下城市大部分都已经是90后了,二线以上城市因为90后晚婚晚育,更多的是80后和90后的交叉,但慢慢也往90后变化。

消费主体的变化,需求就必然产生变化,不但会带来传统课程的升级,更带来新的课程需求,也就是教育方向新的机会。

二、国家政策的调整

国家现在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上,都在调整应试教育,完善公立教育的职能,让教培业的经营方向越来越窄。当然,越窄,其实机会越大,就像我之前在文章中讲得一样,K12将会明显地变成培优以及对公立院校的补充,而素质教育完全会脱离公立教育进行行业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标。要清楚,一旦素质教育变成行业化,那么教培业真正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将都是围绕着素质教育去展开;换句话说,素质教育发展提上了日程,甚至形成了一个行业业态,也必将会出现多元化和生态化,不再是单一产品化。

三、在线教育重建

在线教育应该是教育的补充,是教育交互方式的一种补充。让孩子更好地利用公立学校之外的时间多元学习,补充自己的学习知识和技能,提升成绩和素质。怎样做好线下和线上交互?联合互动交互?将是在线教育的主要命题。

目前以名师大班课、语言培训、知识付费,以数据分析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是在线教育的主体。

四、科技手段在课堂中的使用

沉浸式课堂、双师课堂等各种科技手段加持下的线下交互,呈多元形态,而非单一以教材形式传授知识。

五、新兴和应用型消费出现

我们将素质教育分为传统和新兴艺术素质类、应用型素质类、智能素质类、体智能素质类四大类,因为很多家长对传统艺术类的需求没有太大的忠诚度,慢慢会跟风式地选择潮流以及新兴的艺术类,应用型素质类成为当下家长锻炼孩子技能的核心需求,智能类是目前新兴的风口,高端体育类是少部分家长的需求,这在《民办素质教育发展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说得非常清楚和明白。

这是当下教培业的环境变化,也就是市场变化,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去思考,然后才能结合自己的现状,做出市场应对的行为,这个应对的行为就是在众多的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占市场。记住,是为了“竞争”的脱颖而出。行业的供需关系一直都是存在的,所有的竞争都不是围绕着需求的竞争,无论需求变化与否,竞争永远不是针对需求的,永远是针对供应的,就是你的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占对消费的供应权。而我们说的行业大变局,无非就是谁能抢占接下来的供应权,抢占了,就能活下来;抢占不了,就会被淘汰。

所谓的大变局,其实就是面对环境变化下怎样保持竞争优势,或者说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波特在《竞争战略》中说得非常清楚:

1、小企业避开竞争;

2、中型企业直面竞争;

3、大企业阻断竞争。

消费者喜欢物美价廉,这是永恒的购买主题,无论是马斯洛的《人类五项需求》,还是《吸金广告》中的购买原则,都指向了物美价廉。

因此,企业要想盈利,还要让消费者购买,竞争方式是非常少的,也只有目前总结出来的四种:

1、低价策略;

2、前端免费,后端挣钱;

3、差异化策略;

4、AB策略。

这都是在让利消费者的情况下,去面对竞争的,可是如果一味地让利消费者,企业没有利润,就会出现劣币驱良币的市场形态,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所以很多企业都选择了前端免费,后端挣钱,也就是1+N模式;或者说以差异化策略来掌握终端定价权,控制自己的利润,抑或是与1+N模式类似的AB策略。

1、小企业怎样避开竞争?

只有做1+N盈利模式,才能有前端的低价策略,这样才能让利给消费者;但必须有“+N”的后端盈利策略,否则一直低价,是无法挣钱的。但是,如果产品质量不够好,即使前端低价,也是无法让消费者购买的;消费者总不能只为了便宜,买一个很差的产品吧。

因此,还必须思考自己的产品优势。一般小企业刚入行,很难做到差异化,如果能做到差异化,那就非常好了;如果做不到的话,那就需要避开竞争,去做新兴的艺术类以及应用型素质类,从而避免已经有大量学校在做的传统艺术类,也就是在了解供需的情况下,避免陷入恶意竞争。要清楚,在供远远大于需的市场中,即使你竞争胜利了,也会面临着供应商众多的低价夹击和消费分流,很难能做到一家独大的。

2、中型企业怎样直面竞争?

