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星地融合的3Gpp标准化进展于6G展望

非地面网络在3Gpp中的标准化研究进程

R15对“支持非地面网络的新空口”进行立项,并发布研究报告TR38.811
R16的“NR支持非地面网络的解决方案“SI仿真评估了不同部署场景的性能以及NR适应性分析
R17标准立项,包括面向能力拓展的非地面网络通信,将R16 SI 转为工作项目,重点研究NR NTN增强方案,对NTN上的NB-IoT/eMTC"立项
01 星地融合的3Gpp标准化进展于6G展望_第1张图片

5G支持NTN物理层关键技术在3Gpp中的研究进展*

1. 时序关系
双向传输导致用户间上下行帧时序存在较大的偏移,需要增强NR中的物理层时序关系。在某些时序关系中引入Koffset参数做时序增强,其取值以小区或波束为单位配置,具体取值在WI确定,用WI讨论Koffset通过广播or高层参数配置方式通知给UE,以及扩展K1/K2取值范围的可能性
2. 上行定时提前与RACH增强
a)定时提前:用来指示UE根据指令提前相应时间发送上行数据,确保接受侧的时间同步
定时提前补偿方法:用户位置和星历信息自动获取TA值;基于网络侧指示TA调整
b)RACH增强
R17根据UE是否具有定位能力来确定是都否增强RACH
3.频偏补偿
下行频率补偿:在网络测进行波束专用的公共频偏补偿
上行频率补偿:在网络测进行波束专用的公共频偏补偿
具体信令在R17中完成
4.可容忍时延重传机制:
NTN中RTT较大,所需最小的HARQ进程数远远多于NR支持的16个,R16为降低重传时延影响,支持HARQ可配及可容忍时延重传机制
d.1 HAQR关闭机制,下行数据传输无上行反馈。R17研究是否支持动态HARQ关闭HARQ关闭后DCI与HARQ相关的域保留与否等问题。
d.2 HARQ传输增强机制,增加HARQ进程数来匹配更长的卫星双向传输时延,进程数的增加需要考虑:HARQ反馈、HARQ缓存大小等因素影响。R17确定是否通过改变DCI中HARQ进程数域的比特长度来增加进程数
5.物理层控制流程:为减少NTN中大尺度衰落域路径损耗的影响,上行功控是很有必要的
LEO场景继续沿用R15定义的CSI反馈机制,功率调整仍沿用R15闭环功控方式
AMC(自适应调制编码)通过调整无线传输的调制方式与编码速率来确定的链路的传输质量

6G星地融合的无线传输技术进行分析和展望

a)传输架构:
透传(弯管转发传输)
R17主要考虑的模式:信号在卫星上只进行频率间的转换,信号的放大等过程,卫星对信号来说不存在
非透传(星上接入处理)传输:卫星具有部分或全部基站功能

b)挑战:
1.极简接入与同步,降低处理时延,进一步研究极简随机接入、定时提前、时频偏估计与补偿方案,以无定位能力终端接入
2.高效联合传输机制:卫星承载地面基站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即需要注重对星上再生模型的研究。多星协作或星地协作下的高效联合传输方案也是研究重点,高时延的HARQ传输机制、提高星地融合的传输性能。
3.新波形与多址接入:更广泛的部署场景及更高的频谱效率需求,研究抗大时延与频偏的鲁棒性波形设计;针对频谱资源受限问题及高频谱效率空口技术,需进一步研究多址接入技术
4.移动性与干扰管理:每颗卫星的移动速度使每颗卫星服务用户的时间几乎只有十几秒。回导致波束频繁切换,需研究6G星地融合统一移动性管理方案及切换策略、简化切换流程、降低信令开销、提高切换可靠性;独立的通信系统,融合的空天地一体化系统干扰类型将更加复杂多样,可研究区块链的动态频谱共享接入技术,实现更智能、分布式的动态频普共享技术;研究频谱感知、参考信号设计、信道测量与反馈机制以及高效的干扰删除/抑制机制

引用:王爱玲,潘成康(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星地融合的3Gpp标准化进展于6G展望,北京呼风唤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你可能感兴趣的:(5G,NR,NTN,PHY文献阅读,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