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
def 函数名([形参1,形参2,形参3....]):
代码块
形参(形式参数) 定义形参就相当于在函数内部声明了变量,但是并不是赋值。
实参(实际参数) 指定了形参,那么在调用函数时必须传递实参,实参将会赋值给对应的形参,简单来说有几个形参就要有几个实参。
def fun(a, b): # 这个参数叫做形参,即形式上的参数
# a = 1
# b = 2
print(a + b)
fun(1, 2) # 实参 实际参数, 当你调用的时候传递实际参数
fun(45663453, 42452412)
定义形参时,可以为形参指定默认值。指定了默认值以后,如果用户传递了参数则默认值不会生效。如果用户没有传递,则默认值就会生效。
def fun(a, b=0, c=0): # c=0 给形参指定默认值, 当没有传递实参的时候,\
使用默认值,当传递了参数,使用传递进来的参数
print(a)
print(b)
print(c)
fun(1, 2)
def fun(a, c, b):
print(a)
print(b)
print(c)
fun(1, 3, b=2)
定义函数时,可以在形参前面加一个*,这样这个形参可以获取到所有的实参,它会将所有的实参保存到一个元组中。
带*号的形参只能有一个,可以和其他参数配合使用。
*形参 只能接受位置参数,不能接受关键字参数。
**形参 可以接收其他的关键字参数,它会将这些参数统一保存到字典当中。字典的key就是参数的名字,字典的value就是参数的值。
**形参只有一个,并且必须写在所有参数的后面。
通常将*参数写为*args,将**参数写为**kwargs。这是一种公认的规范写法。
def fun2(*args, **kwargs): # 不定长参数的正规写法
pass
# 位置传参的不定长参数:只能存在一个参数有*号, 可以和其他的传参方式一起配合使用, 位置参数不能放到不定长参数的后面,不定长参数 *a 要放到关键字传参的前面
def fun(c, *a, d):
print(a)
r = 0
for i in a:
r += i
print(r)
fun(1, 3, 4, d=2)
def fun1(*g, **e): # 这样的写法,称作万能参数)
print(e)
print(g)
# print(h)
# 这里的h是打印不出来的。虽然传入了h=1,但是h被保存到字典内后,原h=1即被删除。
fun1(1, 2, a=1, b=2, c=3, d=4, h=1)
传递实参时,也可以在序列类型的参数前添加星号,这样它会自动的将序列中元素依次作为参数传递。
要求序列中的元素的个数必须和形参的个数一致。
def fun(a, b, c):
print(a)
print(b)
print(c)
tuple1 = (1, 2, 3)
dict1 = {'a': 1, 'b': 2, 'c': 3}
# 参数的拆包
# fun(*tuple1)
fun(**dict1)
'''
这个函数的功能是计算阶乘。
'''
a = 1
def fun():
# 使局部作用域变为全局作用域的办法
# a = 10 # a=10写在这里的话,会报错。
global a # 声明此处的变量a是全局变量
a = 10 # a的重新赋值
print(a)
def fun1():
print(a)
fun1()
fun() # 输出两个10
print(a) # 输出结果也为10
a = 1
b = 2
c = 3
d = 4
def fun():
a = 5
b = 6
e = locals() # 获取局部作用域的命名空间
f = globals() # 获取全局作用域的命名空间
print(e) # 得到的结果为{'b': 6, 'a': 5}
print(f) # 得到的结果中'a': 1, 'b': 2, 'c': 3, 'd': 4, 'fun': }等一些本地自带的变量......
pass
fun()
s = locals() # 获取当前作用域的所有变量,并且以一个字典的形式返回出来
print(s) # 结果同上边的 f
def fun(n):
r = 1
for i in range(1, n + 1):
r *= i
return r
用递归的思想,则这样写:
def fun(n): # fun(n) 是为了求取n的阶乘
if n == 1:
return 1
return n * fun(n - 1)
掌握递归的思想,在算法的写作中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 如,写一个能够筛选出序列中偶数的高阶函数。
def fun1(fn): # fn是函数的参数(形参) 形参等于实参 fn = fun2 a
list1 = []
for i in range(101):
if fn(i): # fn(i) = fun2(i)
list1.append(i)
return list1
def fun2(i):
if i % 2 == 0:
return True
print(fun1(fun2))
# 定义一个外部函数
def fun_out(num1):
# 定义一个内部函数
def fun_inner(num2):
res = num1 + num2
return res
return fun_inner
# 这样就满足了闭包的三个要求。
再看另一种写法(不是闭包):
# 这种写法在内部函数中重现定义了num1,导致在调用时原先传入的num1被销毁,内部函数没有使用到外部函数的变量,所以这不是闭包。
def fun_out(num1):
# 定义一个内部函数
def fun_inner(num2):
num1 = 10
res = num1 + num2
# print(res)
return res
print(num1) # num1依然为传入值1
fun_inner(1)
print(num1) # num1依然为传入值1
return fun_inner
f=fun_out(1) # f的功能成了计算 10 + num2 的值。
要想解决,可以在中间加上一个nonlocal关键字:
nonlocal num1告诉解释器,这里使用的num1不是本地的num1,是外部变量num1。
def fun_out(num1):
# 定义一个内部函数
def fun_inner(num2):
nonlocal num1 # 告诉解释器,这里使用的不是本地的num1, 是外部变量的num1
num1 = 10
res = num1 + num2
# print(res)
return res
print(num1)
fun_inner(1)
print(num1)
return fun_inner
def fun(fn, *args):
print('函数开始执行')
r = fn(*args)
print(r)
print('函数执行结束')
# 加入说这个装饰器是一个验证登录的装饰器
def old_fun(a):
def new_fun(*args, **kwargs): # 不定长参数, 不管你传多少参数,\
或者你传不传参数,我这个不定长参数都可以保证代码不会出错
print('函数开始执行')
# print(a())
a(*args, **kwargs)
print('函数执行结束')
return new_fun
@old_fun # 装饰器的语法糖写法: @old_fun = 'r = old_fun(fun)
def fun():
print('我是fun函数')
# return '我是fun函数'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