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大学》观后感

##《逆袭大学》观后感**
实际上,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能够读到这本书,对我以后的大学学习生活来说是有非常大的启发和指示意义的。
《逆袭大学》整本书汇集了各种大学生都有过或者即将面对的问题,文中的贺老师也从他自己的角度解析了各种或是“问题学生”或是“高分学霸”的问题。我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了大学编程学习的快乐,感受到了解决一个个编程问题的痛快感,同时,他对IT这一行业的专业见解也让我对计算机类专业和行业有了不同的认识。
在专业认识方面,我承认,我除了高考完填志愿的时候搜索了一下,稍微了解了一点点。在填志愿之前,我真的一点都不了解“软件工程”这个专业,都不知道是干啥的,甚至对计算机都不太会使。
书中有对专业的描述,让我感觉我稍微多了解了点我的专业。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充满智慧,充满乐趣的专业。或许我算是对计算机有兴趣的那类学生吧。我平常没事的时候也会自己钻研一下编程,有时候自己编出来点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就会像书中那些同学一样,非常有成就感。
我也挺庆幸我是对计算机有兴趣的成员之一,因为我也看到了书中许多累死累活敲代码却一点都无法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的同学,这就像我高中绞尽脑汁背化学方程式看到剧烈的化学实验却没有一丝反应一样。也看到了因为专业成绩制约无法转专业的同学,他们大学四年走下来,却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无法感受到专业带给他们的快乐,最终只能找个专业不“对口”的单位就业,这是多么可怕的结局。也是这种结局,让我知道我的“得天独厚”,拥有了许多人想得得不到的“兴趣”二字;这种结局,让我知道我没有退路,只能往前冲,好好地学编程,好好地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
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我们缺的是学习的好方法和好渠道。对于这个,书中也做了详细的描写。
自学无疑贯穿了整个大学学习生活,这也是大学期间我们最需要学的东西。脱离了高中封闭式教育,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习惯,在大学也自动带入了高中的学习模式,却发现大学老师没有高中老师那么“负责”,讲很多东西都是一带而过。悲伤不解失望的情绪下,对大学老师不抱希望,继而对大学学习也不抱希望了,就这样自暴自弃了。文中确实有许多同学是这样的,他们还没有体会到自学就停在了“对老师的失望”这里不敢前进。
所有人都需要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人会教你一辈子,你总要自觉主动地去学一些什么吧?为什么大学四年过去了,高考差不多分数的人却天差地别呢?有些同学天天玩游戏谈恋爱混完大学四年,有些同学天天看书学习开发自己的新技能充实大学四年,这能一样吗?想要像贺老师说的几个还未毕业就收到大公司offer的同学一样,就要学会自学,要明白在课上学的不一定是全部。我们想要了解这个行业,就要自己钻研,自己上网查资料,让自己的知识面更加丰富。这里,我也从书中了解到了几个途径。
以前的我连CSDN都不知道是啥,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网络上的一些编程交流代码网站。现在我能用一些代码网站搜索一些有趣的代码。比如说圣诞节那一天,我突发奇想,去搜了“圣诞”的词条,搜到了许多有想法的“码友”创做的圣诞树和圣诞帽。我“厚颜无耻”地“偷”了一个3D圣诞树的代码,惊叹于高人设计的代码的厉害的同时也下定决心好好学习编程,下次自己敲一个更高级的圣诞树。
文中还提到了用博客记录成长的方法学习编程,虽然这个方法我还没有用到,但是个人非常支持这种想法。因为每个人都想让其他人认可自己,网络确实是个不错的平台,世界各地的“码友”都能够给你的代码提出自己的见解,都能够在认可你的代码之后给你点个赞。就这样,你的赞越来越多,你会越来越有成就感,收获的就越来越多,你的编程能力也就越来越成熟。
对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有许多同学都会有疑问,我以前也有许多疑问。“为什么学软件的要学中国近代史?”,“我为什么要继续学英语?”,“为什么学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是什么东东?”十万个为什么都没有我们这些大一新生的问题多。而现在,我对这些基础课已经没有什么疑问了,看了书中老师的说法,我想我对基础课的理解也更深了。“Now for the future”我们现在学的所有东西在未来都会派上用场。说来好笑,我高中的时候是坚决不相信这种话的,觉得不管学了个啥都没有上手的强。而现在我对这个理论深信不疑,如果有人在我面前说“学计算机的学啥英语啊没用!”。我绝对在他背后默默地鄙视一番“学计算机的连英语都不会那你敲出来的是什么鬼东西?”
除了专业方面的启示,对于行业就业方面,文中也提供了许多相关信息。让我这个本不了解这个行业的人有了更多的思考方向,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就业方向,给了我许多就业动力。
未来是直接就业还是考研读研后再就业,这是许多同学思考的问题,甚至我看完了这本书也还没有拿准主意。不过现在就被这个束缚住反而不好,大一嘛就应该大胆地开发自己的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文中说了考研一定要想清楚,不能随大同,别人考你也考,考完了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这种做法无疑是最愚蠢的。我认为,考研在我这里倒是可有可无的,具体情况,还得大二找准方向再论。不过,老师提供的直接就业和读研后就业的对比情况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考研是否值得。
有一次上高数课的时候,我们高数老师说出了“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这件事情一直困扰了我好久,也让好多同学看着计算机行业却望而却步。当今就业形势本来就不太好,要是到了三十岁,体力怎么跟得上二十岁刚出头的。后来我看到这本书上对三十岁之后程序员“挨踢”的解释,原来并不是三十岁魔咒,到了年龄就会被炒鱿鱼。而是积累了七八年的工作经验之后,对这个行业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对工作的流程更加熟悉,能够与客户顺畅沟通。自然而然地,我们工作的成果就不再以代码的形式体现,而是更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这也就是俗话说的升迁。
行业方面,文中也大胆地表达出了对IT行业的女性的肯定。许多人说女生没有男生脑子“灵活”,不适合这种专业。实际上,我们辅导员也说了,往年的成绩榜单前几名基本都是女生,这就是女生的底气啊,她们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对于学习更加上心。但是对于贺老师有一点我不认同,大概也是因为贺老师是男性?所以对女生不太了解。现在的女生大部分都很有主见,甚至在“做主”这一方面比许多男生还拿得住主意,而且她们也并非只会背书的书呆子,她们有专属于自己的“创造力”。在IT行业,细心和认真也是必需品,女生在这一点上也是具有优势的。所以说,除了有些行业搞什么“潜规则”的,其他的时候,优秀的女生们在IT界也能够拥有自己的专属位置,我们都要自信!
在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IT行业,我们可以无视某些因素的存在。有些同学也说担心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什么的抢了自己的位置,也怕被985,211的一纸文凭比下去。实质上,俗话说得好,是金子就会发光,在大学里学有所成的人,真正有能力的人,他们是会被企业发现的。许多企业追求的是专业能力,而不是什么所谓的“出生”。
大学期间,我们有许多的时间。或许我们对自己的行业不够了解,贺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多看看招聘市场的招聘要求,对比要求看看自己是否都符合要求。如果都符合,那很好,这证明你的专业能力已经比较成熟了。如果有些方面不符合,那也很好,我们就可以朝着这不符合的方面多下功夫,下次再遇到,岂不是就可以轻松解决了嘛。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我们的行业,相信我们都能够有好的结果。
或许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也不知不觉地改掉了我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作为一名IT学子,我非常开心能够从一本书中得到这么多的收获,这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了读书的魅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逆袭大学》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