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介绍了 ADAPT(Agile Development Agenda for Product Tribe,产品部落敏捷研发章程),它是为中国企业(特别是金融组织)量身打造的规模化敏捷框架,是来自 Agilean 多年帮助企业实施敏捷和落地数字化的成功经验总结。我们希望能为中国组织的敏捷化过程提供一些指引和保障,让组织的改进之路有迹可循,因此总结形成了这套方法论。当然,一个难以落地的敏捷框架只能是空中楼阁,本文将结合数字化管理工具知微,聊一聊敏捷框架如何在组织中顺畅落地。
图 / ADAPT 框架组成要素
1
需求体系和看板怎么搭
ADAPT 框架提出了需求-系统任务-个人任务的三层需求分解体系:将业务需求拆至不同系统,每个系统任务对应一个系统,再将系统任务分解至个人,进行开发。
要让需求实现加速流动,过程可视、细节清晰是前提。知微对 ADAPT 框架三层需求分解体系及双层看板体系,进行了可视化展示。
图 / 部落级需求管理看板
部落层级主要关注需求完成的进展情况。产品经理和小队负责人在进行需求澄清时,将需求拆分为关联的系统任务(如下图):
图 / 需求拆分并关联系统任务
小队层级主要关注系统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了便于小队级任务管理,我们将个人任务的状态列,嵌套进系统任务看板中,让小队能够在一个看板里,同时对系统任务和个人任务进行管理(如下图):
2
不同视角的关注点
在企业里,不同层级的人视角不同,关注点也不同。比如,组织级视角关注组织整体,包括所有部落的效能情况,所有项目的进展;部落级视角关注部落和小队的状况;小队和个人则更关注自己负责的系统、迭代、任务。ADAPT 框架落地时,需要给不同视角提供其所关注的不同信息。因此,我们通过知微动态分组功能,建立了不同层级的菜单及对应视图(如下图):
上图为「商城部落」的管理菜单。图中的部落级视角,可以看到部落的效能、质量,以及需求进度、人力结构、系统管理等信息;各小队大屏,可以看到迭代、主办需求、系统任务、工时等信息。
通过动态的分组控制,我们为部落、小队、个人提供了不同层级的视角。在高层级视角,一方面既要统观全局,也要能对细节实时把控。同时,通过数据大屏等方式展示核心信息,防止由于细节过多,影响管理者的信息获取效率。在微观管理层级,比如小队级,则确保小队成员聚焦于系统任务进行协作,尽量少受其他不相关信息的干扰。
3
任务流动异常和进度风险监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ADAPT 框架提出「需求-系统任务-个人任务」三层需求分解体系,并且建议每个系统任务不超过10人天工作量,每个个人任务不超过3人天工作量。这样做可以很好地控制颗粒度,加速需求流动,同时也避免为了追求粒度绝对均匀,导致成本过高。
知微在进行需求和任务管理时,可以通过自定义配置的监控指标,暴露出流动异常的任务,并提醒任务负责人和负责小队。比如,下面这个组织便设置了规则:一个系统任务在看板上整体停留超过10天,或者在当前状态停留超过5天时,任务会自动标红高亮,并直接评论@提醒负责人(如下图):
这样做可以提前识别进度风险,避免到迭代后期才发现任务无法完成,进而加班,或者牺牲质量追赶进度。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看板的需求或任务卡片上,透明其拆分出的系统任务、个人任务的进度情况。下图所示的系统任务卡上,显示拆出了两个个人任务,其中的一个已完成:
4
要交付速度,也要保证质量
很多进行敏捷转型的团队都有这样的遭遇:交付速度上去了,质量却被牺牲了,貌似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ADAPT 提出将版本和迭代进行解耦:
将版本与迭代解耦,进行版本迭代双维管理。迭代关注小队的容量管理和系统任务交付,版本关注质量风险和管理交付节奏,从而在快速交付和保证质量之间求得平衡。
迭代的质量风险,很多时候是过度承诺造成的,也就是在一个迭代中安排了超出小队容量的任务。我们在落地 ADAPT 的时候,会通过知微对小队的研发容量进行管理: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展示,可以缓解小队的过度承诺现象,减少进度和质量风险。同时,通过知微迭代燃尽图,帮助小队负责人监控研发进展,提前获取风险预警(如下图):
在版本管理方面,通过版本大屏的各个模块,如版本燃尽图、燃起图等,掌握版本整体进展;通过分阶段、分状态的版本任务完成状况,掌握版本细节;通过受阻、流动缓慢等异常点,透视版本风险(如下图):
5
效能指标怎么度量
ADAPT 框架采用「多、快、好、赞」作为度量体系,其中的「多」对应产能,「快」对应效率。
吞吐量是主要的产能指标,用来衡量多或少。在部落层级,我们主要度量部落整体的需求吞吐量和各小队的系统任务吞吐量(如下图):
