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好“小法官”

现在当老师,得一会是知识渊博的教授,一会儿是严声厉色的警察,一会儿是明察秋毫的侦探,一会儿是严慈相济的老母亲,一会儿是玩得开的大姐大哥,这年头,不身怀绝技,真是当不了老师。

每次下课,总会有学生来告状,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没有全面了解事实就妄下断言,可能会失了孩子们的心。

那该如何是好呢?

《高手教师》给出了答案:

在面对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让情绪驱使你去决策,未加反思的决策总是受制于情绪,让人后悔。

所以,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悬置或处理你的情绪。悬置,不是不理,而是能够运用意志来转移情绪,可以是宣泄,也可以是转变,毕竟我们可以把问题当成麻烦,也可以当成契机。对于有些境界高的人来说,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兴奋,“机会终于来了!”这境界当然是相当的高。

解决问题中除了处理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是搜集事实。

第一,双方当事人单独陈述事实经过,再对重点事实达成一致,期间只允许陈述事实和表达感受,出现情绪激动或相互攻击,以及有损他人的话的行为,老师有权终止对话。

在此期间,老师不要刻意的随便打断,更不要去随意评判。

第二,解决问题。

一般问清了事情的原委后,责任划分就很明确了。询问双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孩子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适当的采纳。如果双方没有办法,那么老师可以加入自己的建议,并征求孩子的同意。

切记自己绝断,让学生屈从自己的决定。

切记大脑盖子开着的时候大声斥责学生。

切记摸清事实前质问:这是谁干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如何做好“小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