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析报告|36氪 - 创业者资讯聚合平台

1.测试环境

体验版本:36氪

设备型号:iPhone 6s Plus

操作系统:IOS 10

2.产品定位和方向

2.1产品定位:

及时为用户提供创业资讯、科技新闻、投融资对接、股权投资、极速融资等创业服务,通过整合科技资讯,创业动态,知识付费来打造一个完善互联网咨询服务垂直平台。

36氪集团的愿景是打造国际领先的科技创新创业综合生态服务体系。从科技博客开始,逐渐成长为中国创业投资领域第一新传媒和科技第一新传媒,聚拢了以创业者、投资人为核心的一批活跃读者。

2.2产品方向:

传统传媒的商业模式,只是面向读者提供信息,传媒和读者间关联不紧密,提供的服务过于浅层;而他认为“理想”的新模式,是要从服务读者,变为服务用户;从仅仅提供信息的浅层关系,到提供更深度的服务;从赚取广告费,到建立更多元的收入模式;最终,通过给传媒行业人才提供更好的待遇,来提供更好的传媒内容和服务,完成正向循环。

3.需求分析

3.1创业者快速嗅探行情:

报道方向从“创投+科技”向“新商业”全面升级,致力于报道能代表未来经济趋势的新商业公司。

3.2投资人准确把握风口创新型企业:

过去存在太多一份吹牛PPT就获得上千万的情况存在,投资人信息来源参差不齐,同时彼此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36氪以创业融资为代表的“资本”,以此作为切入点,来报道和深度服务这些能代表未来经济趋势的新商业公司。

3.3互联网从业者消费知识付费业务“开氪” :

在过去几年间,已经有不少传媒在探索知识付费、教育培训、直接商品销售等新模式,36氪则希望作为新传媒和科技商业传媒的代表,为行业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内容的传播成本和速度上的门槛已趋向于0,传媒行业已经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头部内容和平台的马太效应日益明显,并演化出了区别于传统传媒行业的多样化变现手段。36氪传媒聚集了目前国内科技和互联网行业最丰富和优质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国最主流、权威和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科技传媒。

4.信息架构


5.功能分析

5.1开氪

构建具有品牌特色的知识付费专栏,分为了顶部Bannner专区,免费专区,订阅专栏三大板块,界面清晰明了。但从产品设计上能看出品牌推广专区的付费课是主推内容,中部的免费内容属于科普性内容。


5.2打卡

打卡功能做的比较轻,每天参加用户约1700,对于一个产品来说量级不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1)缺乏明显的入口

(2)同时活动机制比较单一

(3)很多工具类型产品(京东金融等)都有相应的功能存在

(4)侧面体现产品核心用户的使用时间与活动不搭,毕竟早上5-8点的打卡时间较为赶脚


5.3发现

一般资讯类产品发现栏目是核心表型载体,重要体现产品特性的一个环节,但是36氪的发现板块做得较轻。只有两个大图进行活动运营的展示,活动用户评论数基本在90左右,有可能是活动话题性不足,吸引度不够强导致。

6.总结

垂直产品——虽然36氪是一个针对创业,领投,知识付费为主的垂直型内容聚合平台

没较好沉淀用户成本——但恰恰因为作为一个垂直领域,用户体量不高,端内相应用户激励功能的效果反应一般,早期打卡日均参加1700人,活动评论数却平均90。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工具性内容产品的特点是用户用完即走,不会沉淀太多用户成本在工具类产品中。

小身材大理想——初心是提供行业准确的内容消息,到后来涉足知识付费以及创投资讯,在产品底部栏切割成5部分内容。在原有用户使用时间不多的基础上再次进行用户时间切割,不仅会难以达到每块内容的逐步渗透,反而会产生用户阅读疑惑感。


 新媒体的小疑惑:

新时代下自媒体:近两年很多传统媒体开始接收互联网的冲击,迎接变化并改造自身,例如澎湃新闻,梨视频;也有很多专门做垂直领域的自媒体如雨后春笋一样齐刷刷出现。

短板明显:但是从2017年开始感觉在洗牌过滤的状态,主要是在这个已经不存在人口红利的时代,用户时长获取完全基于用户获取上,垂直新媒体自发做出来的APP在触达用户侧路径已经偏少,同时发展过程中 自身App内用户量少、依靠其他平台来获得播放量以及商业模式不清晰等问题。缺乏资本关注下的自媒体普遍是昙花一现的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分析报告|36氪 - 创业者资讯聚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