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系列博客为对黄健宏老师《Redis设计与实现》一书内容的整理
通过使用由I/O多路复用技术实现的文件事件处理器,Redis服务器使用单线程单进程的方式来处理命令请求,并与多个客户端进行网络通信。
对于每个与服务器进行连接的客户端,服务器都为这些客户端建立了相应的redisClient结构(客户端状态),这个结构保存了客户端当前的状态信息,以及执行相关功能时需要用到的数据结构。
Redis服务器状态结构的clients属性是一个链表,这个链表保存了所有与服务器连接的客户端的状态结构,对客户端执行批量操作或者查找某个指定的客户端,都可以通过遍历clients链表来完成。
本节将对客户端状态中比较通用的那部分属性进行介绍,至于那些和特定功能相关的属性,则会在相应的章节进行介绍
客户端状态的fd属性记录了客户端正在使用的套接字描述符
伪客户端的fd属性为-1
普通客户端的fd属性值为大于-1的整数
在默认情况下,一个连接到服务器的客户端是没有名字的
不过可以通过setname方法来人工为客户端设置一个名字
客户端的标志属性flags记录了客户端的角色以及客户端目前所处的状态,例如是主客户端还是从服务端,有没有被阻塞等等。
输入缓冲区的大小会根据输入内容动态地缩小或者增大,但它的最大大小不能超过1GB,否则服务器将关闭这个客户端。
argv[0]是要执行的命令,而之后的其他项是传给命令的参数
argc属性则负责记录argv数组的长度
服务器将根据argv[0]的值,在命令表中查找命令所对应的命令实现函数。
找到后,redis会将cmd指向redsiCommand结构,以及argv、argc中保存的参数信息,调用命令实现函数,执行客户端指定的命令。
执行命令所得的命令回复会被保存在客户端状态的输出缓冲区里面,每个客户端都有两个输出缓冲区可用,一个缓冲区的大小是固定的,另一个缓冲区的大小是可变的。
通过使用链表来连接多个字符串对象,服务器可以为客户端保存一个非常长的命令回复,而不必受到固定大小缓冲区16KB大小的限制。
客户端状态的authenticated属性用于记录客户端是否通过了身份验证。
只有通过身份验证的客户端才能与服务器端进行更多指令的交互。
记录了客户端与服务器连接的时长,最后互动的时间、输出缓冲区第一次到达软性限制的时间等。
整体上,客户端分为:普通客户端、伪客户端。其中,伪客户端指:不走网络连接的客户端,例如:AOF文件加载、Lua脚本执行Redis命令。
创建普通客户端:
关闭普通客户端:
obuf_soft_limit_reached_time
记录触发软限制(soft limit)的起始时间;如果持续超过 soft limit,并且超过限制时间,则关闭客户端client-output-buffer-limit
:
Lua 脚本的客户端:
AOF 文件的客户端:
参考链接:Redis 设计与实现:客户端 & 服务器 | NingG 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