金融组织会存在跨部落协作的情况,知微可以度量跨部落协作,比如本部落承接(辅办)其他部落的系统任务数量,其他部落承接本部落的系统任务数量等(如下图):
交付时效是主要的效率指标,用来衡量快或慢。对于时效,应该宏观微观结合来看,既看整体交付时效,也要关注分阶段的时效,如需求的受理、澄清、研发、验收等不同阶段的时效。知微可以通过累计流图、分阶段折线图等不同形式度量时效(如下图):
为什么要关注分段时效?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通过分段统计,可以明确定位影响交付的环节。需求上线慢不全是开发的锅,也有可能是受理、验收等环节的拖沓。另外,通过分段统计,确认是否存在需求范围蔓延的问题,避免上线慢的需求与范围蔓延的需求混在一起,造成时效统计混乱,影响后续的分析和改进。
在小队层级,除了关注小队的主办需求、系统任务吞吐量外,也应该关注一些个人级的产能指标,比如工时、代码量等。可以通过观察一定时间内提交代码的情况,来了解产能(如下图):
图 / 小队成员工作量的度量
图 / 小队成员周提交代码趋势
6
质量指标怎么度量
质量指标对应度量体系中的「好」。衡量交付质量如何,缺陷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里包括不同系统的缺陷情况、缺陷的修复时效、未处理缺陷的分布状况等。因为缺陷相关的指标较多,我们通常在知微上用一张「质量大屏」来进行整体管理:
在质量度量的众多方面里,缺陷处理时效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在质量大屏上,我们通常会对缺陷时效指标,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和观察,以对质量进行尽可能全面的反映,如缺陷的分段修复时效、各小队、系统的平均缺陷处理时效等:
除此之外,知微也可以统计测试案例、CI Build 成功率、Sonar 覆盖等质量指标(如下图):
7
不同角色关注什么
在角色职责定义方面,ADAPT 推出了「5+3」角色体系,包括5个部落级角色(部落长、业务负责人、测试分会长、架构师、版本经理),以及3个小队级角色(产品经理、小队长、研发小队成员):
角色层级和职责不同,关注点也相应不同。例如,部落长更需要把控全局,掌握整个部落的交付状况,部落的效能、交付的进度和质量,是部落长的核心关注点。
再如,产品经理作为部落产品创新核心力量,会负责/参与需求的优选、澄清、细化、排期等活动。因此,产品经理需要关注部落和小队的需求看板,及时将需求卡片拖动到细化、就绪、排期、研发、验收等不同状态列,并且推动需求排期、验收等活动。从提升交付时效的角度考虑,产品经理应该更多聚焦于优选之后的需求,通过提升单个需求质量,提升整体交付质量(如下图):
图 / 产品经理应更多聚焦优选后的需求
与版本相关的核心角色,如系统架构师、版本经理,可以通过版本进度大屏,实时了解该版本要完成功能的进度状况,发现流动缓慢、受阻等异常点,及时参加设计评审和代码评审,提前把控版本质量。
8
知微配合产品部落开展活动
ADAPT 框架包括3个行动层级,共有16个具体活动(如下图):
知微可以配合相关人员,推动以上的大部分活动进行。比如通过需求看板,管理需求优选、细化、排期、澄清、验收等活动,统计部落/小队需求活动的时效指标,为后续优化提供数据参考。
再如,配合版本规划相关活动,生成版本基线数据,通过知微统计指标和大屏,识别需求加塞和倒排期等情况,保证版本质量。
知微的看板视图和资源区功能,为每日站会提供了一个优秀的会场。通过团队资源细化至个人的过滤功能,成员可以快速获悉个人负责的任务并与小队共享,小队负责人通过资源区面板了解成员的工作负荷状况。二者与站会结合,可以推动任务快速流动至交付、验收环节,避免迭代内形成小瀑布(如下图):
本文以 ADAPT 框架为例,介绍了一个规模化敏捷框架如何结合数字化工具,在组织里顺利落地,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关注的8个问题。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查看 ADAPT 框架的详细介绍。
图 / ADAPT 框架章程图
知微是 Agilean 凝结多年帮助组织进行数字化落地和敏捷转型的实施经验,精心打造的一款数字化管理工具。它具有高度的可配置性,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拼接出不同形状,帮助组织提升管理能力,最终实现「业务成功、技术卓越」。
目前,知微面向企业的免费试用仍在进行中,如有需要,可在 Agilean 公众号内回复「试用」申请。
RECOMMEND
推荐阅读
ADAPT :适合中国企业的规模化敏捷框架
高水准企业数字大屏的正确姿势
研发效能提升的底层思考框架
破解双周迭代死亡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