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1.如何做好论文选题和文献综述工作?

      此篇博客分享的相关心得体会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足,还请批评指正。相关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运筹优化方向)

目录

1 论文选题的来源及原则

1.1 选题来源

1.2 选题原则

2 文献阅读和文献综述

2.1 高质量文献评判标准

2.2 泛读和精读

a 泛读

b 精读

2.3 文献综述

1 论文选题的来源及原则

1.1 选题来源

     学术论文的选题可以来自多个不同的来源,常见的学术论文的选题来源主要有:

     1)文献阅读:通过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合和分析来发现已有研究的空白和不足之处,从而选择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话题。通常来说,文献阅读是初学者和不太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群体明确论文选题的主要途径,阅读文献质量的好坏和文献分析的能力直接决定了选题的价值。有关文献阅读的内容在第2部分展开。

     2)社会实践:从实践中观察到的问题、挑战或需求,可以成为学术研究的选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工业界、组织、社区或公共政策领域,你可以通过研究来提出解决方案或改进现有实践(case study)。这类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如何把握现实问题的主要矛盾/特征,将其凝练成一个不失理论研究意义的学术问题是一个较大的挑战,需要丰富的学术经验。初学者仅凭自己很难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不断地跟导师讨论明确问题。此外,由于该类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应当给与一定的管理启示,为社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学术支持。

    3)理论研究:对现有理论、概念或模型进行深入探索,揭示其内涵、适用范围、逻辑结构或实证验证的问题。通过对理论的批判性思考和拓展,可以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扎实的数学功底。

1.2 选题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选题来源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往往可以交叉和融合。但无论是哪一种选题来源,都需要遵守学术论文的选题原则:价值型、可行性和创新性。

      1)价值性的体现可以包括填补研究领域的空白、扩展理论框架、提供新的概念或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2)可行性的把握主要在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的评估,对自身能力的准确认识关乎到整个论文工作进展的顺利程度。

       3)学术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问题和方法上,新问题+老方法,老问题+新方法,或者是新问题+新方法能够带来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创新性新兴领域和学科交叉是创新性产生重要途径,新兴领域通常存在着未被充分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和机遇。对于研究者来说,选择进入新兴领域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间去开展创新研究,挖掘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学科交叉的融合可以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视角,激发创新的灵感。当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思想相互交织时,可以产生跨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打破学科边界,创造出全新的知识。研究者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背景和研究资源来发掘创新点,除此之外,多和导师、同行、同门交流讨论,进行头脑风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 文献阅读和文献综述

2.1 高质量文献评判标准

       好的研究工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高质量期刊的文献才有看的必要和学习的意义,尤其是针对初学者,初学者没有辨别好坏的能力,低质量的学术期刊看多了对于培养科研素养有害无益。高质量文献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审查的,它们包含了可靠、准确和权威的信息。通过阅读最新的高质量文献,你可以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和专业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此外,阅读高质量的文献有利于塑造你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高质量的文献,有的语言表述精炼,有的操作步骤明晰,有的实验设计巧妙。这些都值得研究生去学习的。建议将阅读过的文献根据可以借鉴的点分类存储(模型、算法、语言表达等),有利于后续开展自身工作时的模仿借鉴。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高质量的文献呢?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评判标准。

      1)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判断文献质量的一个比较粗浅的标准。当然不同学科领域的文章的影响因子的高低差异可能会比较大,影响因子越高,然后文献质量会相对越高,OM领域影响因子大于4就能够算得上是高质量的期刊。但由于它衡量的是期刊的影响因子,但一本期刊内可能有好文章也可能有差文章,其次影响因子可以被某些手段来操纵,使它的影响因子提升,所以说影响因子也被很多人诟病。

      2)引用次数

      引用次数是衡量文献质量的直观指标。尤其是对于经典文献,引用次数越高,文献质量会相对越高,OM领域引用超过100次以上的文献一般都不会太差。需要注意该项指标对于新发表的文献该指标不太适用。

      3)作者和机构

       如果作者是大牛或机构属于顶尖机构(这个可以找导师确认),那么它所发表的文献相对来说都是属于高质量文献。可以系统地跟踪某个团队或学者的研究,了解最新进展和研究的不足,说不定可以促成合作。

     4)顶刊

       顶刊注重发表高质量的原创研究。它们对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实证结果和论证的严谨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且每个期刊的收稿范围和类型相对固定,强烈建议初学者了解自身研究领域的顶刊目录,找出3-5本与自己研究方向十分相关的顶刊,从中挑选文献进行阅读,对于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2.2 泛读和精读

a 泛读方法

       论文阅读分泛读和精读。泛读发生在文献筛选阶段,用于确定哪些文献或文献中哪些部分需要精度,泛读一篇论文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知识储备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不超过10分钟就能了解一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先来总结一下泛读的方法:

      1)首先通过论文的标题和关键词大致判断论文相关程度,文献阅读的第一部分一定是摘要,一般来说,摘要读完就能大致明确这篇文章是否需要精读,摘要会明确告诉我们文章研究的问题、模型和算法及研究结论

     2)其次,大致阅读论文小标题、流程图(若有)、信息量大的图表,明确论文整体的框架,有利于理解研究的内容。阅读文章最后一节结论部分,一般结论包含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未来研究的展望,研究展望可以为自身的研究方向拓宽思路,或许还可以促成合作。(对于十分成熟的研究主题,研究展望中写的是难以实现的工作,具有一定挑战性,因为能做的工作肯定都会尽量做完形成论文,所以需要评估实现的难易程度再开展工作。)

