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10

十行采集:

1.判断一个人是否觉醒有三个依据:

•愿望觉醒:从不知道要变好到想要变好。

•方法觉醒:其行动力从盲目的毅力支撑升级到科学的认知驱动。

•目标觉醒: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做成至少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让自己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人。

2.做到,是最高等级的成长。主动做成一件事的标准:在没有外力的要求下,自发地做一件事,并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3.培养一个对自己和他人都很有用的技能——这是成长改变的必经之路,也是保证生命精彩的重要基石。这个技能应该有价值、能利他、可复制、要跨界。

4.应该把目标“写下来”:写清楚它是什么,以及它对自己的意义和关联。

5.运用“假设”原则,基于当前所有的可用信息先确定一个最接近的目标。

6.克制自己想同时做很多事的欲望和冲动,只选择最重要的一个目标。问自己:“我做哪件最重要的事之后会让其他事情变得更简单或者不必要?”

7.触动法:六条寻找人生使命的建议:

•世界上很多事可做,你最想帮助哪些人?

•什么事让你废寝忘食?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让自己感动?

•你最让人感动的时刻是什么?

•如果没有经济压力,你会如何度过余生?

•闲暇时你关注最多的是哪方面的信息?

8.卡洛琳·亚当斯·米勒提出的3个问题:

•设想你即将离开世界,回首一生会为什么事情而后悔?

•想一想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你年轻的时候是怎么度过闲暇时光的?

9.把要做成的这件事变成自己的刚需。刚需的培养方法:在做中想,在想中做,不断学习新知识,把所有的好处和理由都清晰化,然后在实践中体验、强化,最后固化为自己内在的驱动力。

10.人的驱动力分为两种:逃避痛苦和追逐快乐。在真正的痛苦还没到来之前就运用未来视角对当前的状态进行审视,从而让自己提前感受到痛苦,并以此驱动自己。

11.要想做成一件事,我们要在想清楚意义上多花时间。走得远的人必然会主动转换动力源,在内在喜悦的加持下继续前行。

12.我们要学会主动转换,而且一定不要吝啬试错的时间,因为试错本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期间所有的经历都会成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的铺路石。只要你一心向上,人生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

一行精华:

目标觉醒: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做成至少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让自己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人。

两种驱动力:逃避痛苦和追逐快乐。


触动,反思,改变:

1.用触动法六个问题或《坚毅》作者的三个问题问自己,其实很容易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再深入剖析下去,也能发现与自己相关联的目标是什么,至少可以假设一个最接近的目标。可是问题清单就在那里,很多人(也包括我在内)却选择了逃避,不愿意去回答这些问题。希望从今天开始,我能从这个很多人的名单中除名。

2.逃避痛苦和追逐快乐,这两种驱动力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共同起作用的。力量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还是目标是否正确。为了做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有时候必须抵抗痛苦,甚至自寻痛苦,有时候要抵挡住低层次快乐的诱惑,这些都需要清晰的目标和即时的正反馈。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