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到”千金难买——《设计制作小车(二)》课后反思

        我和学生们一样,都期待最后一课《设计制作小车(二)》,毕竟是一个单元打总结的课,也是本学期最后一节实操课。他们期待头脑风暴之后自己的小车方案能出色完成任务,我更期待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呈现,所以特意请大家留意自己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和感受,课堂结束后分享出来。部分孩子情绪较激动,我做了记录:

1.有小组任务挑战失败(小车看似做好了,但一加上两块橡皮擦就运动得很慢,或者是一动不动)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自信心受挫心情沮丧。

2.实际分工和当初设定方案分配的时候不一样不公平不合理,有些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大部分时候自顾自一个人做,自己和其余小组成员就只能围观,没有参与感。

3.遇到困难和挑战(用橡皮筋做动力时,固定橡皮筋绕圈的链接部分不太好制作),没有沉下心来思考解决方案,而是选择放弃或仿照别人的方案。

4.不能虚心接受其他成功小组的建议,对评分有异议,心里不服。

5.小组内意见不合时,总希望游说别人听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有商有量共同决议。

        听到这些真实的声音后我很想发表感言但还是控制住了,没有给予任何点评。希望他们出现问题不要总是习惯性眼巴巴的望着老师,学会自己寻找解决方法,哪怕有质疑也是值得商榷的。孩子们针对问题众说纷纭发表“高见”:

1.小车慢或不动就在安装上找原因:是纸板宽了还是轴套长了,气球绑得太紧还是吹得太小了。反复调试,不要心急。(也有同学翻开科学书59页资料部分读了起来,要拥有工程师的学习心态)

2.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应该和动手能力弱的同学交换一下,在旁边多指导,这样较弱的同学才有机会提高。

3.遇到困难和卡点不要动不动就推翻,先商量再尝试,实在不行求助老师。也可以多准备一个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4.意见不合说明大家都在思考问题,这是好事。有理有据就愿意接受,而不是比谁的声音大。

5.出现矛盾先找自己身上的问题,不要总是责怪他人推卸责任。

      我很欣慰他们能在喧哗中静下来思考商量,暂且不论可行性,至少大家心平气和,而不是带着委屈抱怨不服完成任务。不论教怎样的书上怎样的课,我们终究解决的是育人的问题,“悟到”千金难买。

你可能感兴趣的:(“悟到”千金难买——《设计制作小车(二)》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