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 子以四教章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集注》

行,去聲。○程子曰:「教人以學文脩行而存忠信也。忠信,本也。」

《论语或问》

“文行忠信”,如说事亲是如此,事兄是如此,虽是行之事,也只是说话在。须是自家体此而行之,方是行;蕴之于心无一毫不实处,方是忠信。可传者只是这文。若“行、忠、信”,乃是在人自用力始得。虽然,若不理会得这个道理,不知是行个甚么,忠信个甚么,所以文为先。如“入孝,出弟,谨信,泛爱,亲仁”,非谓以前不可读书。以前亦教他读书,理会许多道理。但必尽得这个,恰好读书。

读“子以四教”,曰:“其初须是讲学。讲学既明,而后修于行。所行虽善,然更须反之于心,无一毫不实处,乃是忠信。”

问:“‘文行忠信’,恐是‘博文约礼’之意?”曰:“然。忠信只是约礼之实。

先生因或者讲“子以四教”,问何以有四者之序。或者既对,先生曰:“文便是穷理,岂可不见之于行。然既行矣,又恐行之有未诚实,故又教之以忠信也。所以伊川言以忠信为本,盖非忠信,则所行不成故耳。”因问:“‘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何也?”曰:“彼将教子弟,而使之知大概也,此则教学者深切用工也。”问:“然则彼正合小学之事欤?”曰:“然。”

《论语新解》

文,谓先代之遗文。行,指德行。忠信,人之心性,为立行之本。文为前言往行所萃,非博文,亦无以约礼。然则四教以行为主。

本章紧承上章,当合而参之。

先生以四项教人。一是典籍遗文,二是道德行事,三和四是我心之忠与信。

《论语注疏》

四者有形质,可举以教。

[疏]“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正义曰:此章记孔子行教以此四事为先也。文谓先王之遗文。行谓德行,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中心无隐谓之忠。人言不欺谓之信。此四者有形质,故可举以教也。


目录

上一章 7-23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章

下一章 7-25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7-24 子以四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