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奏鸣曲》的动人静默

原文于2019年3月12日发表在sport.ru: THE ELOQUENT SILENCE OF THE MOONLIGHT SONATA

作者:Mikhail Lopatin   翻译:@白鲸号

【译注】Mikhail Lopatin于2011年获得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学位并任教,之后于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心及牛津大学圣休学院从事访问学者工作,热爱花样滑冰特别是宇野昌磨选手。本文获得作者同意翻译并发布,严禁非声明原创转载。


丑小鸭

Shoma自由滑节目《月光奏鸣曲》的选曲决定最初遭遇了一些争议,一方面这首曲子无疑很符合Shoma的风格,他也很适合滑钢琴曲;另一方面,这首曲子在花样滑冰赛场上用得太多了,实在很难说是否还有编排创新的余地,比如说Belousova-Protopopov、Gordeeva-Grinkov、普鲁申科、Faiella-Scali、Sasha Cohen、村主章枝、铃木明子、高桥大辅以及最近的帕帕达吉斯/西泽龙等选手都曾经滑过。

而在这个节目夏天的首次亮相以及9月份的伦巴第杯比赛之后,这些担忧似乎加深了:整套节目看起来有些松散甚至空洞。在Bergamo看完现场比赛之后,我在比赛的总结末尾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套节目的选曲让人不禁联想到它在花样滑冰赛场上的多次运用,包括上赛季帕帕达吉斯/西泽龙的演绎,从而被寄予了厚望。但这套节目却没能满足这样的期待,前景似乎有些黯淡,不免令人感到一丝失望的苦涩。”

相比之下,同一个比赛中编排更好、滑行质量更高的短节目给这种失落感火上浇油,然而本赛季的前半段,这些第一印象和结论却被完全颠覆。在他的两站大奖赛分站赛上,Shoma的短节目表现都不够理想,以致于不得不在音乐和编排上进行了修改。结果本来在9月份看起来准备充分的节目,在接下来的时间变成了未完成的状态,而《月光》却从大奖赛开始逐渐好转。

在加拿大站,尽管前一天的短节目并不令人满意,这套自由滑节目的优异表现得到了188分并最终帮助Shoma夺冠。相似的剧情(表现欠佳的短节目和精彩的自由滑)又让Shoma在11月的日本站和2月的四大洲锦标赛上得到了金牌。即使大奖赛总决赛上Shoma未能赢得冠军,但《月光》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令人感叹的还是这套节目本身的成长,最初的“空洞”现在被情感和能量而不是其他动作所填满,节目的风格和节奏形成了一种带有磁性的特质。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动作都被内化成为运动员自己的表达。就如赛季初他承诺的一样,Shoma把这套节目变成了他自己的《月光奏鸣曲》。12月的全日锦标赛上,这套节目已经完全被打磨成熟——甚至比最初看似拥有更多潜力的短节目更胜一筹。

把两个滑行表现(伦巴第杯和全日)放在一起的时候,这种成长的特质更为清晰,就像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节目:9月还看起来尖锐、紧张甚至稍显勉强的节目,在短短两个月后竟变得优雅、从容而流畅。

丑小鸭在赛季中途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并让全世界的众多粉丝都爱上了它。


倾听音乐

Shoma的两套比赛节目以及两套表演滑节目,都是风格迥异:一个是配合着西班牙和拉美混合节奏,火热、快速、激烈而外向的短节目;一个是无论气氛还是编舞语言都纯净、私密和内向月光奏鸣曲》甚至这套节目的开场动作都在投射着短节目,暗示着它们的创作就像一幅双联画,同时也从头就开始预示了它们的截然不同。

《月光》的编舞内容与它的音乐素材是密不可分的,选曲主要来自启发了Rellstab给这首奏鸣曲取了“月光”昵称的著名第一乐章。它舒缓的速度、简洁的音乐语言和几近哀伤的节奏型,勾划出这个节目编排的极简主义、严谨以及纯熟的风格。Shoma的《月光》含有最低限度的动作构成而且几乎没有大开大合的表现,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转体或转头都被贝多芬这首曲子的旋律或和声转折所驱动,就仿佛音乐这块布料上的皱褶一样。

这套节目对选手的挑战就在于不仅仅要表现节目的构成,还要将间隙填满从而将那些动作串连起来,以确保节目整体的连贯性。而要保证所有的连接都顺畅无误,首先要有优秀的滑行技术(Shoma的强项);还有对音乐的敏感度,就是有能力听懂音乐并且把静默的部分填满。这就是这套节目的独到之处也表明了只有同时满足这两点要求的Shoma才能够完成。

