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掉坑之路(3)——webpack打包优化

前文

本文旨在对webpack打包过程进行优化(生成的文件大小优化),以提高打开React网页时(一般是第一次)的速度。

1. mode选项

mode选项分为“development”和“production”,我们一般在开发时使用"development"会快很多,但是效率的提高会带来编译后所生成文件大小的增长。

实际测试示例:

1)设置好webpack.config.js的配置文件,首先是开发模式,mode='development'


webpack配置文件内设置development模式

2)使用webpack命令打包,此处已经事先写好package.json文件,所以使用yarn/npm start即可。


package.json内的配置

3)命令执行及执行结果:
development模式下打包结果

4)下面是生产环境模式,mode='production',过程与上述几个步骤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结果如下:


production模式下打包结果

可以看到,development模式下,bundle.js文件要大production模式下很多,但是速度上在编译过程中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5) 接下来我们进行本地服务器上运行的时间测试,如下两图,分别是development模式下和production模式下的devServer运行时间:
development模式下的devServer运行时间
production模式下的devServer运行时间

因此,当我们需要启用devServer进行本地调试测试时,应该优先使用development模式,但在要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前,应该将模式改为production模式。production模式已经可以将原先development模式的bundle.js大幅缩小了。

2. 待完善

附录

//webpack.config.j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base = path.join(__dirname,'..');

module.exports={
    mode: 'development',    //可以为"development"或者"production"
    //此处省略其他配置选项...,
    devServer:{  //启用devServer时使用到的配置项
        contentBase: path.resolve(base, 'public'),
        historyApiFallback: true,
        inline: true,
    },
    performance: {
        hints: false    //关闭编译过程中的"warning"
    }
};

你可能感兴趣的:(Webpack掉坑之路(3)——webpack打包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