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用的网络路由交换协议【路由协议】

                       几种常见的网络路由交换协议


1.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内部网关协议。



IGRP即内部网关协议,是一种动态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它由Cisco公司80年代中期设计。使用组合用户配置尺度,包括延迟、带宽、可靠性和负载。缺省情况下,IGRP每90秒发送一次路由更新广播,在3个更新周期内(即270秒),没有从路由中的第一个路由收到更新,则宣布路由不可访问。在7个更新周期即630秒后,Cisco IOS软件从路由表中清除路由,则RIPV1一样都不支持VSLM和CIDR。



2.VTP(VLAN trunk protocol)VLAN中继协议。



VTP即VLAN中继协议,作用是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VLAN信息相互传递,使用VTP协议可以在一个交换机中使用另一个交换机中VLAN配置信息,从而避免了在不同交换机设置相同的VLAN所造成的重复劳动,同时减少VLAN配置错误的可能性。



3.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RIP即路由选择信息协议,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一种。所谓距离矢量是指路由器选择路由途径的评判标准:在RIP选择路由的时候,利用D-V算法来选择它所认为的最佳路径,然后将其填入路由表,在路由表中体现出来的就是跳数(hop)和下一跳的地址。
RIP允许的最大站点数为15,任何超过15个站点的目的地均为被标为不可到达,RIP适合小型网络。



4.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OSPF即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也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一般作用于一个路由域里,由IETF开发的,他的使用不受任何厂商限制,所有人都可以使用,所以称为开放的,SPF(最短路径)是OSPF的核心思想,所有协议都会选用最短的路径。下面对OSPF区域类型、分组、及泛洪机制进行说明。
OSPF路由器使用其所在的不同区域进行身份标识,区域类型有4种,主要区别在于他们和外部路由器间的关系:
(1)标准区域:一个标准区域可以接受链路更新信息和路由总结。主干区域(传递区域):主干区域是连接各个区域的中心实体。主干区域始终是"区域0",所有其他的区域都要连接到这个区域上交换路由信息。主干区域拥有标准区域的所有性质。
(2)存根区域:存根区域是不接受自治系统以外的路由信息的区域。如果需要自治系统以外的路由,它使用默认路由0.0.0.0.
(3)完全存根区域:它不接受外部自治系统的路由以及自治系统内其他区域的路由总结。需要发送到区域外的报文则使用默认路由:0.0.0.0.完全存根区域是Cisco自己定义的。
(4)不完全存根区域(NSAA);它类似于存根区域,但是允许接收以LSA Type 7发送的外部路由信息,并且要把LSA Type 7转换成LSA Type5。
区分不同OSPF区域类型的关键在于他们对外部路由的处理方式。外部路由由ASBR传入自治系统内,ASBR可以通过RIP或者其他的路由协议学习到这些路由。
五种分组如下:
(1)类型1:问候Hello分组,用来发现和维持邻站的可达性。
(2)类型2:数据库描述DD分组,向邻站给出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中的所有链路状态项目的摘要信息。
(3)类型3:链路状态请求LSR分组,向对方请求发送某些链路状态项目的详细信息。
(4)类型4:链路状态更新LSU通告包,用洪泛法对全网更新链路状态。
(5)类型5:链路状态通告LSA分组,记录了链路状态变化信息的数据,封装在LSU中。
OSPF使用溢流泛洪机制在一个新的路由区域中更新邻居OSPF路由器,只有受影响的路由才能被更新 ;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OSPF不是传送整个路由表,而是传送受影响的路由更新报文;OSPF使用组播链路状态更新(LSU)报文实现路由更新,并且只有当网络已经发生变化时才传送LSU。



5.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



BGP即边界网关协议,也使一种路径矢量路由协议,用于传输自治系统间的路由信息,BGP在启动的时候传播整张路由表,以后只传播网络变化的部分出发更新,它采用TCP连接传送信息,端口号为179,在Internet上,BGP需要通告的路由数目极大,由于TCP提供了可靠的传送机制,同时TCP使用滑动窗口机制,使得BGP可以不断地发送分组,而无需像OSPF或者EIGRP那样停止发送并等待确认。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组网,网络基础,交换机组网,路由交换协议,网络交换协议,路由协议,路由,交换技术)