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个人小结

手册上3-2的技能点看起来并不难,但我就是卡了5次,还重换片段,线下重拆,最近的这次我不知道实录结果如何,所以于我而言3-2似乎是除了2-4外的魔咒级别一样。所以赶紧趁着记忆还新鲜,就做个3-2小结:

1,选片段

这是最容易栽坑的点。不能有明确的How,一般是What或Why,而且最好是事例形式,事例要简短不能超过2页(实际上,1页都不建议超过,因为3-2技能点多,片段长不利于时间把控),事例要有清晰的行动逻辑线,但不能明示步骤(有的书籍案例中总带着括号来解释行动步骤)。

所以这个技能点其实真正考核的是拆书家的阅读储备。为了拆解一个片段,往往要通读整本书,甚至相关主题书籍,才能有把握讲解片段。如果书籍阅读不够,很难在极其有效的书目中找到自己能够得心应手还符合技能要求的片段。

所以,一是加大阅读量,二是平时要注意积累便签。

2,A1自测题

这是新的技能点,但相对简单,一般不会有问题。只是互动解释题的意义时,要注意互动态度和方式,比如避免让自评严格的伙伴当众举手,避免解释过多给大家造成心理压力。

3,互动

如果是事例片段,从带拆技巧更高要求来说,会希望通过互动来引出概念,行动步骤,适用边界,有可能的话,还有预防异议。这个技能点对于拆书家的引导和设计能力要求是极高的,对于原文的把握更是。

如果对原文把握不佳,那么很可能自己梳理出的行动步骤会受到挑战,而无法令学习者信服。那么作为练习技能点的练习目的来说,建议由简入难,所以尽量按照原书的行动步骤来,这样风险最小,且对于本级技能点来说,相当于创建了一个安全的练习环境。

如果设计提问和引导不佳,则容易走偏。所以,需要对知识点有深度和广度的理解和思考。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对学习者的反应有精准的预判,这一点就像“不这样做的坏处”这个技能点所说的,要对人们的一般做法有足够的了解。而这个级别,就要求我们对于设问时学习者的一般回答有足够的预判,不能只是一厢情愿,以己度人,不然就容易成为大型尴尬现场。

至于这个环节的设问技巧,其实手册上已经写的清楚明白。只是要结合上述不停思考最佳的拆解设计。

4,A3学习者演练

只要是A3,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学习者无法进入情境,演练偏离目标。关于这一点,上一篇已经详细复盘,就不再此赘述。

5,A2布置作业

作业的计划是要当场展示的,实际完成效果是需要学习者反馈后计入实录的。

6,视觉化呈现

这不是手册上的技能点,但是对于带拆效果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其实也是间接服务于技能点的。

(1)由于片段不能有How,所以把How视觉化呈现出来会比学习者光听要友好很多,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练习时也可以现场参照,降低学习者使用知识点的难度。

(2)互动中,根据事先准备的视觉化呈现来做引导,一般就会接近全脱稿的自由灵活状态,互动体验会提升,学习者参与性强,从而奠定整个拆解的积极合作气氛。

(3)I中自己举的案例,也最好是视觉化呈现的,且要案例逻辑线对应行动步骤。这样学习者会更容易理解,后面的演练中也更容易被激发。

20191210

你可能感兴趣的:(3-2个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