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安在线资产端分析

长期以来,IAS39由于其规则过于复杂、盈余管理操作空间较大而广受诟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推动了IFRS9的出台与实施。根据目前相关文件要求,上市险企最晚应于2023年起执行新会计准则。IFRS9的主要变化在于金融工具变为三分类,减值方法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IFRS9下,保险公司FVTPL占比增加,利润波动有所加剧。此时,预计保险资金投资将更为稳健,减配权益资产与低评级信用债,提高蓝筹股、利率债以及高评级信用债占比。另外,保险公司以往通过基金分红等形式来调节利润的空间降低,摊余成本估值产品或将成为其重要配置品种。

IFRS9的出台背景与实施进程

一直以来,IAS39由于其规则过于复杂、盈余管理操作空间较大而广受投资者、监管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的诟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再次暴露出以IAS39为代表的公允价值会计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IASB启动了IFRS9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具体而言,新旧准则更替分为三个阶段: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和计量,套期会计,减值方法。为确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于2017年3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三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据目前的相关文件,上市险企最晚应于2023年起执行新会计准则。

IFRS9的主要内容

根据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以及金融资产的合同现流量特征,新会计准则将金融资产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T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从常见的投资资产来看, IFRS9下,普通债券将归入AC或FVTOCI,并计提减值准备,对利润的影响不大;而含权债券及权益需归入FVTPL,加剧利润波动。此外,新会计准则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进行金融资产减值,不同机构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原理相似,但实操中各有不同。

FVTPL加剧了利润波动,资产减值覆盖范围有所扩大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AFS类资产受影响最大,金融机构内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占比将有所增加,这进一步加剧了金融机构的利润波动程度。此外,“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采用扩大了金融机构资产减值的覆盖范围,AC、FVTOCI的债务工具、应收账款、租赁应收款、合同资产以及大部分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均需计提减值损失。短期来看,新旧准则切换前后减值规模或将发生显著变化,长期来看财务报表能更好反映企业面临的风险状况,有助于避免经济萧条期间金融资产的迅速恶化与公司业绩的断崖式下跌。

保险资金投资将更为稳健

IFRS9下,保险公司当期利润对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敏感性提升,为了避免利润的过分波动,其金融资产配置也将发生相应边际改变。具体而言,保险公司对于股票、权益类基金的配置比例或将边际减少;对于归类为FVTPL的股票类资产,其将更加偏好投资分红稳定且低风险的蓝筹股或现金牛企业;对于债权类资产,其将更偏好风险较小的利率债以及高评级信用债;摊余成本估值产品或将成为保险公司重要的配置品种。总体而言,在IFRS9下,保险机构的投资风格将更为稳健。

风险提示:新准则实施日期要求发生调整,投资资产收益与风险不匹配,减值损失计提是否有统一要求出台。

IFRS9的出台背景与实施进程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一个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体系。自2001年成立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便开始致力于制定与发布国际通用会计准则体系,并根据经济环境与市场形势进行与时俱进的修订,2014年7月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便是其最新成果之一。

IFRS9的出台背景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与施行IFRS9之前,《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39)被广泛运用于各国会计实践中。然而,在IAS39下,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过于复杂往往导致报表使用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难以理解与运用,盈余管理操作空间较大往往导致财务信息透明度低、可比性差,因此广受投资者、监管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的诟病。为此,2005年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开始合作改进与简化金融工具报告,并于2008年3月发布了《减少金融工具报告的复杂性》讨论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暴露出此前以IAS39为代表的公允价值会计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此,以G20、FSB和FCAG为代表的政治力量开始推动IASB进行公允价值会计改革,其方向主要聚焦于降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复杂性、缓解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以及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等三个方面。*正是在此背景下,IASB启动了新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制定工作。

*黄世忠:《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会计研究》,2010年第6期。

新旧准则更替的三个阶段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使用IFRS9替代IAS39的进程主要可以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于新会计准则中的一部分。

阶段一: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和计量。2009年11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与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相关的章节。相关章节根据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契约性现金流量的特征,将原来的金融资产四分类改为两分类——按摊余成本计量和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2010年10月,IASB在新准则中增加了金融负债的分类与计量要求,相关规定与IAS39一致。2014年7月,IASB对新准则中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要求进行了有限的修订。

