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引文索引SCI和web of science是什么关系? SCI是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子数据库。
包含9500+多个期刊。
如何发挥引文索引的价值?举例如下:
比如说片中的这篇文献,发表于1979年,你觉得它非常有价值(可能是你平时文献调研的时候发现的、或者是你课题组的导师推荐的),对于这样一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献,我们是非常有必要来话费足够多的时间来研读的,但是呢如果我们只把目光放在这一篇文献身上,我们所获取到的信息还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利用web of science发掘出与这篇文献相关的其他文献。
首先,施引文献-越查越新,代表了引用了1979年发表的这篇文章的文献,是这篇文章后续的一些成果,由于引用关系,这些文章之间会有相关性。
其次,参考文献-越查越多。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发现,如果一篇文章本身比较有价值,那么我们推荐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它的参考文献。,因此在参考文献当中,你有极大的概率找到一些很经典的原创性的成果。
最后,相关记录,什么是相关记录呢?如下图:
当两篇论文的参考文献出现重合(重合越多,关系越密切)的时候,我们就说这两篇论文是相关记录。
根据前沿报告课寻找课题(领域)方向!
前沿报告,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全球范围内已经产出的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成果。同时也能够从前沿性这样一个方面揭示目前一些正在成为热门,或者非常有价值的这样一些领域和方向。
结合具体案例,展示web of science的使用过程。当然了,这个案例的题目也完全可以改成你自己关注的领域或者方向。
举例1:
(
((gene* OR mirna* OR microRNA*) AND (disease* or cancer*) AND (association* or interation*) AND (predict*)) OR
((LINK) AND (predict*))
)
最外层的括号代表检索的所有完整标题;基因疾病预测、链路预测,不同子标题之间用OR连接
第二层的括号代表要检索的某个标题;例如基因疾病预测,其多种单词组合方式用AND来连接,AND连接的单词是无序的,从检索见过能够看出;
第三个括号就是要检索的某个标题当中的单词有哪些,其多种英文单词的表述方式用 OR来连接
查询结果如下:
举例2,这里的检索式括号的规则是:
(
((gene* OR mirna* OR microRNA*) AND (disease* or cancer*) AND (association* or interation*) AND (predict*))
)
最外层的括号代表检索的所有完整标题;基因疾病预测 (由于只有一个子标题,所以最外层的第三层括号可以省略),结果验证示例如下图,我们常用的就是双括号检索,即一次检索一个标题即可。
第二层的括号代表要检索的某个标题;例如基因疾病预测,其多种单词组合方式用AND来连接
第三个括号就是要检索的某个标题当中的单词有哪些,其多种表述方式用 OR来连接
结果有5744篇论文,这个量是非常大的,要全部读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里要记得,我们是带着问题来得:这个领域是否值得我们去做研究?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用到web of science的分析的功能。
假设我们已经选定了一个方向了,那接下来,就是这个领域已经做了哪些研究,目前的进展如何。这个也是我们在做文献综述的时候,要关注的一个问题。这样一个问题,给大家的答案就是,看综述。
在web of science里面,也是给大家做了一个筛选,这里可以看到有352篇,那老师同学们应该也知道,但凡有影响力的期刊,综述文章一般都是邀稿或者约稿资深的专家或者领域大牛来撰写综述,通过综述,我们可以非常搞笑地去了解这个领域有哪些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包括这个领域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那这些问题存在的地方,也是我们研究可以继续深入的点。
web of science的统计中,通常一篇综述文献的引用(参考文献)超过100篇,而一篇普通的研究论文(artical),参考文献可能在60-70,30-40篇,一篇综述梳理了上百篇的研究成果,所以通过综述,我们对研究进展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那么接下来,大家可能就会想,前面所提的:自然水体污染还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宽泛的领域,那么我想在
这就要考虑到文献的优先级问题了,带着这个问题,可以给大家推荐几种方式。
那么接下来,就要告诉大家了,在看完了这样一篇经典的成果以后,我们如何借助引文的网络去找到更多的一些相关的成果。
点击右侧2132这个目前被引用次数的数字,就会到达施引文献的页面。同样,对这些文献做一个被引频次降序,找到排名前两位的文献。这是利用施引文献发掘后继的比较有影响力的成果。
看完了施引文献,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去看参考文献(有240篇),同样的,我们可以对这些文章进行被引频次的检索。
我们可以用相关性排序,来吧相关性比较多的那些论文优先列出来。会发现,有一些文献本身只有127篇,但是和高被引文献相同的参考文献又60多篇,接近一半,这就说明,这两篇文章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使用次数排序是指全球的web of science用于,对这篇文章的点击和下载等操作的记录。
使用次数,相当于一个被引频次的替代性指标,因为新发表的文章,获得高被引之前,往往有一个时效性,因此这个指标十分有用,可以弥补被引频次的不足。
另外,如果我最近正在申请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那么我会去找已经申请到国自然的这些团队,他们发的成果在关注什么东西。以及那些国家或者地区在哪个领域的研究优势会比较突出,有助于提前了解,对于出国访学和考察。
比如说一个课题,经过检索之后我觉得检索的结果比较满意,那么可以创建跟踪,然后输入跟踪的名称,后续如果在这个领域有新的成果发表的话,你都可以第一时间收到邮箱推送。
当然了,对于单篇的论文同样可以去追踪。
单篇论文跟踪服务:比如说某一位老师发表的论文,直接追踪,后续引用这篇论文的成果都会发邮件给你。
如何查看参考在endnote里面的分组?右键文件,找到“record summary”,然后点击。
国内中文期刊和学术论文常用国标版的参考文献格式:GBK7714
word内部简明教程:
第一步、登录网站:https://endnote.com/downloads/styles/
第二步、网站中输入你要查询格式的期刊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47120801/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42392584869304460.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102/19/19913717_806089507.shtml
页面中:JCR是每年发影响因子分区的平台,web of science会在每年度的美国时间六月30号发表上一年的最新的期刊影响因子信息。这里面会有期刊信息,网站。这里面的信息一定是真的,要注意,网上很多假的投稿网站,一定要辨别,以及一些邀稿邮件。
利用publons.com查看学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