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

1.安装软件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1张图片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2张图片



 2.配置环境

1)电脑环境配置

a、打开‘编辑系统环境变量’。点击环境变量,找到系统变量中Path,点进去然后‘新建’,添加如图1和2所示。确认。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3张图片

 图1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4张图片

图2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5张图片

 图3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6张图片

 图4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7张图片

 图5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8张图片

图6 


2)软件环境配置

a、打开Visual Studio2022软件,‘创建新项目’,创建一个‘空项目’,这里命名为'a1'(项目‘名字’和‘路径’要自己设定好)。然后在最右边‘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鼠标右键单击‘源文件’并添加‘新建项’选择‘c++文件’。建好可看到源文件下有个‘源.cpp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9张图片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10张图片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11张图片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12张图片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13张图片


b、找到最右边‘属性管理器’选择‘Debug x64’且‘添加新项目属性表’,这里命名为‘Opend’(名字自己起熟悉的,以后要经常直接调用它)。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添加的'Opend',选中文件‘Opend’且右键单击选择‘属性’进行且配置。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14张图片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15张图片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16张图片


c、按上述步骤,进入‘Opend属性页’操作。在‘通用属性’中找到‘VC++目录’,点击‘包含目录’进行‘编辑’添加路径如图,结果如图。接着点击‘库目录’进行‘编辑’添加路径如图,结果如图。

包含目录操作: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17张图片

 

库目录操作: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18张图片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19张图片


d、在‘通用属性’中找到‘链接器’选择‘输入’点击‘附加依赖项’进行‘编辑’添加一个‘文件名’,如图。

确认完成。到这里软件环境配置上基本就搞定了。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20张图片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21张图片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22张图片


3.运行检验。

输入下列代码验证一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cv;

int main()
{
	// 读入一张图片    
	Mat img = imread("C:\\15.png");
	// 创建一个名为 "图片"窗口    
	namedWindow("图片");
	// 在窗口中显示图片   
	imshow("图片", img);
	// 等待6000 ms后窗口自动关闭    
	waitKey(6000);
	return 0;
}

结果是:将一张图片调用出来。到这里你的Visual Studio配置Opencv已经成功了。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23张图片


4.总结

运行代码时要注意修改路径,这里的路径是"C:\\15.png"(我将图片直接放置在了C盘下,图片名字为‘15’,格式为‘png’,图片名字和格式都可以自己修改,函数imread只认双反斜杠‘\\’,要注意),你运行代码时要改成自己将图片所放置的路径。

Visual Studio2022配置Opencv4.6.0_第24张图片


日常分享,一起努力。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visual,studio,c++,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