阶段二:套期会计。2013年11月,IASB将套期会计相关要求加入新准则,要求套期会计更紧密地反应风险管理。

阶段三:减值方法。2014年7月,IASB在新准则中增加了核算主体金融资产和信贷承诺的预期信用损失减值要求,取消了IAS39中针对信用损失确认的门槛条件。至此,三个阶段全部完成,IFRS9开始全面取代IAS39。

我国IFRS9的实施进程

2010年4月,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文件指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持续趋同的时间安排与IASB的进度保持同步”。因此,在IASB正式推出IFRS9之后,财政部也开始了新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布相关工作。

2016年8月1日,财政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修订)(征求意见稿)>等三项准则意见的函》。

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等三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财政部指出,对于上述三项准则,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2017年6月22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保险公司执行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有关过渡办法的通知》。该文件指出,对于符合“保险公司暂缓执行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条件”的上市险企,允许暂缓至2021年1月1日起执行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

2018年1月1日,中国平安开始施行IFRS9。此外,2018年11月IASB同意IFRS9推迟一年施行,以便与IFRS17同步。而在2020年3月17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决定,IFRS17的生效日期将推迟到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并延长保险公司使用IFRS9(金融工具)的豁免期,以便保险公司能够同时实施IFRS9和IFRS17。因此,若财政部出台相关过渡办法,预计除中国平安外境内险企将于2023年同时实施IFRS9和IFRS17。

IFRS9的主要内容

在IFRS9调整的三大块内容中,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以及减值方法对金融机构影响较大,因此本文将着重对上述两部分展开分析。

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

在原会计准则IAS39下,根据管理层的持有意图和能力,同时结合金融资产的特点,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持有至到期投资(HTM)、贷款和应收款项(LR)、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FS)。而在新会计准则IFRS9下,根据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以及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T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

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主要被判别为三类:(1)仅以收取合同现金流为目的,(2)既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资产,(3)其他业务模式。同时,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被判别为两类:(1)合同现金流量仅为本金及未偿付本金金额的利息支付,(2)其他。这种判别也被称为合同现金流特征测试(SSPI)。

IFRS9指出,若企业管理金融资产仅以收取合同现金流为目的,且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仅为本金及未偿付本金金额的利息支付,那么此类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若企业管理金融资产既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仅为本金及未偿付本金金额的利息支付,那么此类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非上述两种情况的资产均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在上述规定以外,企业仍可以在初始确认时将金融资产不可撤销地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前提是这样做可以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错配(即计量或确认的不一致)。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金融资产通常也被划分为债务工具、权益工具以及衍生工具三类,其与IFRS9三分类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对于债务工具,首先进行SSPI测试,通过测试后进行业务模式测试,若持有以收取合同现金流则计入AC,若既收取合同现金流又出售金融资产则计入FVTOCI,否则计入FVTPL;对于权益工具,除不以交易为目的且指定为FVTOCI外,均计入FVTPL;衍生工具预设分类为FVTPL。值得注意的是,对某个资产的分类只能在一开始就予以确认,确认后不可以随意更改。

从具体常见的投资资产来看IFRS9三分类的影响,我们会发现IFRS9对普通的债券影响不大,对含权债券及权益影响较大。

1、国债,IFRS9对其几乎没有影响。在老的四分类下,根据投资目的的不同,国债既可以被归入持有至到期投资(HTM),也可以被归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FS),甚至还可以被归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但在IFRS9的三分类下,国债首先要进行SSPI测试(不含权的最标准的债券均能通过该测试)且一定能通过该测试,因此国债会被归入AC或FVTOCI。具体来看,如果以赚取票息为目的,则归入AC;如果以票息收入+资本利得为目的,则归入FVTOCI。这样的话,即使国债市场发生大幅波动,但资本利得部分的变化也仅仅影响资本负债表上的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无法对利润表产生影响(直至卖出时,实现的盈亏才会计入利润表)。

2、信用债,IFRS9对其影响更多的在于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与国债类似,在老的四分类下,信用债和国债类似,根据投资目的的不同,可以被归入HTM、AFS或FVTPL。在IFRS9的三分类下,最朴素的信用债能够通过SSPI测试,并要么归入AC,要么归入FVTOCI。但不论归入哪种,信用债的信用风险不可被忽视,因此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该减值准备需计入当期损益。不同投资者会有不同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因此各家机构对同一只信用债的资产减值准备也会存在差异。