竞争就是为了抢占市场供应权,一旦行业趋于稳定,就相当于每个企业掌握自己的客户和市场份额,你很难能再去增长或者陷入增长乏力;这个时候市场就已经稳定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市场和消费群体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往往很多企业在直面竞争的时候,就会做再一次的低价策略和人才流动策略,也就是我们说的人才战略。

掌握不了人才战略的,掌握不了低价策略,是很难能在稳定的市场中快速扩张自己份额,将会陷入增长乏力。这就相当于两个力量一样的大力士在摔跤,持续不断,谁也干不过谁,但还是要努力,否则就会被别人摔倒,这样无限制地消耗下去是没有意义的,需要找到干掉对手的能力,那就是我们说的只有两种方式了:再一次低价和人才战略。

3、大企业怎样阻断竞争?

我在“阻断式营销”中讲到了阻断竞争的几大策略,最重要的一个策略就是:构建自己的“护城河”,也就是为自己的优势增加一个“围栏”,进行总成本领先,持续地增加自己现有的优势;同时也要把握新趋势,防止小企业“弯道超越”。就是不但让自己现有的优势增加一个“围栏”,夯实优势,而且在面对消费者新的消费趋势的时候,进行企业经营主体的变化,来把握未来。

只要结合竞争策略,只要结合企业在行业环境中的现状(也就是你属于大企业、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去寻找自己的竞争策略,你才能在这种大变局下成功。

排除企业形态(也就是你企业现在在当地环境下的状态,因为我们无从知道,只有你自己知道),我们也告诉大家,在大变局情况下,会发生以下事件,然后你结合自己的企业现状去选择。

1、新的消费趋势取代现有消费种类

因为消费主体的变化,新的消费必然出现,即使现有的企业在现有的消费种类上和产品上有优势;要清楚,一旦消费的新趋势出现,就会掌握了消费者新的消费风向标。现在很多的大企业因为市场反应迟钝,还在自己经营的优势上裹足不前,忘记了把握新趋势;很多新兴的小企业就会把握这个新趋势,进行“弯道超越”。因为消费趋势的变化,大企业需要在这个新兴的板块上去构建新的“护城河”。

2、行业人才流动

每一次的行业变革,其实都是人才流动造成的,这一点在《人才战略》中,我们详细地说明了。就像这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成功地做了两件了不起的事情:一是廉价劳动力的流转,就是让很多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农业劳动力转型到工业劳动力上,去做基础建设,既让他们的收入增加了,也增加了基础建设,又因为增加了收入而刺激消费,典型的就是农民做了城市的基础建设者;二是培养了新兴劳动力,就是在技术研发、计算机人才上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培养,掌握了科技人才的培养。这两次人才的大变革流动,带来了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和消费的原动力。

怎样玩转行业的存量人才、增量人才,是企业掌握人才流动的核心能力;掌握了这两个人才的变动,特别是在某一个区域掌握这个人才变动,你就有优势,因为所有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特别是中型企业,更应该考虑这件事情,因为,行业存量的人才并不是特别多,特别是素质教育,行业存量人才更少,K12也是一样。只要你能掌握行业存量人才和增量人才,你就掌握了人才优势,对手即使其它的优势比你强,可是没有人执行啊,没有人去做啊,也无法脱颖而出。

3、新兴购买

新兴的购买就是消费者对传统产品忠诚度降低。即使是教育,也有传统教育和新兴教育这个说法,我们已经告诉大家素质教育分为四种,自己去了解就可以了。一旦消费者对传统产品的忠诚度降低,或者本身对传统产品的忠诚度就低,就很容易会被新兴的产品取代,甚至会形成跟风购买,这个时候是要思考新兴产品的经营的,这往往是小企业的机会、中型企业的机会和大型企业的机会。

谁把握了新兴消费,谁就掌握了未来,不管你的企业是什么样的形态,都不重要,因为最终还是需要消费者购买的。

4、交互形式的出现

交互形式是最重要的体验方式。因为孩子的购买时间本身就有限,不论是在线教育、素质教育、K12,都是在孩子上完公立校以后选择的;怎样利用孩子的空闲时间,多元进行交互,多层面进行交互,不因时间冲突而影响购买,这才是增大购买可能性的方案方法,这就是我们说的生态化盈利的基础。你能否用放学后的时间、周末、寒暑假、节假日、教室内、户外,甚至离开本地,产生多元购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盈利方式。

所谓的行业变局,无非就是国家政策,无非就是科技手段,无非就是因消费主体变化而产生的消费需求的变化,这些环境的变化,必将给教培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变革。

只要掌握消费动向,只要掌握竞争本质,只要依据消费动向和竞争本质而调整企业的经营状态,必将会赢得每一次的大变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教培业迎来了真正的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