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7中原焦点团队中29讲14周秋月坚持原创分享496天

《前概念》

咨询544场,讲师班378天,读书打卡217天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老师,包括父母、老师、培训师、人生导师等等。通常情况下,老师们尤其正规的学校或培训的教育者会正经八百地告诉受学生,有关于新知识,明确的概念。但是有些学生可能能完全理解老师的意思,而有些孩子可能不一定完全理解。也就是孩子接受对新知识新概念吸收程度是不同的。

教育者通常很很武断地认为,这是孩子的智商问题、习惯问题、自律问题、家庭关系问题问题。这些挑毛病贴标签的方法,也许真的对部分孩子有效。但是另外一方面,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概念,到学生接受、吸收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知识体系,在不同的个体系统中流动运转的过程。

有关于人的问题,通常都不是那么简单的1+1=2。老师提出A概念,不同的学生对于这个概念都有原始自我的概念。也就是说老师讲授前,学生有不同的前概念。比如,老师说地球是圆的,请孩子们把地球画出来。那估计有些小学生或幼儿园的孩子,如果之前没有见过地球模型的话,可能就把地球画成大饼一样的形状。这就是说对这样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地球的前概念不是立体形状的。或者老师在教学之前,学生原有的前概念会影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原概念如何形成呢?并且怎么样的前概念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呢?这些问题的解答就变得特别有意义。父母在孩子上学之前,也就是婴幼儿期孩子的学习来自游戏和互动。所以给予孩子温暖地陪伴和爱,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另外引导孩子多和同龄伙伴互动,同时带领孩子对大自然的链接,充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这些可能都是有帮助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207中原焦点团队中29讲14周秋月坚持原创分享49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