3、浮息债。浮动利率为Shibor 3M,利率重置周期也为3个月的浮息债,可以通过SSPI测试,IFRS9的影响主要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若浮动利率挂钩为LPR 5Y,但利率重置周期为一年,则其无法通过SSPI测试,必须计入FVTPL,从而对利润表影响较大。

4、含权债券,均无法通过SSPI测试。因此,不论其在老分类下HTM、AFS或FVTPL哪一种,在IFRS9下均需计入FVTPL,对利润表产生影响。银行永续债、企业永续债也不例外(极为特殊的假永续除外,假永续可计入AC)。

5、股票。在老的四分类下,股票通常被归入AFS或FVTPL;但在IFRS9下,股票只能被归入FVTPL,由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较大,这会对利润表带来压力。虽然存在特殊的情况,股票可以在一开始确认会计计量的时候被指定为FTVOCI(公允价值变动不会在处置时结转至利润表,且指定不可撤销),但这种情况一般更适用于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而非日常的股票投资。

减值方法

在原会计准则IAS39下,金融资产减值模型为“已发生损失模型”,只有当客观证据表明资产减值已发生时才进行减值损失的会计确认。在新会计准则IFRS9下,金融资产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并且根据金融工具所处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计提减值损失,具体操作如下所示:

状态1: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此时,会计主体应按照相当于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该金融工具的损失准备。

状态2: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此时,会计主体应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该金融工具的损失准备。

状态3:信用减值已发生。此时,会计主体仅应将自初始确认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累计变动确认为损失准备。

另外,如果会计主体在上一报告期间已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金融工具的损失准备,但在当期报告日金融工具不再符合状态2,则会计主体应在当期报告日按照相当于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来计量损失准备,同时将需要确认或转回的预期信用损失金额作为一项减值利得或损失计入损益。

最后,对于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和租赁应收款,会计主体可以采用简化的预期信用损失减值方法,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

IFRS9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以保险机构为例

AFS受影响最大,FVTPL资产增加,利润波动性加剧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金融机构内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占比将有所增加。首先,对于在IAS39下被计入贷款和应收款项类投资(LR)、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FS)科目的金融资产,其中很大一部分由于无法通过现金流测试,在新准则下将被归类为FVTPL。其次,虽然金融机构具有将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选择权,可以将部分不以交易为目的的权益工具指定为FVTOCI,但由于这种指定不可撤销,且此类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及投资收益无法影响当期利润,因此金融机构并没有足够的激励将权益工具指定为FVTOCI。

以中国平安为例,2017年12月31日在旧准则体系下FVTPL占总资产比例为2.18%,2018年1月1日新准则下其占比立即调整为10.67%。这正是会计准则变更导致金融资产重分类的直接体现,其变动明细如下表所示。

从资产重分类的角度来看,原会计准则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FS)所受影响最大。以股票资产为例,中国平安2017年末AFS科目下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股票资产共2599.4亿元,而在2018H1,FVTOCI中的股票资产为1388.2亿元,与之相应,FVTPL中的股票资产由2017H2的107.3亿元增长至1087.3亿元。该现象很大程度上便缘于旧准则下AFS资产向新准则下FVTPL的迁移。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FVTPL)的金融资产占比提高加剧了金融机构的利润波动程度。在旧会计准则IAS39下,部分金融资产的归类较为主观,企业修饰财务报表的操作空间较大。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FS)科目为例,虽然该类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但其公允价值变动并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因此公允价值的下降并不会给利润带来负面效应;然而,若公允价值上升,企业则可以通过处置该类资产并将利得转出,计入当期利润表,以此达到平滑利润的效果。而随着新准则IFRS9的施行,由于更多的资产被归类为FVTPL,其投资收益和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均计入利润表。而在FVTPL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利润变化敏感度高的权益类投资,因此金融机构的利润波动将有所加剧。

在目前仍然采用旧准则的上市险企中,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的FVTPL占总资产比例呈现出明显的收缩趋势,其原因可能在于两家险企对资产配置进行了提前调整,防止新旧准则切换带来的资产重分类冲击。从具体的投资品种来看,各大险企2018年的股票投资配置比例均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2019年则有所回升,除权益市场牛熊转换外,会计准则变更预期估计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资产减值覆盖范围扩大,准则切换或导致减值规模显著变化