     3)除了摘要和结论部分,文章正文中可能会隐含地表述一些研究内容,可以CTRL+F使用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本文” “this paper/work"定位相关内容,搜索“贡献” “创新” “highlights” "contribution"了解文章的主要贡献。

      4)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做好泛读文献的主题分类和相关笔记标注,便于后续文献综述工作的展开。

b 精读方法

      若一篇文章的研究问题、模型、算法或实验设计与你的研究十分契合,或者你对该文章十分感兴趣,那么就可以展开文献的精读。精读一篇文章的时间与读者的知识储备相关,未入门的学者可能需要一个礼拜才能彻底吃透一篇文章,熟练之后只需要半天或几个小时就可以完全消化。精读以泛读为基础,接下来总结一下泛读一篇文章之后如何再进行精读。我将精读分为横向精读和纵向精读,纵向表示一篇一篇独立的研读,横向表示囊括好几篇文献,有针对性地对比阅读。先介绍一下纵向精读中论文各部分需要注意的部分

    1)引言部分开始,引言是文章故事的起点,阅读引言可以了解文章的研究问题、研究价值和创新点。引言也是论文中最难写的一块,阅读的时候有意识的积累引言的叙述手法,注意故事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的引出。

     2)问题描述和模型建立部分,重点把握问题的目标函数和特殊的约束条件,关注常见的符号表示,积累模型构建方法。

    3)算法设计,重点关注文章的算法较之传统算法的创新之处以及这样设计的理由。

    4)实验设计,关注数据的来源,问题的规模,参数取值的方法,不同实验分类的角度及标准

    5)实验结果,对文章所提出的模型和方法的优劣程度有一个大致的认知,也是能否对文献方法进行再应用再拓展的评判基础。

        纵向精度的目的是细致了解某一篇文献的具体研究内容,而横向精度的作用在于对比归纳分析,针对性的对比阅读同一主题文献的某一部分,例如:同时阅读不同文献的问题描述和模型建立部分,通常来说共性是基础,也是你的研究必须要包含的部分,差异是问题的特征,也是你需要着重去考虑设计的部分。横向阅读在论文写作阶段也十分重要,在写到某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多打开几篇文献阅读对应部分,在模仿文章结构设计和语言表述的同时还能够避免用词重复。

       值得一提的是,看文献的目的是为自身的工作服务,因此在精度/泛读每一篇文献中,都要思考哪些部分可以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做好适当的标注和分类工作

2.3 文献综述

 1.首先明确引用文献的一些要求:

     1)文献质量:一定要引用高质量文献,引用文献的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篇文章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引用优先级“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书籍”,不排除某些领域(人工智能)会议论文的质量也很高,是否引用主要取决于文章的质量。多引用外文文献,同时国内相关重要文献也不能忽视。

     2)文献数量一般来说,发表一篇中文小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大约在20-30篇,英文小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量更多。参考文献要足够新,近五年高质量文献需要占70%以上,一定要有两年之内发表的最新研究进展。

2.总结一下文献综述的方法

    采用填充法,定主题---列大纲框架---不断细化内容,具体如下。

    1)确定研究的主题,围绕该主题广泛阅读高质量文献,搜集大量的信息。

     2)从某个角度切入对文献分析归纳分类,列一个综述的大纲。

       可以是时间维度上分析该主题的历史发展脉络、也可以利用现状对策法分析某些现象或事物的起源、发展、各阶段算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等论文研究,研究对象较多/创新点较多的时候,还可以使用分工组合法,分别论述两个研究对象的研究情况及问题,在综合论述两者组合之后的情况和优势eg:要引出学习型启发式的研究,可以先分别综述机器学习方法和启发式方法在该领域的研究,再综述学习型启发式的研究现状和优势。切记,归纳文献的方法很多,重点是要自然地引出你所研究的主题,列出文献的各个子主题,要求是不同子主题之间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但不交叉重叠。

    3)进一步细化各子主题

      根据工作类型(中文论文/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篇目要求及各子主题与本文研究的相关程度,分配各子主题下引用文献的篇目,一般来说,一个主题下面5-7篇文献足矣。各文献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最好是层层递进不断改善的关系,切忌堆砌式阐述论文,注意梳理不同文献内部的逻辑关系。当然,与自己研究主题完全契合的文献数量肯定极少,文献综述也并不需要将该文献所有的内容都写进去,只要重点突出参考文献中与本论文有直接关联的方法或观点就可以。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

    4)“综”而有“述”

       “述"的目的是在归纳整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想法和研究思路,也就是本文的研究动机和贡献。如何“述”、"述“什么内容决定了文献综述的大纲以及各子主题内部的综述逻辑。一般来说,文献综述的最后一段需要先总结现有研究的成果并过渡到自己研究的意义和内容,每一个子主题综述的最后也可以进行简单地述评(非必要)。

        科研人员的科学素养体现在四项基本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敏锐的灵感或想象能力;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无畏而诚实的表达能力。一个科研者如果缺乏较好的学术素养,是很难取得学术研究的重大成果的。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发表更多出色的科研工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文选题写作,经验分享,论文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