这套节目表现力的体现在于Shoma如何运用手臂以及上半身,去回应、表达以及强调贝多芬乐曲中每一个旋律转折或者重音。除此之外,这个节目的所有主要构成(跳跃、旋转、步法等)的安排更是实现了动作与音乐之间真正和谐而自然的呼应。

在大奖赛期间,第一个体现了这些动作呼应的跳跃是4S。从完成情况和合乐上来讲,最好的版本是日本站上的,注意这个跳跃的落冰强调了乐句的开端:


4S

接下来的4F也起到了相似的作用,进入跳跃时,Shoma用他的手臂表现了旋律,接着落冰也与音乐的重要转折同步了:E大调乐句末尾之后变成了E小调和弦。


up to 4F

从时长角度来说,旋转能够创造出动作与音乐之间更大规模的结构关系。在节目前半段的两个旋转中,这种关系也做了调整以至于贝多芬原曲被剪掉了一拍从而能够适配旋转动作。此外,还要注意在第一个燕式旋转中,利用了半贝尔曼旋转中抬起左腿的动作来强调旋律中的最高音;以及第二个换足旋转中,第一个蹲踞动作准确地落在了一个重要的和弦变换上(拿坡里六和弦的出现)。


Sp+Sp

动作与音乐的同步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比较“大”的构成上,还会体现在一些非专业的耳朵很难发现的微妙细节:像镜子一样反映乐句细节的一些小动作和转体。下面这个例子包括了由选手的降速和转体分隔开的两个乐句,体现了编舞师和表演者对音乐高水准的理解,能够倾听音乐并且用动作与之同步。


phrasal turn

这套节目的极简主义编舞风格无论在整体还是单个动作上都能体现出来,步法连接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这只有一个几乎跨过半个冰场的大一字,但它的表现力和与音乐的相关性却是非凡的。首先从一个升调的新乐句开始,随后的两个音符被手臂和上半身的动作凸显出来。


ChSq

高潮的步法连接在奏鸣曲的尾声部分,除了规定的步法和转体之外,它还与四个重要的旋律重音一一呼应,每一个都有手臂和身体的编舞动作相匹配:两个手臂动作(第一二个重音),一个仰头(第三个重音)以及一个鲍步的变式(第四个重音)。


StSq

整套节目在另外一组联合旋转中结束,但在合乐方面值得玩味的却不是旋转本身,而是之前的一些衔接动作(实际上,这是步法连接的结尾),它们与低音部分的三个音符相对应:一个左脚外勾步(LFO-LBO)落在第二个音符,而整个身体的转体对应第三个音符。


steps and final spin

这只是这套节目在音乐和静默之间游走的众多时刻之一,说明了静默的表达潜力以及不但要表现音乐还要表现静默的必要性。


倾听静默

休止的表现力还有我在开头提到的那种“饱满”与贝多芬的音乐是紧密相关的,在《月光奏鸣曲》中有很多休止、停顿、暂时中断音乐走向的旋律与和声的裂隙。然而这些休止却没有停止呼吸,也没有失去动态潜能——无论是在乐曲中还是在Shoma的节目里。

Shoma的夹心跳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说明了休止可以被动态运用,潜在能量也可以被转化成动能或者动作。这个连跳之前有一段动作很丰富的准备过程,然后走向一个着重加强的低音八度音阶。这个突然的结尾给接下来的连跳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在静默中爆发的动势。直到最后一个跳跃落冰,音乐才重新开始。


3A+1Eu+3F

由Shoma的第一个3A分隔开来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乐章之间,静默同样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进入这个跳跃的时候,音乐逐渐减弱,Shoma的手臂动作表现了最后一丝余音。在随后彻底的静默中,Shoma完成了3A,从而创造出这个节目构成的转换——将第一乐章的静默结尾转化为开启新乐章的连接。


silent 3A

* * *

静默在结尾最后一个和弦结束的时候凌驾于音乐,却恰恰是由选手创造的艺术结界被噪杂的现实所打破的时刻:观众见证了Shoma在四大洲锦标赛的表现,并起立为他喝彩鼓掌。Shoma赢得了他成年组生涯的第一个重要赛事的冠军,难忍伤痛和疲惫,跪倒在冰面。

在我们为这套节目的优美、天衣无缝的流畅、极致的合乐、音乐与静默的更迭而痴迷的四分钟里,我们几乎忘了,为了这美丽,为了这节目仅仅在四个月里取得的飞速成长所付出的代价,为了滑冰所付出的伤痛的代价。

这可能才是《月光奏鸣曲》的动人静默中音符间所传递出来的最重要的讯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光奏鸣曲》的动人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