IFRS9下“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采用扩大了金融机构资产减值的覆盖范围,短期来看新旧准则切换前后减值规模或将发生显著变化,长期来看财务报表能更好反映企业面临的风险状况。

在IFRS9下,减值准备的计提基于预期信用损失,信用风险成为计提减值损失的重要依据。具体而言,需要计提减值的会计科目包括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应收账款、租赁应收款、合同资产以及大部分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其中,对于FVTOCI中的债务工具,损失准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不减少其财务报表的账面金额。与之相应,权益工具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不需要计提减值损失。

由于在旧准则下,只有当客观证据表明资产减值已发生时才进行减值损失的会计确认,因此在新旧准则切换的报告期,金融机构的减值规模或将大幅增加。以保险公司为例,其金融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债权类资产,大部分都需计提风险减值损失,且信用债和非标资产相较于利率债与地方政府债的计提规模更大。

不过长期来看,相较于旧准则下“已发生损失模型”明显的顺周期特征,新准则下“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减值计提更具前瞻性,能够使财务报表更好地反应企业面临的实际风险状况,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的审慎经营,有助于避免经济萧条期间金融资产的迅速恶化与公司业绩的断崖式下跌。

保险资金投资将更为稳健

IFRS9下,金融机构当期利润对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敏感性提升,为了避免利润的过分波动,金融机构对于金融资产的配置也将发生边际改变。以保险公司为例,预计其投资风格将更为稳健,减配权益资产与低评级信用债,提高蓝筹股、利率债以及高评级信用债占比。另外,保险公司以往通过基金分红等形式来调节利润的空间降低,摊余成本估值产品或将成为其重要配置品种。

如前所述,新会计准则下金融机构FVTPL的资产占比将有所增加,进而加剧了金融机构的利润波动程度。以基金类投资为例,在IAS39下该类资产往往被归类于可供出售资产(AFS),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当期损益,而在新准则下,业绩波动的存在使其较难通过合同现金流特征测试(SSPI),大概率被归类为FVTPL。此时,该类资产的净值波动将直接导致金融机构的利润波动,权益类基金更是其中代表。对于保险机构而言,投资收益对于公司利润的影响较大,为了平滑利润,其有充足的激励对资产配置策略进行调整。具体而言,由于权益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更为频繁,因此保险机构对于股票、权益类基金的配置比例或将边际减少。对于归类为FVTPL的股票类资产,保险机构将更加偏好投资分红稳定且低风险的蓝筹股或现金牛企业。

对于债权类资产,保险机构也将更偏好风险较小的利率债以及高评级信用债。由于大多数债务投资工具都能够通过SSPI测试,且信用评级越差,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需要计提的减值损失往往越多,对于公司利润有不利影响,因此该类资产对于保险机构的吸引力往往较差。对于部分不能通过SSPI测试被归类为FVTPL的非标资产而言,其公允价值的波动不利于保险机构平滑利润,吸引力同样不佳。

同时,根据IFRS9的要求,多数基金和资管产品不能通过SPPI测试,需要划分为FVTPL。这些产品由AFS调至FVTPL,将导致以往通过基金分红等形式来调节利润的空间降低,增加保险公司利润的波动。此时,摊余成本估值产品或将成为保险公司重要的配置品种。

总体而言,在IFRS9下,保险机构的投资风格将更为稳健。此外,随着国债期货市场对于保险资金的逐步放开以及新准则下套期会计的优化,保险公司使用衍生品对冲利率风险的必要性也有所提升。

风险提示

1、新准则实施日期要求发生调整。根据当前财政部要求,上市险企最晚应于2021年起开始施行新会计准则,若财政部根据IASB最新要求调整过渡期,境内险企可相应推迟新准则的施行。

2、投资资产收益与风险不匹配。为避免新准则带来的当期利润过度波动,保险公司将陆续调整投资资产配置,此时可能出现资产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的情况。

3、减值损失计提是否有统一要求出台。金融资产的减值计提存在盈余管理操作空间,减值损失计提相关要求的出台将压缩金融机构的利润调节空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众安在线资产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