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4
图片◆网络
每天清晨,如果你路过商务区,就会看到上班路上的人熙熙攘攘,每个人的脸上都显露出些许压力和匆忙。
曾经我总是不解一个人的抗压能力该有多大才会眼里明明写满了失望,却还未停下手中的事。
后来发现,这是每一个人的常态。
近期一个短片刷屏了朋友圈,戳中了无数人的心弦。
短片讲了四段故事,每一段都是不同时间段的自己。
26岁这是他工作的第4个年头,每天起的都很早,但他却无法决定是否迟到。
看着面前堵得水泄不通的马路,长长地叹一口气,不知何时是个头。
他在心里说:这是我第11次想要逃离这座城市。
这是每个成年人都会经历的,扛着压力奔波在各大地铁站、公交站,被挤在人群中的时候,你会有一刻茫然:
究竟这样辛苦是为了什么?
想离开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只要片刻喘息。
可是没有办法,你顾上工作就顾不上自己,你放下工作就养不起自己。
30岁,这是她在公司的第5年。
因为一份方案,被上司骂的狗血淋头。
她试图为自己说句话,周围人却都在盯着她看,仿佛多说一句都是笑话。
“我不干了!”就在嘴边,但还是咽了下去。
她在心里说:这是我今年第7次想要离职。
你的努力没有被正视、你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
你曾经对工作的希望在这一刻变得粉碎。
于是你想着睁只眼闭只眼得了,安稳度日不求其他。可是你仍然有一点不甘心,这个年纪就开始混日子了吗?
那后半生还有什么期盼?
40岁,他迎来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公司。
曾经想获得的车子、房子他都有了,他是外人眼里的成功人事,但只有自己知道,这一年欠了银行多少钱。
需要足够多的资金用来周转,于是他一次次地厚着脸皮,去找别人投资。
自己做的公司部署在资方眼里什么都不是,于是一次又一次根据别人的意见修改。
他在心里说:这是我第26次想要解散公司。
躲在车里,松开领带。
往前看是来自公司盈亏以及行业竞争的压迫感,往后看是还在上学的孩子以及需要你支撑的家庭。
或许,只有躲在车里的那一刻,才可以释放半分的无力感。
张爱玲曾写道:
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40岁,这是她结婚的第12年。
他们之间的婚姻已经得了失语症。
交流已经仅仅剩下“吃饭了吗?”“吃了”“嗯”,和一声叹息。
她悄悄背过身去在手机上输入“离婚吧”然后又一个字一个字的删掉。
她在心里说:这是我第33次,想要离婚。
生活总是让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进意味着跟过去永别,退就是继续忍耐痛苦。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局。
或许你可以换了这一切,但是换了,真的能改变吗?
冲着领导说一句,我不干了!
攒够了婚姻里的失望,就签一份离婚协议。
受够了的城市就收拾东西,离开。
这样的人生真酷,但也真怂。
所有的舒服只是短暂的。
最后你会发现,换了之后,你该承担的一样都不会少,不过是从一个困境中,又猝不及防地跌进另一滩泥泞。
那么我们向往的生活,究竟是什么?可以回到最初的时候想一想。
那个当初因为能留在公司转正,开心到飞奔起来,不停向主管保证会特别特别努力的人;
那个一无所有,提着一只大箱子就敢为了梦想闯进大城市的人;
那个为了喜欢的人,摒弃万难只想要嫁给爱情的姑娘。
我们总以为在这个过程里,变的只有别人,但自己又何尝不是?
比起换了这一切,不如相信最初那个无比执着的自己。
最后故事里的他们都开车回到自己战斗的地方,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毕竟,逃避解决不了困境。
女孩向自己的老板呈现了一份新的方案;
创业的老板意识到了自己思路的问题,重新改变,重新解决;
妻子温柔的靠向丈夫。
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新的回应。
选择逃避,就一直是输家,唯有面对,你才有可能会赢。
我一直很欣赏一段话:
“活到现在,这种死胡同我遇到过几次。
无法前进,也没办法退步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我从来没有逃跑或避开过,绝对的正面突破,要么我破碎,要么你破碎,而每一次我都没有输过。”
有时候打败你的并不是真正的困难,而是你的恐惧。当生活把你逼进角落里,你奋起一跳,才发现对手不过如此。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说法:
“想明白了?”
“想明白了。”
“放弃了?”
“没有。”
或许,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后,却依旧热爱它。
你对文章的喜爱,都体现在转发里。
老贺,一个地道的青岛人,
巷子拐角处的酒馆老板。
以酒为引,以故事为费。
每晚九点,期待与你相遇。
喜欢我的文章,记得关注老贺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